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到底是強迫症還是抑鬱症?原來它們還有這樣的聯繫
強迫症是一種神經症,抑鬱症是一種心境障礙,兩者的區別是:強迫症主要表現為強迫思維和或強迫行為;而抑鬱症是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
那麼強迫症會發展成為抑鬱症嗎?
精神科專家表示:強迫症和抑鬱症之間存在聯繫,首先來了解一下抑鬱症和強迫症的產生原因。
如果你承受著這些疾病帶來的痛苦,請關注公眾號「精神衛生研究總會」,讓我們幫助你,重獲健康
強迫症的產生源於過度擔心
因為過於擔心自己不希望發生的事情會真的發生,於是對任何蛛絲馬跡都嚴加防範,試圖將危險或威脅扼殺於萌芽之中,從而讓自己處於焦慮、惶恐當中,出於排除、排斥、壓制、抗拒、消除等目的,而實施強迫行為,無心也無法正常生活。
抑鬱症的產生源於絕望
因為自己的所有努力都無法讓自己達成目標,雖然屢敗屢試,卻都屢試屢敗;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與自己的追求格格不入,但又不得不一直這樣做下去,生活暗無天日卻看不到盡頭。可見,導致強迫症的是「可能」,導致抑鬱症的是「事實」。
其實,這是兩種不同的心理障礙,強迫症不會發展成抑鬱症。不過,強迫症不會發展成抑鬱症,並不意味著它們之間完全沒有關係,強迫症患者可以出現抑鬱情緒。
小張做事情喜歡思前想後,總是想盡最大努力將各種事情進行縝密安排。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一次工作上的失誤,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後果,他被調離了原來的崗位。這之後他變得鬱鬱寡歡,無法擺脫低落的心情,到醫院檢查後被診斷為抑鬱症。
治療的同時,他覺得自己可能不僅僅是抑鬱,好像還有強迫。複診時他非常擔心地諮詢了醫生:抑鬱比較嚴重的時候,每天就是想自己以前做錯的事情,從那次工作失誤想開去,甚至多年以前些許的失誤都一遍一遍地想,越想越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這種自我否定的想法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但那些想法根本停不下來。醫生告訴他,當時的想法雖然表面上看像是強迫症的思考方式,但實際上是強烈的自責,是抑鬱症常見表現之一而非強迫。
抑鬱和強迫共存
小何從小是在周圍人的誇獎下長大的,他習慣於什麼事情都想做得最好,讓自己和周圍人都滿意,做事情謹小慎微,給人感覺總是緊張兮兮的。
他今年參加高考,平時成績波動比較大,尤其最後幾個月壓力很大,明顯地提不起精神,學習效率降低了很多,最終發揮嚴重失常。禁不住如此強烈的打擊,他甚至有了輕生的計劃。就診後才發現他的抑鬱已經有了一段時間。
父母最終讓他住院了,原因卻有些奇怪:他在家不上廁所。而他的解釋是廁所離廚房太近,他怕自己會進廚房拿刀傷人。家人有些慌了,擔心他得了精神分裂症。住院後醫生給出的診斷是抑鬱症共病強迫症。
高中最後階段的壓力和高考失利誘發了他的抑鬱,抑鬱又加重了他的強迫;他的強迫由來已久,只是因為影響不大,被他掩飾得很好。
一個人的確可以同時得兩種病,這或許對小何來說是個壞消息,但好消息是這兩個病的治療方法基本一致,主要治療手段均為抗抑鬱葯及心理治療。不過他可能比一般人需要的藥量要大些,治療時間也可能會長些。因為他的強迫癥狀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所以最終可能需要帶病生活。
先強迫後抑鬱
小周已經被明確診斷患有強迫症,因為強迫症她變得抑鬱寡歡。她無法忍受其他人坐自己的床鋪後,床單上留下的小小褶皺。
每天把屬於自己的那片地板擦得光彩照人,容不得一點灰塵。自己的物品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擺放好,否則便出不了宿舍的門。她的衣服從來都是洗壞的,沒有穿壞的。
經過多年的治療,她已經明顯好轉,但對整潔與秩序的要求仍明顯高於常人。用醫生的話講,大部分強迫症是能夠治好的,但從治療過程來看,她的癥狀可能還會伴隨她很長時間,也可能是一輩子,就像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那樣需要終生維持治療。
通過這三個患友的經歷,希望大家對抑鬱、強迫及兩者之間的關係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遇到類似情況或癥狀的人時,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區別,及時和醫生溝通交流,幫助醫生找到正確有效的治療方法。
※這些表現預示著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如何為孩子的健康護航
※神經衰弱的這四大癥狀,很多人都擺脫不掉
※精神亞健康狀態的十大常見癥狀,你還在透支自己的健康?
※抑鬱患者更願意活在網路,不敢站在陽光下只因沒有安全感
※睡得少僅僅是因為年齡大?關於睡眠不得不說的幾點
TAG:精神衛生研究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