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2017.2.13-14兩天(也就是農曆的正月十七、十八)醞釀了好久的民間傳統工藝--擀氈,在韓城市馬占幫老師的大力支持下,在山西臨猗縣荊衛定老師攝影技術的指導下,在《掌上合陽》新媒體的大力支持下,終於在擀氈手藝人最多的秦城村開機了。(攝影 / 劉現昌)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秦城村位於合陽縣西南二十公里處,是陝西省歷史文化名村,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村裡的男勞基本都要背井離鄉去寧夏,內蒙,甘肅去打工擀氈,他們三五個人搭夥奔走在口外,農忙時節回家收拾莊稼,由於機制氈成本低,加之需求量減少,擀氈這個相傳了不知多少年的傳統手藝即將慢慢會消失在老年人的記憶中,本篇詳細介紹這一繁重而複雜的製作過程。

老匠人楊培德師傅,現年六十七歲,從事擀氈手藝四十五年,談起手藝楊師傅面露無耐,年青時用手藝養家糊口曾在寧夏內蒙晉陝豫擀氈。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開始稱羊毛,一條氈一般要生羊毛20斤左右。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擇羊毛

擀氈的羊毛,秋毛為上等羊毛,師傅們先要把羊毛上面的蒼耳等附著物細細的擇乾淨。圖為劉興傑師傅在用心擇羊毛。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楊師傅在大門外用特製的鐵條工具反覆敲打羊毛,以去掉粘在羊毛上的臟物,這樣處理後羊毛會變的潔白柔軟,彈起來容易多了!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搭弓上弦

羊毛弓以桑木做的為最好,彈性大,有韌度,弦是割皮匠用整張牛皮上取材的。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師傅楊如乾在傾力彈羊毛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劉軍社師傅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彈的過程中,不時的要把玄上纏繞的羊毛剪去,以便玄有更好的彈性。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這是彈羊毛用的拌子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彈羊毛灰塵事很大的,劉興傑師傅正在戴口罩 我給來了個特寫。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用灑場和手掌在地面按照尺寸規格,灑羊毛疊成長方形。匠人們稱為鋪氈。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手掌上捏著把的羊毛,用灑場不斷敲打後羊毛會均勻的撒落在地面。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這個傢伙什叫壓扇,其功能就是把撒成長方形的羊毛壓疊成形。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再往壓好的羊毛上噴水,這樣羊毛會粘合一起。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由楊俊生老師壓花紋,一般都是福祿壽喜,吉祥如意之類的詞語。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雙葫蘆,代表雙祿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用竹帘子將疊壓成型的羊毛捲起來,並用繩子捆紮緊實。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捆紮是有竅門的,捆紮的是活結,而且還蹬不開。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這個工序叫跌帘子,就是反覆的旋轉扎捆好的羊毛卷。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兩個人幹起來比較輕鬆,整個帘子和鋪好的氈100多斤。

經過將近二個小時的反覆旋轉跌帘子後將初成型的羊毛氈重新展進,將不太均勻的地方添加羊毛整理一番。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最後三個師傅把用竹簾卷著的羊毛氈放在地面上,再次蹬轉兩個小時,以使羊毛氈均勻成型。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用長木尺按顧客的要求來大致定尺寸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圓角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洗氈

師傅坐在凳子上,赤腳反覆蹬旋澆上熱水的蘭毯,這樣如此反覆二十餘次,贓水不停的流出,洗好的羊氈潔白一新。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搓邊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定尺寸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搓邊後的角會成圓形,師傅用特別的鐵勾將四角拉拽成方形。這道工序完成後,整個羊毛氈就有了稜角和立體感。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成品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晾曬3-4天,大功告成。

瀕臨失傳的合陽民間手工藝—擀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