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污不污的 你心裡難道沒有點數嘛?

污不污的 你心裡難道沒有點數嘛?

《海錯圖》里的好多海鮮大家在餐桌上都認識,其中有一位更是常客,它就是墨魚。

墨魚

《海錯圖》中的墨魚

「墨魚,土名也。」聶璜絲毫不掩飾他對這個名字的鄙視。的確,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墨魚」都是不正規的民間俗稱,它的正式名稱是「烏賊」,屬於頭足綱,烏賊目。

為什麼叫烏賊呢?《爾雅翼》、《南越志》等古籍中有一種解釋:烏賊會浮在水面裝死,吸引愛吃屍體的烏鴉來啄食。烏鴉剛一落,烏賊就會用「須子」抱住烏鴉,拖入水中食之。於是人們就稱這種動物為「偷烏鴉的賊」,簡稱烏賊

GIF/180K

這解釋離譜的簡直讓人「噴墨」 圖片來自:《侵略!烏賊娘》

這故事過於離譜,就連《爾雅翼》的作者都覺得「似無是理也」。其實再查查史料就會發現,是先有「烏賊」一名,後人再編了個偷襲烏鴉的故事附會上去的。既然如此,我們就要重新找尋烏賊一名的來歷了。

噴墨的烏賊 圖片來自:nationalgeographic.com

其實「烏」字很好理解,烏賊會噴墨汁嘛。那「賊」字又從何而來呢?翻開中國的第一本字典——漢代的《說文解字》,你會發現,烏賊是寫作「烏鰂」的,也就是說,這個動物最早是叫「烏鰂」,後來由於古音里鰂和賊同音,才慢慢被寫成了「烏賊」。

記住口訣好辨認 八短兩長

提到烏賊(墨魚),就一定有人,總會有人提到魷魚、章魚,並且總也分不清這三位。簡單來說,章魚只有八條觸手(腕足),頭後面的身體滾圓,沒有骨質的鞘;烏賊和槍烏賊(章魚)則有十條觸手,身體細長,內部有骨質的鞘。

烏賊嘴邊有十條「須子」,八條較短,兩條特別長。關於這八條短須,《海錯圖》有描述:「繞唇肉帶八小條,似足非足,似髯非髯,並有細孔,能吸粘諸物。」看似是足,但足怎麼會長在頭上?看似鬍子,可鬍子怎麼是肉質的?現代科學乾脆單給這些須子起了個名字:「腕」,省去糾纏。

另外兩根特長的須子,則叫「觸腕」。它們有什麼特殊用處嗎?聶璜想起《南越志》里講過,烏賊遇風浪,便會用它的須子「下碇」,碇就是拴船的石頭,下碇就是把船拴在岸邊的石頭上,或者把拴著纜繩的石頭扔進海里讓船停住,類似拋錨。聶璜一看,烏賊的這兩根長須很像纜繩啊,是否就是「下碇」用的呢?他詢問漁人,得到回復:「風浪大的時候,烏賊確實會用須子黏在石頭上,保持穩定。」

如果你在海底看到這般姿態的烏賊,那是它們在交配。圖中這二位是虎斑烏賊,是中國南海最常見的烏賊之一。

烏賊真有這種行為嗎?實際上,遇到大浪時,它一般會潛到深水躲避,用不著抱著石頭。可萬一它來不及下潛,會不會就近抱住一塊呢?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兩根特長的觸腕,主要功能不是用來抱石,而是捕獵。烏賊看到小獵物後,會突然射出觸腕,抓住後拖回嘴邊,其他的八條腕再一起幫忙,將獵物控制住。

烏賊長了個鳥嘴?

