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他開創了繪畫式雕塑,腦洞清奇。不懼青史無名,好作品才有真價值

他開創了繪畫式雕塑,腦洞清奇。不懼青史無名,好作品才有真價值

藝術家亞歷山大·阿契本科

亞歷山大·阿契本科(1887-1964)是著名的立體主義雕塑家,他提倡將繪畫與雕塑相結合,主張使用孔洞式的雕塑結構,對雕塑藝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立體主義雕塑家

亞歷山大·阿契本科1887年出生在烏克蘭基輔。青年時期,阿契本科受祖父影響而迷上了拜占庭和俄羅斯風格的圖像。15歲時,他進入基輔藝術學校學習繪畫和雕塑。那裡是他藝術道路的起點,很快他便舉辦了自己的第一場展覽。

亞歷山大·阿契本科《女人》,1909年

亞歷山大·阿契本科《莎樂美》,1910年

1908年末,阿契本科移居巴黎。此時正值立體派興起的初期,他在那裡結識了畢加索等藝術家並成為了他們中的一份子。他時常與畢加索、布拉克和莫迪利亞尼等人開展合作,幫助他們在藝術運動中引進和推廣新的概念和技術。亞歷山大·阿契本科《吻》,1910年

亞歷山大·阿契本科《吻》,1911年

阿契本科在立體派藝術家的影響下,開始探索立體主義與雕塑的潛在關係,嘗試在靜態雕塑中表現動感。他主張的立體派雕塑注重的是體和面的表現——把一切表現對象予以分解和解體,然後加以主觀的合成,追求形式的排列組合產生的美感。

亞歷山大·阿契本科《軀幹》,1922年

亞歷山大·阿契本科《家庭生活》,1912年

從1910年起,阿契本科開始不斷在雕塑中探索造型的純粹性。他創作的青銅雕塑《三角台座上雕像》是一件寓動於靜的作品。它對人體沒有細緻地刻畫,只突出了腰部和臀部的造型,展現了一位動作輕盈的裸體女人形象。螺旋稜線恰好表現出了裸女的優美身姿,而三角錐形底座又使人體產生了向上運動的感覺。

亞歷山大·阿契本科《三角台座上雕塑》,1910年

他於1913年所作的青銅雕塑《側影》也是一件用螺旋稜線表現人物形象的作品。此作品採用極為簡練的螺旋結構,塑造了一個側影像,把人體各個細部完全省略,主要用旋轉的稜線表現輕快的運動感,使人能夠聯想到它是一位充滿青春活力、亭亭玉立的少女。

亞歷山大·阿契本科《側影》,1913年

亞歷山大·阿契本科《平整的軀幹》,1914年

「繪畫式雕塑」

在阿契本科之前,雕塑材料和色彩的使用一般都是單一的,而他則嘗試了各種不同質感的材料——青銅、木材、塑料、石膏、大理石、玻璃和電線,並且將繪畫和雕塑結合起來。他的塑形方法並不涉及傳統的雕刻或塑形過程,而是拼接、捆紮和粘貼。亞歷山大·阿契本科《閨房》,1915年亞歷山大·阿契本科《Falk先生和太太的雕像》,1919年

《舞女梅德拉諾》就是利用錫、玻璃、木料和蠟布等不同材料構成的繪畫式雕塑作品。有些材料經過了彩繪,有些材料則是透明的。阿契本科將它們拼湊在一起,組合成一名馬戲班的人物,站立在舞台幕布前的彩座上。

此作品在透明的玻璃上繪出花紋來表現舞蹈紗裙,給雕塑增添了特殊的效果。其他材料的使用是按照拼貼派的創作原則,把金屬、木料、蠟布拼湊成身體的各個部分,並任意塗上各種顏料,構成一名穿著五彩繽紛的漂亮衣服的舞女。亞歷山大·阿契本科《舞女梅德拉諾》,1913-1914年亞歷山大·阿契本科《芭蕾舞女》,1957年

1913年,他創作的繪畫石膏雕塑《皮埃羅》則進一步體現了他對繪畫式抽象人體的迷戀。雕塑的表面被塗上了各種鮮艷的顏色,黃、藍、綠隨機而混亂地拼接在一起,像極了畢加索的立體派繪畫,充滿了杜尚式「荒唐」的想像力。

亞歷山大·阿契本科《皮埃羅》,1913年亞歷山大·阿契本科《白》,1957年

阿契本科突破了繪畫與雕塑的界限,創作出了一種「繪畫式的雕塑」或「雕塑式的繪畫」,因此成為了現代雕塑領域中最富有創造性的藝術家。而他的藝術探索也使得立體派的視覺概念從繪畫領域延伸至了雕塑領域,就像他自己說過的那樣:「是我豐富了立體主義。」

