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煲中藥、正確服用中藥,看完這一篇全懂了

如何煲中藥、正確服用中藥,看完這一篇全懂了

喝中藥誰都會,只要張開嘴……可是如何煲?怎麼服?有哪些禁忌?你懂嗎?經常有朋友問快問君:

「中藥怎麼煎?」

「用電飯鍋可以煲葯嗎?」

「中藥要洗嗎?還是直接加水煲?」

「放多少水?煲多久?」

「……」

為此快問君奉上長文一篇,幫助解決大家在煲葯、服藥期間的一系列問題,你們可要收好咯~

一、中藥怎麼煎?

1. 選擇合適的煲葯容器

像金屬器皿是不適合煲葯的,如用鐵鍋煲五倍子、山楂等中藥,會生成不溶於水的鞣酸鐵,這樣人體就沒辦法吸收中藥有效成分了。最好選用砂鍋、陶鍋、搪瓷、不鏽鋼材質的容器。

2. 搶洗中藥材(可有可無)

中藥一般無需清洗,如果覺得有些草藥有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沖洗下。切忌浸洗,以免有效成分丟失,另外像菟絲子這樣的小種子中藥應避免被水沖走流失。

3. 浸泡

芳香易揮發或容易吸水的飲片,宜用涼水浸泡,質地堅硬、黏稠、不含揮發性成分的飲片,宜用溫水浸泡。

4. 煎煮

加水量水浸過藥材面2-3cm為佳;或輕輕摁住藥材,水面剛好浸過手背(如下圖)。

火候先用武火煮,沸後改文火。

時間

一般藥材,頭煎煮沸後,再煎20-30分鐘,二煎煮沸後,再煎15-20分鐘;

質地較輕或含芳香性成分較多,如解表、芳香化濕、行氣等類藥物,煎煮時間應適當縮短,頭煎煮沸後再煎10-15分鐘,二煎煮沸後5-10分鐘即可。

補虛葯、礦物葯及根莖類等質地厚重堅實、不易揮發的葯,則應延長煎煮時間。頭煎煮沸後,再煎40-50分鐘;二煎三煎,乃治四煎沸後,再煎30-40分鐘即可。

混合藥液

煎好的藥液最好立即濾出,每劑約50-200ml,混合後分次服用。

★ 注意事項:

煎煮的藥液太多,可混合藥液大火濃縮後再服用。

自煎中藥不建議隔夜服,最好當天喝完。

代煎的真空包裝湯劑,根據包裝提示,冰箱冷藏按時服用。

二、特殊中藥煎煮方法

有些特殊中藥,醫生在開處方時,會標明先煎、後下、包煎、烊化、另煎、沖服等字樣,煎煮時應特別注意。

1. 先煎

硬質中藥:貝殼、礦石類葯,如龜板、鱉甲、代赭石、石決明、龍骨、牡蠣、磁石、生石膏等,因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溶出,可打碎先煎20~30分鐘,再加入其他葯同煎。

毒性中藥:對附子、烏頭等毒副作用的藥物,必須先煎45~60分鐘,以降低毒性,保證安全用藥。

2. 後下

薄荷、青蒿、砂仁、白豆蔻等氣味芳香,久煎有效成分易於揮發。鉤藤、大黃、番瀉葉等久煎,有效成分會被破壞,故此兩類藥物須在一般藥物即將煎畢前3~6分鐘再下。

3. 包煎

對於赤石脂、車前子、海金沙、青黛、滑石、蒲黃、旋復花等粘性強、粉末及帶有絨毛的藥物,宜先用小紗布袋包好,再與其他藥物同煎,可避免藥液混濁,或刺激引起咳嗽。

4. 烊化

阿膠、龜膠、鹿角膠等為避免入煎粘鍋,往往用水或黃酒加熱化開後兌服。

5. 另煎

對於人蔘、西洋參、鹿茸、羚羊角等貴重藥品,往往單獨另煎,單獨服或兌入葯汁中服用。

6. 沖服

羚羊粉、三七粉、牛黃粉、珍珠粉、芒硝等貴重而量小的藥物或粉末藥物,為了避免浪費,一般均不進行煎煮,可用其他煎好的藥液或開水沖服。

三、中藥服用方法

一般服法是趁溫熱時先服一半,4~6小時後再服一半。

熱服解表、發散風寒的中藥適合熱服,逼出體內寒氣,服藥後可喝點熱水或熱粥,加強藥效發揮;

