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樣在「巴比倫」上大學?

怎樣在「巴比倫」上大學?

《境界》獨立出品【書評】

文 橡溪

在巴比倫讀大學,最需要問自己:你是否已經被「巴比倫邏輯」同化了?但以理沒有立志成為大學裡的讀書達人,而是立志在上帝面前敬畏祂。人性的扭曲和軟弱很容易讓「為了神讀書」成為幌子。追尋夢想沒有錯,正確的順序是先去渴望上帝,再讓上帝重整我們的夢想。

《在巴比倫上大學》是台灣今年出版的新書。不是考上大學就一定會上大學,這本書可以作為如何上大學的「入學手冊」。身為台灣校園出版社副主編的毛樂祈,試圖透過猶太人但以理在巴比倫異地求學的經歷,引導我們反思自己該如何度過自己的大學時光。

公元前607年,但以理和其他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但以理和三個同伴一起被挑選進入王宮接受為期三年的教育。四個年輕的學生堅持自己的信仰,不受巴比倫的異教文化沾染,不但學成各樣知識,更得到上帝所賜的智慧。

可是,究竟如何在巴比倫上大學?即便對於但以理的經歷,也有不同的解讀。前幾年流行一本書叫《但以理讀書法》,書中這樣介紹——「漢城大學第一名畢業的金東煥傳道激勵你——以神的方法成為讀書的達人。2000年以接近滿分全校第一名的傲人成績,畢業於漢城大學。他在青少年時期就決心:『要成為像但以理一樣的人!』要為神的榮耀而讀書。他拒絕了國家公費留學和任教於母校研究所的機會,也放棄了韓國最大企業秘書室的重金禮聘;……立定心志要為神來念書,這就是他的唯一秘訣。」

對基督徒來說,為上帝的榮耀而讀書很容易只是幌子,更多想證明自己有多行。毛樂祈說,我們實在不能低估人性扭曲和軟弱的程度,貿然就採納「讀書是為了神」的說法。「很顯然,『讀好書=榮耀神』的說法太過於簡化,不足以對付複雜的人性與面對充滿苦難的社會。」

從薪水名片上的職稱找「存在感」

台灣著名精神科醫生吳易澄觀察到「但以理讀書法」的模式,很容易會變成「為自己讀書」,甚至只是為了爬升社會階層。但以理讀書法與其說是來自聖經的世界觀,不如說更多凸顯了台灣整體「讀書能出頭」的社會價值觀。這在國內何嘗不是普遍的存在呢?

如今又到開學季,活躍在各中學附近的陪讀大軍又開始忙活起來。筆者家鄉有一所被譽為「亞洲高考工廠」的中學——毛坦廠中學。這個小鎮的經濟發展很大一部分是陪讀的家長拉動起來的。學期中,鎮內人聲鼎沸;寒暑假,人去樓空。來這所學校復讀的高三學生很多,復讀費也高得離譜。學費高低與高考成績密切相關,最貴的第一學期要交4.8萬元。

但是我們上了一所好的大學,就能確保自己能擁有想要的人生嗎?毛樂祈回憶起自己一段難忘的經歷:「大學畢業後,我才算慢慢體會社會的殘酷現實。出了校園,台灣大學的光環並沒有幫我換到一張『社會遊戲的入場王牌』,只能進到一家默默無聞的新創公司上班。過了一年,輾轉到了上海的一個小公司工作,情況更慘,沒有任何關係和人脈,沒有名片上的頭銜,我到底算老幾?我只能拚命地爭取認同,從薪水、從名片上的職稱來找到『存在感』。既辛苦,又可悲。」

毛樂祈所經歷的也是今天許多人正在經歷的。他們從心裡吶喊:我的夢想在哪裡?我辛苦所讀的幾年大學,到底為我帶來了什麼呢?「我們花許多時間準備考大學,幸運的話,大概花四年時間可以把大學讀完,再用兩到三年的時間讀研究所,緊接著幾乎花一輩子在工作。其實,花個幾天或一個月,把『什麼是真實』、『人生有什麼目的和意義』這些根本問題想清楚很值得。畢竟探究真實,是讀書的最根本目的,否則,正如沃克·柏西(Walker Percy)曾說過一句話:『你可以得全A的成績,但卻有不及格的生命。』」

身處巴比倫,卻不屬於巴比倫

在巴比倫讀大學,最需要常常問自己的是,你是否已經迷失在「巴比倫邏輯」中。為了自己的努力被看見,為了怕被別人看不起;或者只是不想輸給別人,所以拚命往上爬,就是這個隱藏的「巴比倫體制」,讓我們一路從小學拼搏到大學。

