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化解悲哀的慧命雙修▕以蘇詩為中心的唐宋詩比較角度

化解悲哀的慧命雙修▕以蘇詩為中心的唐宋詩比較角度

唐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表達自《古詩十九首》以還人生短促宇宙無窮的感傷主義。

東坡《和鮮於子駿二首》:「歲月不可思,駛若船放溜。繁華真一夢,寂寞兩榮朽。惟有當時月,依然照杯酒。應憐船上人,坐穩不知漏。」其實骨子裏隱藏著對抗自《古詩十九首》以還的感傷主義傳統詩學。

雖然有詩體有五七言的不同,然而詩歌的靈魂是一個,即歲月如流的感歎。唐人因江月之永恆人世之短暫而感歎情深,東坡雖然也採用了「月光永恆不變」這一套路,但畢竟又克制了這一套路的發揮,壓抑了熟悉的抒情,轉而著力於珍惜當下,[1]寫一個晚上的心情變化,由歡樂轉為憂傷,最終消解了憂傷。

最有意思的是,他創造了「船上人」這一抒情形象,將自古以來江邊看月的人,化身而為時間之波流之上,駕一葉之扁舟,淩萬頃之茫然,安然穩坐賦詩飲酒的主客二人。人再也不是一味歎氣的過客與看客,而是享受此在生命歡樂的時光弄潮兒。

再看與唐人同樣是寫梨花與海棠花。《東欄梨花》云: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此詩無疑從杜牧的《初冬夜飲》「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桿」化出,然而各有妙處。[2]杜牧那裏是唐調物是人非的唱歎,而東坡轉化而為宋人清明理智的珍視。與他的《中秋月》名句「此生此夜不長好,明年明月何處看」一樣的珍惜此在。

又東坡的《海棠》: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燒銀燭照紅妝。

可與唐人李商隱《花下醉》對讀:

尋芳不絕醉流霞,依樹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李商隱自愛自憐,客人都散走了,海棠的這個美,殘花之美為夜深不眠之「我」所獨得。他強調的是獨賞。李商隱的詩中經常有這個類似寂寞心,眾人皆醉我獨醒,一種孤往的理想主義,以海棠表達世上志士仁人的憔悴憂傷。

然而東坡的不一樣。這裡對海棠花的欣賞,重在相互欣賞。擔心花睡去,其實是著意於如何讓自己的生命與世間其他美好的生命一起共同美好,能夠相互照耀而增加光價,能夠相互肯定,共同實現,完成世間的美好。因而,這首東坡海棠的背後,也是有一種轉化自憐自哀的生命修行態度在其中。[3]

[1]東坡《次韻惠循二守相會》:「共惜相從一寸陰,酒杯雖淺意殊深。且同月下三人影,莫作天涯萬里心。」亦同此意。

[2]陸遊、兪弁、王士禛、趙克宜等皆言東坡襲取小杜成句,而袁枚、潘德輿論其雖化自小杜,然更能「風調自別」、「開拓境地」。曾棗莊主編:《蘇詩匯評》第594-96頁,四川文藝出版社,2000年

[3]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亦此意。紀昀評:「純以海棠自喩,風姿高秀,興象深微。」詩云: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

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

雨中有淚亦悽愴,月下無人更清淑。

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

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

忽逢絕豔照衰朽,歎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銜子飛來定鴻鵠。

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哪忍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靈詩學 的精彩文章:

TAG:心靈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