《海錯圖》中國的烏賊嘴

在烏賊旁邊,聶璜還畫了一個鸚鵡嘴一樣的東西,旁有注釋:「此墨魚之嘴,堅黑如鳥啄,縮於須內不可見。」這就是烏賊的嘴,更準確地說,是「角質顎」。

這角質顎看上去和鳥嘴極像,古人據此又開始聯想了,說烏賊是由一種叫「鸔(音「補」)烏」的水鳥變成的。據說這種鳥後背綠色,腹翅紫白色,似雁而較大。有人考證為鳳頭麥雞,但鳳頭麥雞明明比雁小啊……不管了,反正是某種鳥。傳說鸔烏入水就化為烏賊,烏賊嘴和鳥嘴這麼像就是證明嘛。

真實的烏賊嘴

但是聶璜有疑問了。他可是親眼見過烏賊的卵和剛孵化的小烏賊,還畫下了它的樣子,在旁註明:「小墨魚,名『墨斗』。」

《海錯圖》中的烏賊幼體:「墨斗」

」如果烏賊是鳥變的,那就不該有卵啊。而且漁民告訴聶璜,烏賊三四月來近海產卵,五六月小烏賊孵化,和大烏賊一起回到遠海,秋冬就撈不到了,全程都沒有「鸔烏」出鏡。所以聶璜覺得「鸔烏化烏賊」的說法不太可信。

當然不可信了。烏賊嘴是為了咬住光滑的魚、嚼碎堅硬的蝦蟹才長成這樣的,和鳥嘴相似只是巧合。

墨斗本是古代木匠畫直線用的工具,裡面能裝墨。小烏賊和墨斗大小相似,肚內又都有墨,所以用「墨斗」來稱呼它。

肉不外露 藏在殼裡

《海錯圖》里的海螵蛸

在烏賊嘴旁,聶璜又畫了個白色水滴狀物體,注曰:「此墨魚背骨,即海螵蛸是也。」這塊「背骨」埋在烏賊後背的肉里,科學名字是「內殼」

在遠古時代,烏賊的祖先有海螺一樣的外殼,只露出腦袋。但是背著外殼,實在行動不便,所以殼慢慢縮小,演化到烏賊這裡,已經變成水滴狀,藏在體內,不承擔保護身體的功能了。

但是內殼也不是完全沒用。首先,它能支撐身體,保持身體形狀。第二,它有無數微小的氣室,烏賊向氣室里充水排水,就能上浮和下沉。

烏賊科有三個屬,根據內殼的形狀就能區分它們。從左到右:無針烏賊屬 烏賊屬 異針烏賊屬

拿起一塊內殼觀察,你會發現上面有年輪一樣的生長紋。烏賊剛孵化時,大概有10層生長紋。隨著烏賊長大,內殼也一層一層地長,每長一層,就疊加一層小氣室。熱帶的烏賊一天長一層紋,溫帶的烏賊幾天長一層,很有規律。數數生長紋,就能估算烏賊的年齡。

在顯微鏡下,烏賊內殼一層一層的氣室結構清晰可見。

烏賊死後屍體分解,只剩內殼。別看殼挺厚,但充滿氣室,非常輕,正如《海錯圖》所說:「背骨輕浮……往往浮出海上。」浮在海面的內殼,常被衝上沙灘。去海邊玩時,很容易就能撿到一塊。看上去光潔堅硬,用指甲輕輕一划,竟是一道印,質地相當疏鬆。

中醫里,把烏賊內殼稱為「海螵蛸」或「烏賊骨」,如果你家養著鸚鵡或倉鼠,可以去藥鋪買一塊海螵蛸,放在籠子里讓它們啃,既能磨牙磨喙,又能補鈣。

此墨汁非「筆」墨汁

烏賊最招牌的本領當然是噴墨了。《海錯圖》說烏賊「腹藏墨煙,遇大魚及網罟則噴墨以自匿。」確實如此,烏賊體內有個墨囊,一旦遇到危險,就噴出墨汁,在水下形成一團黑霧,擋住敵人視線,趁機逃走。

被撈進網裡後,烏賊還會徒勞地噴墨,試圖迷惑「網」這個天敵,但是沒用了。聶璜說,這就是為什麼「墨魚在水身白,及入網而售於市則體常黑矣」。

廈門市場上染滿墨汁的烏賊。

當時民間還有一種說法:烏賊的墨噴出去後,還能再吸回體內。聶璜認為有道理,因為「烏賊微軀,懷墨有限,苟能吐不能收,安得幾許松煙為大海做墨池乎?」其實他也不想想,烏賊噴墨是為了掩護自己逃走,如果噴完了再呆在原地吸回去,那還有什麼意義?烏賊的墨汁是源源不斷產生的,噴完了過段時間,墨囊又會裝滿墨,不用替它操心。

