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州雙鳳古城將會變成什麼樣?看了後你還會去大理、麗江嗎?
(修復後的 北門城樓)
雙鳳古城位於盤州市雙鳳鎮(前身為盤縣城關鎮),地處盤州中部,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原城關鎮是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二批「歷史文化名鎮」之一,向有「滇黔鎖鑰」之譽,人傑地靈,是貴州文化發源地之一。明清兩代盤州共有18名文進士、3名武進士、133名舉人,城關占其多數。文士名人輩出,清代「三一溪漁人」范興榮的《啖影集》是貴州第一步短篇小說集,任璇的《梅花緣》與湯顯祖《牡丹亭》齊名並提,民國時期的張道藩,集政治家、劇作家、美術家於一身。境內歷史文物古迹頗多,有文物保護單位省級5處、市級8處、縣級14處,現存普安州文廟、普安衛城垣及北門樓、城隍廟等多出文物古迹保存完好。為史上古驛道的交匯處,是明代普安州、清代盤州古城歷史文化的主要載體。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有漢族「正月二十三玩水洞」、扎紙工藝等非物文化保護遺產。
然而,璞玉不琢,不彰其華。自1999年盤縣縣政府從城關搬遷至紅果,十七年來,城關老城基本沒有建設。徐霞客眼中「是城文運,為貴築之首,非他衛可比」的一塊璞玉,難敵世俗塵埃,再不改造,終被掩埋。
(修復後的 文廟)
城關建城已逾六百年,既有悠久的歷史,又有淵源的文化,文化心理與內涵已自成一體。如前文所述,城關古城歷史文物古迹較多,加之獨具特色的美食文化、別具一格的風景名勝。因而,盤州市委市政府順勢而為,開始了大規模的古城開發建設,把老城和新城連成一片,有效保護和開發歷史文化遺產資源。
(修復後的城隍廟)
2012年,因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盤州市(時為盤縣)啟動了總規修編工作,經多方徵求意見,反覆考察研究論證,確定了新老城區一體化的規劃思路,將紅果新城與城關老城連成一片,統籌規劃,統一開發建設。根據縣委縣政府安排,按照全域旅遊發展的思路,有機結合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充分利用好國家棚戶區改造等政策,於2014年啟動古城開發建設。2014年9月,縣委縣政府決定由盤州古城開發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具體參與古城開發建設的規劃編製和項目建設工作,負責規劃的跟蹤、督促和執行,工程建設的管理及建成項目的運營。2014年10月,古城公司實質性開展工作。先後完成了《貴州盤縣城關鎮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編製、《盤縣老城組團控制性詳細規劃》和《盤縣老城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製、2014年825戶《盤縣鳳鳴新區第一期棚戶區改造項目修建性詳細規劃》、《盤縣城關鎮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盤州古城旅遊總體策劃》和《西沖河統籌城鄉發展鄉村旅遊綜合體方案設計》編製、《盤縣西沖河旅遊總體策劃》、《貴州省盤縣盤州古城地熱勘查地質可行性論證》項目、《盤縣2016年城關片區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修建性詳細規劃》、《盤縣雙鳳鎮市區周圍山體綠化工程設計》編製、《盤縣中醫院方案設計》編製等。這些規劃為老城區的改造建設騰出空間。
(雙鳳古城 效果圖)(雙鳳古城夜景 效果圖)
規划出來的總體格局,歷史文化脈絡清晰,功能完善,各區域之間照應互補,各具特色又渾然天成,確保實現歷史文化與現實的有機融合與傳承,旅遊休閑度假與居住商業相宜,經濟發展與資源保護並進,把古城建設成為盤州的文化、教育中心,建設成為盤州乃至滇、黔、桂接壤區域的旅遊集散中心。緊抓「山、水、城、洞、文化」五個要素做文章,以各個精緻的「小景」,組成古城的「大景」。
(修復後的 西門城樓)
山——在鳳山上打造鳳翼文化長廊。編製古城四周山體綠地系統規劃,利用相關政策加強植樹造林,切實改變「城關好個城,死人埋活人」的不良形象,見樹不見墳。注重苗木的合理搭配,強調季相變化,力求打造春天桃李芬芳、山花爛漫,夏天綠樹成蔭、鬱鬱蔥蔥,秋天層林盡染、色彩斑斕,冬季銀裝素裹、候鳥成群的世外桃源景象,實現山青。
(古城水街 效果圖)
水——利用西沖河、沙溝河、獅子河和三一溪等得天獨厚的資源重塑空間主軸,城區河段實施河道景觀工程,建設多級攔水壩,形成多級水面,能行小船,河道兩旁建設明清風格的仿古特色商業街,營造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街區,使之成為城區的景觀主軸。在碧雲公園洞前築壩形成水面,豐富公園的景觀層次,增加遊樂項目。在沙溝河和獅子河上游修建水庫,調節水量,將水庫作為古城水源點項目爭取國家資金建設。建設西沖河鄉村旅遊綜合體,用景觀的理念建設農村,用旅遊的理念經營農業,借鑒雲南普者黑的景觀形態建設四里牌至斷橋段,河道中心可建成深2米、寬10米左右的行船水道,兩側水深1米左右,成片種植荷花、蓮花、蘆葦等水生植物,形成非常優美且富有生趣的水體景觀,布置眾多的親水、戲水項目,兩側山體強化生態修復,做到三季有花、有果,為旅遊提供採摘體驗,配套建設休閑養生特色主題酒店等。對古城區的21口古井加強保護、修復和利用。河流上游加強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涵養水源。城區河道兩側埋設截污干管,解決排污問題。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河道管理,杜絕污染,大力提升水質,實現水秀。