人生如果只是這樣,美其名叫培養競爭力,其實是沉淪巴比倫。這個世界的潛規則是要按我們的出身、地位、能力來分類排序,以此決定我們的價值,要我們「沒有殘疾,相貌俊美,通達各樣學問、知識聰明具備」(但1:4),好為巴比倫效忠。於是,我們不知不覺地就迷失在巴比倫的世界中。

毛樂祈自己是在人生低谷的非常時期,才慢慢發現,其實他的生命更多是為了別人的眼光而活。也因此,一旦以為重要的那些東西消失時,就會認定自己毫無價值。「在這個社會的大熔爐里,『我』到底是誰?鏡子中的人,臉上所呈現的,真的就是『我』?當年在上海,由於被分手,工作又沒有進展,因此極度困惑,迫不及待地想要證明自己。明明賺錢不多,卻因為不想被人看扁而裝闊。

一陣子下來,我覺得好累、好孤單。內心裡最底層的呼喚是:為什麼就沒有人能夠好好接納一個沒有成就、感情破碎的我?能夠按照我的本相來接納我?有幾次,我只能在棉被裡獨自流淚。」

他的老師謝智謀教授提醒說:「如果你還是用頭銜、財富、地位、外在實踐的認同或能力,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以及尋求被肯定的存在時,當失去這一切,你終將黯淡,甚至沮喪不已。」

作者提醒我們,但以理在巴比倫上大學讀書,始終沒有被同化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有一個更高的目的,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份。《但以理書》10章12節提到,但以理從一開始就要「立志要明白,又在上帝面前刻苦自己。」但以理在這樣困難的環境中,不是立志窮盡巴比倫的學問,成為讀書達人,而是立志在上帝面前敬畏祂,尋求祂的話語和智慧。當然神也將巴比倫的學問給了他,但他立志要屬於上帝,他因著上帝找到了自己,得以身處在巴比倫中,卻不屬於巴比倫。

當你無法找到那位更高的存在,你的生活空間就會很狹窄,你的心就會變得空虛。人心越空虛,就越有購買慾、佔有慾和消費欲。當下高校校園內的校園貸,正瘋狂地捕獲高校學生的心,導致學生借錢超前消費。

9月初一開學,陝西漢中就發生了一起大學生因借貸無法償還而跳江自殺的悲劇。9月4日,陝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大二學生朱毓迪的屍體在漢江中被找到,父親吃驚地得知:兒子朱毓迪從大一上半學期開始,讓同學幫忙或自己在校園貸平台陸陸續續借錢,到現在已經有20多萬元,貸款用途基本就是和同學聚餐以及償還貸款。

當我們為生命的失喪而感到惋惜的時候,我們也看到,生命若不被神的恩典包圍,就會被各樣的誘惑所吞噬。唯有清楚知道自己的身份,才不致迷失方向。

生命被各樣的誘惑吞噬

當我們認定自己是上帝的兒女時,在大學的生活和學習就會帶來全新的改變,這是徹底不同的身份認同,會帶來很不一樣的生命視野和使命。這種使命感會帶你尋找真正的夢想。

對於毛樂祈而言,追尋夢想沒有問題,重點是做夢的方向和根基。不是不該做夢,而是不要做錯了夢。對於基督徒來說,這個夢是期待上帝國度在地上的實現,去做上帝國度的夢。基督徒應該盡心竭力,讓這個永恆國度慢慢成為我們心所渴望的。基督徒不只是上上教會、理智上知道有上帝而已,而是有對夢想的渴望。

毛樂祈認為:「慾望/渴望是主導一個人的最重要的驅動力。基督信仰並非要我們去壓抑/解放慾望,而是把慾望放在正確的位置。先去渴望上帝,讓上帝來重整我們的渴望。」

大學是知識的殿堂,但是人類知識的起點應當始於「敬畏耶和華」,這樣的知識和智慧,不只是頭腦的聰明,而是一個從心發出、尊崇上帝的態度。若不是認識自己有限與軟弱,我們的求知,往往帶來傷害,甚至走向死亡。

在書中,毛樂祈提到美國高等教育界的奇才巴默爾關於知識的一段話:「亞當、夏娃被趕出伊甸園,是因為他們伸出手摘取的知識所屬的類型,是不相信神、排斥神的知識。他們求知的動機,不是出自愛,而是出自好奇心和控制欲,出自想要擁有與神相似之力量的慾望。神比亞當、夏娃更早認識他們,知道他們的軟弱與潛力,但他們不把這當一回事。亞當和夏娃不肯以自己被認識的方式來認識自己,以至於他們求取知識的方式,必定是帶他們走向死亡的知識。」