亞歷山大·阿契本科《悲傷》,1909年亞歷山大·阿契本科《站立的女人》,1919年

「孔洞」的價值

阿契本科對20世紀雕塑最主要的貢獻便是對原來形式的否定。他試圖扭轉「堅實雕塑」的傳統觀念,並最早了解到在雕塑中留出空隙的重要性。他認為孔洞雕塑與圓雕不同,具有真正的審美價值。因此,具有突出雕塑塊面作用的孔洞在他的作品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亞歷山大·阿契本科《立像》,1912年亞歷山大·阿契本科《梳妝的女人》,1915年

阿契本科在他的整個藝術生涯中頻繁地實驗了這種形式,對人體形態進行深入探索,創造出了立體派的結構特徵。《行走的女人》便展示了立體派原則在人形雕塑上的應用。青銅雕塑從橡膠成型、槌蠟到雕刻的每一步都極其複雜,阿契本科花了兩年時間才完成這件作品。

亞歷山大·阿契本科《行走的女人》,1912年

這件作品具有「正」空間和「負」空間的視覺平衡,為觀眾帶來了審美均衡感。其視覺重量均勻居中,形狀和線條不規則重疊,使雕塑形態具有方向性和動態感,觀眾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運動片段。

亞歷山大·阿契本科《沉思的女人》,1912年

阿契本科在1914年和1935年分別兩次創作過拳擊題材的作品。他在創作兩位拳擊家比賽的場面時擺脫了原來人體的造型,用幾何圖形重新組合成抽象的形體,在中間留出孔洞,從而抓住拳擊動作的特點和神態,來組成概括性的圓雕構圖,使作品富有動感。

亞歷山大·阿契本科《兩個拳擊手》,1913-1914年

在雕塑《銀色女裸體像》中,向上運動的流利形態、飽滿的胸部與曲線優美的腹部組成了起伏不平的女性人體美的構圖,其形式極其洗鍊、優美。亞歷山大·阿契本科《銀色女裸體像》,1948年

亞歷山大·阿契本科《舞蹈》,1912-1913年

對世界的「遠離」

阿契本科從青年時代起便開始致力於藝術教育事業。1910年,他在巴黎開辦了一所藝術學校,然而因為經營不善,學校在兩年後倒閉。1921年,阿契本科搬到柏林,同樣也在當地辦起了藝術學校。毋庸置疑,在現代藝術風起雲湧的時代,阿契本科渴望用新式理念影響到更多的人。

藝術家亞歷山大·阿契本科

然而,阿契本科在柏林卻受到了法西斯的威脅,其大量作品都遭到銷毀,他只能被迫離開到紐約定居,並開辦起了另一所學校,同時任教於美國各地的多所大學。1928年,阿契本科成為了美國公民並在那裡度過餘生,一直到1964年去世。儘管他生活的時代充滿了戰爭和壓迫,但這並沒有影響到他的創作。

亞歷山大·阿契本科《半身像》,1929年

亞歷山大·阿契本科《對角線形的軀幹》,1938年

阿契本科似乎從未想過要在作品中去反映什麼社會問題,而是一心踐行著立體派雕塑的藝術理念。這種個人主義的藝術表現也許被很多人看作是對社會和時代的遠離,但他卻通過作品的形式回應了自己與其他人類的關係。

亞歷山大·阿契本科《軀幹》,1921-1922年

阿契本科對世界的「遠離」不僅體現在他自身的時代,對於後人來說,他也同樣「神秘」。如今的網路世界信息發達,但人們卻很少能夠找到有關阿契本科的資料。他留下了很多作品,但其一生只被概括為維基百科上短短的幾行文字,這不禁讓人感到遺憾。

亞歷山大·阿契本科《和服》,1961年

但回過頭想,一個人為自己熱愛的事業傾其一生,如果能被人們記住自己的作品,對他來說就是最大的慰藉。每個時代能夠青史留名的人少之又少,人生傳奇、經歷軼事即使流傳再久,也註定會淪為八卦談資,只有留下有價值的作品才能讓後人實實在在地了解和認同一位藝術家的偉大。

監製/齊超

編輯、文/劉秋笛

想了解更多時尚芭莎精選資訊

「時尚芭莎i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芭莎 的精彩文章:

Marc Jacobs的異域運動風如此時髦,唐嫣助陣Coach加入紐約街頭酷girl隊列!
無劉海短髮就學唐藝昕!這個妹子甜度合適真討喜!
劉昊然 春夏 偶遇
沙溢給楊冪送祝福被回白展堂的尷尬一笑,這些大明星比你們還喜歡用自己的表情包!
時代姐妹花再聚首,致敬曾經清純淡妝的荒唐青春,未來會像紅唇般烈焰燃燒!

TAG:時尚芭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