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定你是你
今年 7 月 21 日,陝西漢中市民何某到銀行辦理業務,由於戶口簿和身份證名字存在一字之差, 被銀行要求到派出所開「自己是自己」的證明。
此類「奇葩證明」以前還要更多,只是近年被批量曝光而已。辦事機構需要提供額外的,罕見的身份證明,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機構們的身份識別手段失效,不能在客戶無感知下獲取他的身份。
類似的,在網購時如果支付平台懷疑你被盜刷,如何既成功驗證身份,又減少對用戶的打擾,支付平台也不斷在做權衡。由此延伸出來的身份識別產業,可以說前途非常光明。
例如,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領域,一向存在理論成果難以跟產業對接的尷尬,很多學校孵化的項目在技術層面很牛逼,卻都是屠龍之技,難以商業化。
這裡面為數不多的例外,就是做聲紋識別、人臉識別、鑒黃等身份識別相關的工作,該領域創業公司也是 AI 類初創公司里活得最滋潤的之一。
身份識別也成就了 iPhone X 的其中一個賣點。因為全面屏需要捨棄指紋, 蘋果推出了激進的 Face ID 。所謂激進,是指為了兼顧用戶無感知和安全的目標,Face ID 需要的硬體感測器數量比 Touch ID 多得多,很多也是首次小型化後應用於手機。
但在這裡,蘋果將會再次起到引領市場共同進步的作用——之前我說 蘋果的「現實扭曲力場」在 Apple Pay 推廣乏力時已經消退,看來(局部來說)是個錯誤。
可以想見,一年後的安卓機市場上,一定會推出類似而更廉價的感測器配套方案,就像此前的 iPhone 為市場帶來了重力感應、陀螺儀、GPU 等等一樣。這些模組當然不是只用來解個鎖,它們將為 3D 掃描小型化鋪平道路,展開更寬廣的可能性。
但高端機技術進步的同時, 仍會有更多用戶堅持他們自己的機器,賭他們都會換機實在勝算不大。這麼多年了,標配 NFC 的手機也沒爛大街,更不用說 Windows XP 的佔有率還是令人絕望地堅挺。
因此,Face++(蘋果發布的 Face ID 跟他們註冊的商標撞車了)等方案提供商,做的事情是在用戶不更換硬體的前提下,實現類似或基礎一點的身份識別功能。但因為硬體指標上不去,需要做的軟體容錯調整必須更精細,更有耐心,也承擔了更大的風險。
蘋果號稱在硬體和演算法的共同支撐下,Face ID 出錯率能低至百萬分之一,而指紋識別出錯率高達五萬分之一。問題是, 僅僅依靠普通攝像頭,甚至是更縮水的前置攝像頭,出錯概率是否還能繼續在大眾接受的範圍之內?
如果是的話——例如廣州機場的安檢攝像頭,已經開始採用號稱利用了 AI 的人臉識別技術——那麼反過來,Face ID 的那麼多硬體,是否還如科技評測人士所堅持的那樣,是維持面部識別不可或缺的?
甚至,更進一步的思考,當指紋識別作為一個風險相對很高的生物識別手段,業已在手機業界廣泛採用時,我們的社會都沒出過什麼大問題, 那是不是說明,在身份識別當中進一步地「魚目混珠」也是可以接受的呢?
當我們這麼思考的時候,一定是在「用戶無感知」和「足夠安全」的天平中,傾向了用戶體驗一端。這也與人類偷懶的天性不謀而合。
例如,假如上文開頭的銀行等單位,為了不再辦理「奇葩證明」的同時又不費事升級系統(包括改善操作流程),可能就得針對少見的身份識別失效案例網開一面了,反正絕大多數情況下混過去也沒啥事,大家都是好人。
人類社會很多事情,都是這麼建立在並不精確的一片混沌上的,我們只能祈禱系統不出什麼事。畢竟,如果真的不出事,我們就可以把科技水平提升到它「本不應該在」的那個高度。
本文 如何確定你是你來自動點科技.
※主菜 iPhone X 和例湯 iPhone8,今天蘋果發布會完整「菜單」
※為什麼我說蘋果發布會開場發生的演講比產品更打動人心?
※微博全程直播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 與英雄聯盟官方開啟戰略合作
※繽特力新發布的 Voyager 8200 UC,為了解決商務人士們的專註力問題
※優客工場回應遭 WeWork 起訴事件:我們沒有商標侵權
TAG:動點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