(古城一角 效果圖)
城——採取保護、整治、重建的手段,梳理支零破碎的傳統肌理,強調空間節點,恢復街區活力。城垣、城門、城隍廟、文廟、九間樓等27處文保單位是古城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進一步加大保護修繕力度,使之成為推動古城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劑。注重重要空間節點的重建,除了河道兩旁建設仿古特色商業街外,對北門前拆除重建仿古街區,建設北門歷史文化廣場,使北門樓真正成為古城的地標性建築。從北門、東門至南門沿城牆一線應拆除重建一條仿古街區,實現城牆的合圍。恢復重建南門,南門前建設歷史文化街區,使之成為遊客服務中心。對歷史上城(城牆內)和市(館驛坡)的建築分類對待,分街道作出建築風貌設計,和歷史風貌相協調的建築院落予以修繕,不協調的進行易容整容,使之協調,讓傳統肌理得以復原和再生。注重歷史氛圍的營造,主要手段有傳統老字號的恢復,豐富視覺要素的傳統意向(石板、街巷、石刻石雕、牆頭、門窗),夜景照明營造古城氛圍等等。對近、當代形成的街區予以完善基礎設施,建築保留現狀,尋求建築歷史脈絡和鏈條的完整,使古城成為一個活態的、歷史脈絡較為清晰的歷史文化名城,實現城美。
(古城一角 效果圖)
洞——進一步挖掘和開發碧雲洞,加強對摩岩石刻等遺迹的保護,增加遊樂項目,豐富旅遊層次,實現洞奇。
(古城一角 效果圖)
文化——文化是古城的靈魂,主要體現在屯堡文化、儒家文化、驛站文化、宗教文化、建築文化、民族文化、美食文化、紅色文化和三線建設文化等方面,內容豐富,沉澱較深。特別注重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揚,組織「專班」搜集、挖掘、整理古城文化,使文化要素和傳統風貌相契合,使物質的、非物質的文化遺產和旅遊相結合。創造更多的文化展示空間,增強遊客的參與性和體驗性,彰顯文化的魅力,實現文化價值。
(西沖河濕地公園一角 效果圖)
(西沖河濕地公園街景一角 效果圖)
跳出「古城」看古城,以發展的眼光建設古城,擬首先啟動的工程項目是三一溪河道景觀工程、仿古特色商業步行街和特色小吃街,範圍從原老電影院和五交化公司開始沿三一溪往下到東風公社、稅務局、輕工業局、工商局、煤炭公司,一直到人民醫院,建設河道景觀工程,建設仿古特色商業街、仿古特色小吃街(估計規模為:9萬㎡)。精心設計、精心建設,精心管理,打造精品。深度利用地下空間,解決區域性停車問題。其次按時序需啟動的項目有北門歷史文化廣場,碧雲公園開發建設,西沖河柳樹街段河道景觀工程及仿古商業街,鳳山歷史文化體驗區,西沖河河道景觀工程,南門歷史文化街區及遊客集散中心等。今後根據發展的情況,適時啟動恢復重建府衙和鐘鼓樓。
(古城遊客接待中心 效果圖)
(建設中的鳳鳴新區)
為了項目早建成,截至目前,2014年城關片區棚改項目(鳳鳴新區)已完成18棟主體結構封頂,完成項目進度的90%,確保2017年年底實現實物安置戶數825戶;2015年城關片區棚改項目已完成10棟主體結構封頂,完成項目進度的60%,預計2017年實現實物安置戶數2500戶;2016年城關片區棚改項目團山安置點已完成8棟主體結構封頂,已進入22棟房建主體結構施工,完成項目進度的50%,預計2017年實現實物安置戶數1500戶;粑粑鋪安置點已進入8棟房建主體結構施工,完成項目進度的10%,預計2018年實現實物安置戶數1800戶;劉官至粑粑鋪快速路項目工程完成路面工程4.5公里瀝青面層,劉官收費站至小觀音寺段實現通車,完成項目進度的85%,剩餘橋樑構築物正在緊密施工中,預計2017年11月實現全線通車;古城魁閣、西門城樓及耳門樓己竣工驗收。鳳山書院已竣工驗收;西沖河統籌城鄉發展鄉村旅遊綜合體項目已完成停車場、小火車站點、花海等分項工程土方回填;項目遊客接待中心土石方平場清表工作完成98%;遊客接待中心、大屯橋和水街分項的地勘進度完成80%;環湖自行車道已完成路基換填7公里,各剩餘分項正在緊密施工中,預計2018年3月基本完成項目建設,作為盤州市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的重要景觀節點和組成部分,屆時,六盤水市旅遊發展大會將在西沖河濕地公園開幕。
(古城童玩世界 效果圖)
雙鳳古城的開發建設,是歷史文化的尋根之行,凝聚了一代人的智慧和心血,其功用無法以短時期內的經濟數據來衡量,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學謀劃和堅強領導下,在各級各部門的艱苦奮鬥和人民群眾的理解支持下,經歷了六百餘年風雨、見證了多次社會變遷的盤州古城、文運勝地,將在這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新時代里,繼往開來,重新煥發出熠熠光彩。
(古城一角歷史照片)
(古城一角新建效果圖)
責編:易 俊張映娟制 作:林虎光董均碧
監製:劉文華 總監製:林昌媛
版權聲明:歡迎大家關注並訂閱《盤州發布》,本平台除部分有明確署名的作品外,所刊登的所有作品版權均為本平台所擁有。任何個人或組織如欲轉載我平台發布的作品,必須原文轉載。若出現改編、摘錄、套用等情況,將追究法律責任。
廣告:
點擊展開全文
※紅果城邊有個鄉村熱水塘,龍潭新奇生「銹水」吸引了萬人來玩!
※千名粵港同胞歡聚烏蒙大草原 共嘆草原美
TAG:深度劉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