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阻止核戰爭的錯誤方式

阻止核戰爭的錯誤方式

文/卡爾·比爾特

本文首發於總第821期《中國新聞周刊》

絕大多數國家都希望消除核災難所帶來的生存威脅,這樣的想法再正確不過了。但實現無核武器的世界真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而且還存在好心辦壞事的風險。

自冷戰結束以來,全世界核庫存已大大減少。俄羅斯和美國各自將核武庫削減了80%,在奧巴馬擔任總統期間,美國還敦促俄羅斯進一步削減核武器。在西歐,英國和法國也已經進一步降低了本國的核武器數量。

這些國家減少核庫存的理由各不相同。但作為減小核武器威脅的全球性措施的基礎——1968年核不擴散條約(NPT)的簽署國,它們有義務這樣做。

近幾年來,去核化的過程陷入了停頓。俄羅斯最近正在令其戰略核力量現代化,也更多地公開談論核能力。這也解釋了為何西歐暫停了去核化的過程。美國也在評估將現代化核武庫作為其發展軍事力量的一個選項。

與此同時,巴基斯坦仍在製造用於核武器的裂變材料。中東無核化的努力毫無成效,主要原因在於以色列。在2005年和2015年的NPT評估會議上,國際社會無法就未來政策達成統一。朝鮮的核野心更是在東亞製造了又一次核危機。

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國家提出了一個意義深遠的禁止核武器條約,其草案在今年7月初獲得了122個聯合國成員國的支持。但不幸的是,這個極其重要的人道主義計劃,最終只形成了一個有嚴重缺陷的方案。

三方面的問題非常突出。首先,沒有一個有核國家支持禁核條約,因此這一草案本身無法讓世界減少哪怕一枚核彈。更糟糕的是,新條約可能削弱NPT,儘管NPT自身也有缺陷,但它擁有更加廣泛的支持,尤其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支持。最後,由於該草案將延伸核威懾的概念視為非法或不道德,因而可能威脅到歐洲和東亞的安全。因為通過延伸核威懾,超級核大國可以給予其友鄰或盟國以核保護。

公佈於今年早些時候的第一份條約草案並不包括「明確禁止使用核武器作為威懾」的條款,但7月供各國投票的草案中寫入了這一條款。這是一項關鍵性變化。所謂「通過聯盟延伸威懾」可以保護無核國家受有核國家的裹挾,然而沒有了延伸威懾,無核國家有可能認為應該擁有自己的核武器。

出於這個原因,唯一的參與制定禁核條約的北約國家荷蘭最終投了否決票。唯一曾經遭受核武器打擊的國家日本也沒有支持該條約,因為它要依靠美國提供的延伸的核威懾。

事實上,由於外交和深度制裁都沒有讓朝鮮停止核計劃,因此核威懾就成為保護東亞國家免受核裹挾或打擊的唯一的可行辦法。與此相似,絕大多數歐洲國家——從芬蘭到葡萄牙都不想毫無保護地暴露在俄羅斯核彈頭的打擊範圍之下。

條約草案在事實上禁止了核威懾,這可能導致世界變得更加不安全。當然,條約的支持者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能夠讓公眾支持禁核,最終迫使有核國家政府放棄核武器。

但是,這樣的想法著實過於天真。任何了解一絲現實的人都不可能真以為很多擁核政府會因為公眾反對而放棄核武器。

不幸的是,核武器在某些國家還很受歡迎,因為核武器被它們視為安全的保證和在世界舞台上實現國家企圖的手段。希望世界實現無核化的人當然不同意這一觀點,但人們最好也不要忽視它的存在。

更為現實的方針是,繼續要求美俄兩國同時繼續削減核武器。美國和俄羅斯都有嚴重的威脅需要解決。在這方面,至關重要的是,兩國在令自己的核武器現代化的過程中,都不應該採取被對方視為擴大核能力的方式。相反,美俄兩國都應該為進一步削核鋪平道路。

在中東,結束當前的衝突、制定衝突解決機制有助於邁向日後實現無核。在這方面,伊朗和P5+1(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加德國)的核協議是重要的第一步。

至於南亞,我們希望印度和巴基斯坦關係的緩和能夠促進更好的核軍備控制。

最後,全方位核裁軍決不能在發生核爆之後才實現。基於核不擴散條約的漸進方針,大國的戰略性裁軍,以及解決關鍵地區的衝突對世界更有利。

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禁核條約草案也只是次要因素。我們有理由擔心該條約讓進一步去核計劃變得更加複雜化,加深有核國家和無核國家之間的分歧。而在最糟的情況下,禁核條約還可能增加關鍵地區核衝突的風險。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勢創12年紀錄:沒你想的那麼軟
金龍魚從百姓餐桌「游」到外交舞台
開車違章越多,買車險越貴
二惡烷有多「惡」?看清真相不必恐慌
全球150位專家倡導食用稻米油 ——泰國副總理、聯合國糧農組織代表、世衛組織專家、金龍魚在曼谷聯名倡議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