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蕩仁義的石田三成 為何遭武斷派大名集體痛恨?
豐臣氏丟失江山的最直接原因,乃是豐臣系文吏派大名(以石田三成為首)與武斷派大名(以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等為首)的不合。在關原合戰之前,武斷派大名就曾謀劃暗殺石田三成;而在決定天下的關原合戰中,武斷派大名因與石田三成等人的矛盾,而集體倒向德川家康的東軍,從而充當了豐臣氏江山的掘墓人。
由於石田三成是失敗者,使其在很長時期內都被渲染成奸惡的小人形象,甚至將豐臣氏政權的衰弱與垮台的責任都一股腦地推卸給石田三成。然而,從眾多的資料上看,石田三成非但不是奸惡的小人,反而坦蕩仁義、聰慧幹練。
關於石田三成聰慧的故事有很多,最著名的是其「三奉茶」的故事。其時,石田三成15歲,為某寺院的童子。一次,豐臣秀吉外出打獵時,口渴而途經該寺時,想討一碗茶喝。三成先端上一大碗涼茶,秀吉一飲而盡;後又捧上大半碗的溫茶,秀吉過了一段時間才喝完;其後三成又先奉上一小碗熱茶。
秀吉問其故,三成答道:「您剛進寺時,口渴至極,需大碗涼茶解渴。其後,您已渴意稍解,故給您獻上溫茶慢飲。而現今,您已經不渴了,便獻上熱茶細品。秀吉見三成細緻聰慧,便將其招致麾下。
而關於石田三成坦蕩磊落的事迹也有很多,盛為流行的是石田三成與大谷吉繼相知的故事。大谷吉繼因為得了麻風病,面部潰爛,其平時以白布裹住臉。其他人都視大谷吉繼為被詛咒的魔鬼,對其敬而遠之。而在一次茶會上,前來參會的諸武將與文吏皆用同一個茶碗輪流飲茶。而大谷吉繼飲完茶後,其他人都怕被傳染而不願碰那茶碗。場面甚為尷尬,而只有石田三成毫不猶豫,從大谷吉繼手中接過茶,一飲而盡(據說大谷吉繼飲茶時,臉上的膿水都滴進茶碗里,而石田三成卻連眉頭都沒皺一下)。而大谷吉繼深為感動,故在關原合戰中,以命相報石田三成。
從以上兩則故事中,可以看出石田三成極其聰慧細緻、為人坦蕩磊落。而其又為維護豐臣少主,舉兵與德川家康對抗,可謂是忠誠仁義,而絕非是那種奸惡的小人形象。那麼,坦蕩仁義的石田三成為何遭到豐臣系武斷派大名的集體痛恨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石田三成的豐臣氏執行人角色。執行人通常都容易遭人恨,石田三成代表豐臣氏處理各種糾紛,以及眾多豐臣氏不宜出面的事情,都得由執行人出面解決,而主家卻落得乾淨。如石田三成負責調查豐臣秀次罪行,就涉及許多權勢大名。他們不敢怪罪主家,故很容易將痛恨的矛頭指向執行人。
其次,武斷派大名輕視文吏派大名的貢獻與作用。在以「賤岳七本槍」為代表的武斷派大名看來,天下都是他們「一刀一槍」拿鮮血換來的,而「文吏派」又沒多少付出,憑啥也能分得領地,與其平起平坐,甚至名位在他們之上。文與武的作用差異,使得武斷派大名對文吏派大名普遍不滿。
第三,武斷派大名與文吏派大名現實的利益衝突。豐臣秀吉平定日本後的情形,跟劉邦平定天下後、要分封功臣時的情形比較相像。劉邦發現,即便把全天下的領土都拿出來,也不夠賞賜功臣的。豐臣秀吉發動文祿慶長之役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攻佔新的領土以給功臣們益封。然而,又未能如其所願。現有利益不夠分配,就更加劇了武斷派大名與文吏派大名的利益矛盾衝突。而秀吉卻把家康移封到關東,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家康遠離了利益衝突的中心。故而,武斷派大名願意倒向了家康,以增加眼前的現實利益。
※令狐姓氏的起源地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的县!
※織田信長為何拒絕受封征夷大將軍、開設幕府?
※蜀漢有五虎上將 曹魏有五子良將 東吳以何與之抗衡?
※秦朝以后的开国皇帝谥号 为何始终圈定这三个字?
※悲催的开国皇帝 死后被昔日政敌之子挫骨扬灰!
TAG:左史右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