巴默爾曾寫過,我們若想要用知識恢復這個支離破碎的世界,我們就必須從我們的靈性傳統出發,重拾「求知即是去愛」的模範和方法,也必須以愛的力量改變所教導的知識,改變教與學的方式。

巴默爾呼籲大家開創新的求知和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由始至終常懷著禱告。「禱告可以打開自我,當我們朝現實的中心走過去,現實也往我們的中心走來。在禱告中我們不僅呼喚著萬物核心裡的愛,也傾聽萬物核心裡的愛向我們呼喚,呼喚我們走出隔絕孤立,走出自我中心,進入群體和憐憫。」

在禱告中,我們學會以同樣的愛去認識別人,認識世界。沉浸在禱告中的理智,不再以分裂和征服、擺布和控制為思考的目的,思考變成去愛,去體認世人都有的共通的紐帶,並在受造群體中找到各自的本分。

正如巴默爾所言:「真正的知識既要求又產生我們對依靠的謙卑和感激。真正的教育不是好像高等教育般注入的虛假驕傲和權力的自大,而是幫助我們明白,我們擁有的一切都完全是恩賜——恩賜是要享受和分享,不是用來尋求主宰。」

擁有愛的能力才是王道

亞瑟·霍姆斯(Arthur F.Holmes)指出,基督徒在學校受教育,正是為了這樣的目的:「基督徒知識分子的一生應當成為改革者,不只是站在旁邊絕望驚慌,也不是厭惡地走出設立另一個基督徒的圈圈,而是在那結構中去工作、去慢慢改變,他清楚知道,他自身為神國度的代表,公正和憐憫、社會的公義就是在他的工作場域中。」

基督徒大學生應該關注公義,而不只是為了畢業謀一份好工作而已。聖經說:「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做自己的夢,焦慮彷徨、終歸無有。做上帝的夢,連自己的夢也得以實現。

當我們看到上帝更大的榮耀,也學習去享受時,求學、求知便再也不同。不再是小打小鬧的升學遊戲,而是進入到上帝榮耀浩大的使命當中。

看破了巴比倫大學的問題,但如何活出一種截然不同的大學生活呢?怎麼樣才能倒轉過來,不再讓大學主導我們的信仰和人生,而是用信仰來主導大學?

毛樂祈建議,我們不必去想改變世界,而是應當從小事做起。如果連睡懶覺的習慣都改變不了,怎能改變世界呢?「我們可以開始改變自己宿舍的『小世界』:早上起來鋪床,東西歸位,衣服疊好,不在沙發上吃夜宵;甚至可以改變起居習慣,固定早上靈修,晚上跟爸媽打電話請安,改變跟室友的說話態度,更關心他們。這樣小小的改變,室友們或許也能感受得到,甚至整間宿舍的氛圍都為之改變。」

書的結尾部分,毛樂祈呼籲說:「同學們,基督徒不可能只是躲在教會的圍牆內自嗨,乃是帶著國度使命走出去,不管是去醫院、法院,是投資銀行或高科技製造業。我們選科系或是找工作得以有一個全新的視野,不再只是問有沒有興趣、有沒有前(錢)途,而是問:我能否在這個專業中最多實踐上帝國度的工作——行公義、好憐憫,存憐憫的心與上帝同行。」

「當我們離開學校,走進社會的現實里,必定會看到更多的黑暗,更深切地體會人性。但是,你真的相信嗎?這個世界最關鍵的東西,還是教會裡頭大家都說到老掉牙的『信、望、愛』。對上帝有信心、盼望,擁有愛的能力才是王道,才是真正的『競爭力』,更是豐盛生命的關鍵。」

(歡迎大家繼續就這個主題給我們留言,說說你眼中的教育病症和解決之道,毛樂祈的《在巴比倫上大學》由校園出版社於2017年1月出版。)

境界服務站

求助:

1、尋找陝西咸陽信仰純正的教會。

2、尋找安徽三聯學院附近的團契。

3、尋找廣州從化區的教會。

4、尋找北京雙井雙花園南里附近教會。

5、尋找烏拉圭蒙德維地亞華人教會。

6、尋找中山市南朗鎮附近教會。

7、尋找天津武清區的教會和教會學校。

8、尋找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的青年團契或附近教會。

小編:請知情者在評論留言部分聯繫我們,謝謝!

提示:請找教會的弟兄姊妹按以下格式留言給我們:姓名+手機號+求助教會具體方位,以方便我們得到反饋後及時與您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jingjie 的精彩文章:

輪椅上,瓊妮與神同行50年
做基督徒老師,說說你的挑戰和困惑
墮胎七年之後

TAG:ijingj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