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兩首唐詩,光洞穿千百年來戰爭的實質,發人深省

這兩首唐詩,光洞穿千百年來戰爭的實質,發人深省

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唐代:曹松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

誰道滄江總無事,近來長共血爭流。

安史之亂後,戰爭先在河北,後來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發生大規模農民起義,唐王朝進行窮凶極惡的鎮壓,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戰場。這就是所謂「澤國江山入戰圖」。

隨戰亂而來的是生靈塗炭。打柴為「樵」,割草為「蘇」。樵蘇生計本來艱辛,無樂可言。然而,「寧為太平犬,勿為亂世民」,在流離失所、掙扎於生死線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樂了。只可惜這種樵蘇之樂,此時亦不可復得。用「樂」字反襯「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尋味。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這裡「封侯」之事,是有現實針對性的:公元879年(乾符六年,即「己亥歲」)鎮海節度使高駢就以在淮南鎮壓黃巢起義軍的「功績」,受到封賞,無非「功在殺人多」而已。令人聞之髮指,言之齒冷。無怪詩人閉目搖手道「憑君莫話封侯事」了。一個「憑」字,意在「請」與「求」之間,語調比言「請」更軟,意謂:行行好吧,可別提封侯的話啦。詞苦聲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來。

「一將功成萬骨枯」,更是一篇之警策。它詞約而義豐。與「可憐白骨攢孤冢,盡為將軍覓戰功」(張蠙《吊萬人冢》)之句相比,字數減半而意味倍添。它不僅同樣含有「將軍誇寶劍,功在殺人多」(劉商《行營即事》)的現實內容;還更多一層「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李白《戰城南》)的意味,即言將軍封侯是用士卒犧牲的高昂代價換取的。其次,一句之中運用了強烈對比手法:「一」與「萬」、「榮」與「枯」的對照,令人觸目驚心。「骨」字極形象駭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