圖片來自:《唐伯虎點秋香》

說了半天墨汁墨汁,其實烏賊的墨和寫字的墨還是有本質區別的。寫字的墨,主要成分是碳,它非常穩定,所以寫出的字幾千年都不褪色。而烏賊墨由黑色素、氨基酸、黏液組成,非常容易變質

圖片來自:《唐伯虎點秋香》

《爾雅翼》記載,心術不正的人會偷偷用烏賊墨來寫契約,一年後,墨跡就會分解消失,只剩白紙,這時就可以賴賬不還錢了。

這麼純天然的墨,卻不能寫字,聶璜遺憾地為此寫了首《墨魚贊》:

一肚好墨,

真大國香。

可惜無用,

送海龍王。

不能寫字 但可以吃啊

聶璜認為,新鮮的烏賊吃下去「性寒,不宜人」,最好腌成干。墨魚乾被吳人稱為「螟蜅(音『明府』)」,吃起來「味如鰒魚」。鰒魚就是鮑魚,那可是相當好吃了。

中國人經常選用「日本無針烏賊(曾用名『曼氏無針烏賊』)」來製作墨魚乾,叫「無針」,是因為這種烏賊的內殼末端缺少一個骨針。它身體末端有個腺孔,活著時總流出褐色分泌物,所以俗名臭屁股、痾血烏賊。成年的日本無針烏賊肉比較硬,不適合鮮食,還是晒成干比較好。

r如今很多餐廳都能吃到酸辣烏魚蛋湯

金烏賊、虎斑烏賊、擬目烏賊也是中國海域常見的種類,它們較多用來鮮食。沿海菜市場水槽里遊動的活烏賊,通常就是這三種。切條炒炒,或者打碎做成墨魚丸、墨魚滑吧。如果買到雌烏賊,還能做出一道美味的菜肴——烏魚蛋湯,而喝過它的人很多都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麼。吃的是什麼呢?烏魚蛋其實就是雌烏賊的纏卵腺。

墨魚仔菜肴 圖片來自:123rf.comcn

和大個兒烏賊相比,幼年烏賊——墨魚仔更受歡迎。它體壁薄,口感更嫩。醬燒、涮鍋、炒韭菜,甚至冒菜,輕鬆勝任各種烹飪。

日本人吃烏賊,刺身是永遠少不了的選項。把外皮扒掉,裡面的白肉切花刀,略過一下熱水,做成握壽司。不過很多日本人覺得,做成一夜干(腌制風乾一晚上)似乎更好吃點。

烏賊的墨囊別扔,裡面的墨汁也能吃!雖然有點毒(用來麻痹天敵),但做熟了就沒毒了。山東人把它和進面里,包成漆黑的墨魚餃子,反而看了食慾大開。義大利人也用它和面,做成黑色的墨魚汁面,同理還有墨魚汁飯。

圖片來自:《侵略!烏賊娘》

再提供一個菜譜:把白蘿蔔絲和碎烏賊肉調調味,加入烏賊墨汁快炒出鍋,全家的筷子伸向這盤黑糊糊的菜,翻著眼珠咂摸咂摸,再互相看看對方的大黑嘴,餐桌頓時熱鬧了起來。

說了這麼多,我也吃完了一盤子墨魚汁飯,從我拍的美食圖片中你們應該可以感受到吧。

隨堂考

撰文 嘉楠

微信編輯 小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物 的精彩文章:

在下博物 你有何貴幹 我毫不care
一吃到這個火龍果,我這張醜臉就泛起微笑
搞定水果的小竅門,你Get到了嗎?
學會義大利面多種做法 成為家裡的大廚
來點陽光就給你好看的多肉 瓦葦類植物

TAG: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