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將李自成打的逃入深山,卻被崇禎氣成耳聾,死後一年明朝滅亡

此人將李自成打的逃入深山,卻被崇禎氣成耳聾,死後一年明朝滅亡

大明王朝,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可謂是獨樹一幟的朝代,許多喜歡明朝的朋友都會脫口而出,「不納貢、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大家都認為明朝是一個相當有骨氣的朝代,但是筆者想在這裡說的是,大明王朝同時也是一個處於不斷戰爭中的國家。從開國之初,朱元璋對蒙元的戰爭,再到中期戚繼光抗倭戰爭,再到後期的萬曆抗日援朝戰爭,直到大明滅亡前的農民軍起義以及關外的滿洲八旗虎視眈眈,整個明朝基本都處於戰爭之中,可想而知,明朝百姓的生活應當是比較凄慘的。

大家都知道,明朝從建國之初,到最後滅亡,大概有200多年,在這兩百多年的歲月里,大明王朝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從建國之初時跟隨朱元璋打江山的常遇春,到中期的抗倭英雄戚繼光,末期的袁崇煥抗擊清軍,都為大明王朝的建立與鞏固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在明朝末期,袁崇煥、盧象升相繼去世,大明王朝進入到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最後明朝唯一的希望落在了一介儒生的身上,這便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孫傳庭。當時的孫傳庭可是一介文人,但是卻滿腹韜略,也正是因為他在前線數次打敗了李自成的農民軍,才贏得了千古名將的稱號,流芳百世。

熟讀明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孫傳庭是明朝末年苦苦支撐大明王朝的最後力量,整個大明朝,崇禎能用的人也屈指可數。吳三桂在關外率領關寧鐵騎抵抗清軍,而在陝西等關中地帶,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正在逼近京師,威脅大明王朝的核心統治地帶,此時的朝中文武大將一致推舉孫傳庭為西北剿匪總司令,崇禎也對他懷有重大的期望。果然孫傳庭沒有辜負崇禎對他的希望,在西北前線展現了自己獨具一格的軍事才華。當時的農民軍已經聲勢浩天,根本就不把明軍放在眼裡,但是這下卻遇到了孫傳庭。

孫傳庭來到前線後,整軍備戰,明軍戰鬥力短時間內便得到迅速提升,在面對殺紅了眼的叛軍後,孫傳庭臨危不懼,指揮從容,最後一舉打敗陝西的農民軍,並且覆沒了闖王高迎祥,整個陝西地界的匪軍望風而逃,無人與之爭鋒。而正是因為這場戰役,也使得孫傳庭的功名遠揚,傳遍整個華夏大地。崇禎知道後,對他加以重賞,但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李自成成為了新的闖王,繼續帶兵造反,自立為王,而此時的崇禎卻開始多疑起來,壓制起孫傳庭,孫傳庭自然是心知肚明,但還是盡了最大的努力剿滅了李自成的農民軍,打的李自成逃入深山,眼見大功即將告成,卻突然收到崇禎的聖旨。

原來此時的清軍正在猛攻長城,京師面臨巨大的威脅,崇禎帝緊急命令孫傳庭率領大軍回到京師救援,但這卻給了李自成農民軍起死回生的機會,可是讓孫傳庭沒有想到的是,他回到北京後,隨即被崇禎解除兵權,並且遭到奸臣的陷害,隨後被打入大牢,在目睹大明江山即將覆沒,而朝廷之上還有奸臣當道,一氣之下居然耳聾,這一關便是三年,然而此時的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已經足足有10萬之眾,並且逼近北京城。孫傳庭相當於是臨危受命,緊急上任,接收的卻是剛剛大敗的明軍,當時孫傳庭希望朝廷能夠給予自己休養生息的機會,待準備完畢再與叛軍作戰,然而崇禎卻命令他立刻出兵,前往鎮壓,在倉促之際,他最後在潼關被農民軍打敗,身死人亡,就這樣,一代名將,喪生於戰場,讓人覺得可惜。

僅僅過了2年之後,李自成便率軍攻破北京城,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崇禎在煤山自縊身亡,明朝徹底滅亡。筆者認為,大明王朝還算是一個有骨氣的朝代,在整個200多年的時間裡,對外用兵強硬,書寫了「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華美篇章,但是不得不說,崇禎帝為人剛愎多疑,不信任下屬,不會調和君臣之間的關係,最後身死人亡,也是在情理之中了。而且據史料記載,當時李自成大軍兵臨北京城下的時候,曾向崇禎提出一要求,「封王即退,與明軍共同抗擊關外滿洲八旗」,奈何崇禎卻不同意這個要求,實在是迂腐之極,試想如果先同意封李自成為王,藉助農民軍的力量去抵抗關外清軍,讓他們互相殘殺,彼此消耗力量,最後明軍再出去坐收漁翁之利,大明江山又怎麼會這麼快覆沒呢,然而歷史沒有如果,一切留待後人評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政治如此昏聵,為何能維持那麼277年的統治?
此人明朝開國功臣,被賜免死金牌,因為一句話,全家處死
明朝亡的不冤枉 雖是漢人建立但死有餘辜
明朝太監墓中發現一行字,讓質疑下西洋寶船的老外們閉嘴
明朝是否是如此不堪?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