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民族文藝中的中國故事
觀點提示
中華民族的文學藝術,承載了中華文化的基因,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歷程,越來越成為營造良好國際輿論氛圍、推進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和路徑。
「新安全觀」「新型大國關係」「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近年來,我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外交理念,提供了構建全球新秩序、解決人類治理難題的中國方案,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譽。中國越來越頻繁地活躍在世界舞台的中心。但同時,在國際信息傳播中,各國對話語權的爭奪不僅從來沒有停止過,反而越演越烈。西方國家一味推行的「文化帝國主義」形成了極為扭曲和不合理、不平衡的國際輿論格局。
公共外交是我國外交工作總體布局的重要力量,是樹立我國良好國際形象的重要渠道,是營造我國發展的良好外部條件的重要路徑。當今世界,公共外交的形式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如媒體外交、體育外交、文化外交等。中華民族的文學藝術,承載了中華文化的基因,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歷程,越來越成為世界了解中國、中國向世界說明自己的重要窗口和載體,越來越成為營造良好國際輿論氛圍、推進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和路徑。
優化國際輿論格局、推進公共外交,就要立足於以文學藝術的共性化解分歧,以民族文藝的個性參與對話,使民族文藝的效能在國際舞台上「顯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的重要內容。我們要深入開展人文領域交流合作,讓合作更加包容,讓合作基礎更加堅實,讓廣大民眾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和受益者」。人類通過文學藝術活動及其作品發現世界的美、表現人性的美。這是包括中華民族文學藝術在內的世界各民族文學藝術的共性。中華民族的文學藝術自成風格、自成氣派。無論是傳統文學藝術,還是革命文學藝術、社會主義文學藝術,都無不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啟迪民智、陶冶性情。因此,我們可以用文學藝術的共性來化解分歧、包容差異、倡導合作,用民族藝術的個性來彰顯魅力、參與對話、融化堅冰。
以民族文藝之美,使外國公眾感受中國大美。中華民族的文藝百花園中,可謂琳琅滿目、風情萬千。既有關注社會、形象典型的現實主義文藝作品,也有表達情志、形式奇特的浪漫主義文藝作品;既有山水畫的閒情逸緻、恬淡清新,也有邊塞詩的雄渾壯闊、瑰麗磅礴;既有豪放詩的直抒胸臆、恢弘雄壯,也有婉約詞的含蓄細膩、意味深長;既有表達作者情思、富有意蘊的審美意象,又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韻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意境;既有刻滿歷史印記的古典美,又有富含時代氣息的現代美。通過這些作品,外國公眾不僅可以領略中華河山的雄奇秀美、中國物產的珍奇豐美,還可以感受中國文化的精奇大美。
以民族文藝之情,使外國公眾感知中國情懷。從古至今,很多文藝作品都飽含民族的滄桑、展現社會的巨變、表現中國的品格。通過這些作品,外國公眾可以感知中國人民堅毅的品格、寬廣的胸懷和豐富的情感。有的文藝作品展現了中華民族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如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道德品格。有的文藝作品展現了中華民族胸襟寬廣的人文情懷,如《孟子梁惠王上》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理想,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樂觀豁達。有的文藝作品展現了中華民族大無畏的英雄情懷,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毛澤東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豪邁氣概。
以民族文藝之魂,使外國公眾傾聽中國故事。文藝家們以敏銳的觸角,感知中國大地正在發生的變化,講述社會歷史進程中最生動、最動聽的中國故事。通過這些作品,外國公眾可以看到中國人民追求正義、擔當作為和奮進創造的形象。比如: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通過對普通人物形象的塑造、命運的關注,展現了中國農村步入現代化的宏闊歷程和巨大變遷;紀實性電視劇《國家命運》,展現了科技工作者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堅定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難,創造出「兩彈一星」研製、試驗成功的民族奇蹟;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講述了中華民族與美食有關的價值觀念、民俗文化、社會倫理等方面的本土故事;電視劇《我的1997》講述了香港回歸前後的歷史變遷中,年輕人為改變命運而不懈奮鬥的勵志故事。
以民族文藝之根,使外國公眾理解中國道路。我們正邁步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大道上。這條道路,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對五千多年燦爛文明的傳承和弘揚、對近代以來的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基礎上,通過幾十年的持續探索和偉大實踐所做的歷史選擇、正確抉擇。很多文藝作品反映了這一必然歷程。外國公眾透過這些作品可以較為翔實地了解我們的歷史、認識我們的國情、理解我們的選擇。比如:電影《建黨偉業》還原了從辛亥革命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電影《建國大業》再現了從1945年重慶談判到1949年開國大典這段激蕩變幻的歷程;電視劇《毛澤東》呈現了毛澤東同志領導中國共產黨探索救國救民道路建立新中國的奮鬥歷程;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再現了鄧小平同志帶領黨和人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光輝歷程;歌曲《我們的中國夢》展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熱切期許和偉大實踐。
以民族文藝之智,使外國公眾認同中國方案。文藝家們紮根基層、深入生活、深入研究社會問題,推出了很多著力表現從嚴治黨、治國理政、國際擔當的文藝作品。通過這些作品,外國公眾可以深刻理解我們向國際社會提供的豐富鮮活的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中國方案。比如:《人民的名義》展示了我們從嚴治黨的決心、向一切貪腐宣戰的勇氣和智慧;《西部之戀》表現了如何帶領人民脫貧致富的時代主題;《穿越絲路:發現世界的中國方式》探討了絲綢之路的意義和現實價值;《大國擔當:中國人民解放軍援塞醫療隊抗擊埃博拉疫情紀實》,記錄了解放軍302醫院三次派遣醫療隊前往疫情嚴重的西非獅子山實施人道主義救援的過程。
(作者:李若岩,單位:重慶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14日第5版
※主動擔起民族團結進步的責任
※如何實現創新學習
※確保高校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全面就業
※家長要打好體育這張「牌」
※甘肅天水今秋凈增學位1.2萬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