溫服( 30℃~37℃)大部分中藥溫服即可;

冷服止吐、解毒、清熱的中藥,一般可冷服。

分服每天1劑中藥,分2~3次喝完。

頓服一次性喝完。

連服短時間內連續大劑量喝完。

總之,根據醫囑病情需要服用即可。

四、喝中藥的最佳時間

注意控制喝中藥的時間,能讓藥效發揮最佳效果。

1. 飯前服

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病位在下,大多在飯前服藥,以使藥性容易下達,如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

治療腸道疾病,也宜在飯前服藥,因為在胃空狀態下,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較快地通過胃入腸,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揮作用,不致受胃內食物稀釋而影響藥效。

2. 飯後服

一般在飯後15~30分鐘服藥。病位在上,應在飯後服藥。如治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飯後服用,可使藥性上行。

助消化和對胃腸有刺激作用的葯,在飯後服用可減少對胃腸黏膜的損害。毒性較大的葯,也宜在飯後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發生副作用。

3. 餐間服

在兩餐之間服用藥物,這樣可以避免食物對藥物產生影響,適宜餐間服用的藥物是治療脾胃病類的。

4. 晨間服

通便藥物,如大黃、火麻仁等,一般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或夜間服。

5. 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

補心脾、安心神、鎮靜安眠的藥物,以及有積滯、胸膈病等,服藥後宜仰卧;

有頭、口、耳病等,服藥後宜去枕而卧;

有左右兩肋病症時,服藥後應按藥性的升降作用選擇睡姿,如藥性升發,應擇健側卧,如藥性沉降,應擇患側卧。

6. 隔夜服

主要是指驅蟲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將蟲殺死排出體外。

7. 不拘時服

急、重病應不拘時間儘快服藥或頻服(每隔1-2小時服一次),慢性病則要按時服藥。

總之,服中藥的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藥物的性質來定。以盡量發揮藥物的預防、治療作用,減少不良反應為原則。

▏建議:在看病時,問清楚醫生服藥最佳時間。

五、喝中藥期間不能吃什麼?

1. 生冷類食物

生冷食物性多寒涼,易傷胃腸,不建議多食。特別是體質虛寒、風寒感冒、風濕骨痛和有胃腸疾病的患者,應當忌食。

2. 辛辣類食物

辛辣食物,如:蔥、蒜、韭菜、生薑、酒、辣椒等,有通陽健胃的功效。吃多容易生痰動火,散氣耗血,不適用於急性發熱、咽炎、口乾口臭、大便秘結、陰虛陽亢、血證、溫病、痔瘺、癰癤等患者。

3. 發物類食物

發物食物,如:香菇、鵝、公雞肉、牛肉、羊肉等,均為動風生痰助火之品,外傷、皮膚病患者尤其要注意避免食用,以免加重病情。

4. 魚腥海鮮類食物

此類食物多為咸寒、腥之品,多含有異性蛋白,易引起過敏反應,因此:

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瘡癤、濕疹、蕁麻疹等過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藥期間應忌食腥膻食物;

有脾胃問題患者不宜多吃,易傷脾胃並誘發疾病;

服用芳香類中藥不宜吃,易影響藥物療效發揮。

5. 油膩類食物

油膩類食物,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有哪些啦!油膩食物要通過人體消化吸收,最容易影響脾胃功能正常運行,因此胃腸病、上火、外感疾病、黃疸、泄瀉者當禁忌。

6. 甜食糯米類

甜食易於反酸,糯米不易消化,糖尿病、腸胃功能不足、咳嗽痰濕重等病證的患者不宜使用。

7. 酒類

胃病、肝病患者忌飲酒。

▏建議:遵循醫囑是最好的選擇。

六、服用中藥的禁忌

1. 中藥配伍禁忌

某些藥物因配方後可產生相反、相惡關係,使彼此藥效降低或引起毒副反應,因此禁忌同用。

2. 孕婦用藥禁忌

主要為避免動胎、墮胎,因孕後婦女大多數對大寒、大熱、峻瀉滑利、破血祛瘀及毒性較大的藥物耐受性差,因此對相關藥物必須忌用。

3. 不宜加糖服用

一些人在服中藥時,常因湯劑苦口難以下咽而加糖,但其實一些中藥是不適宜加糖後再服用的,加糖後的藥劑在降低了苦味的同時也降低了藥效。

4. 喝中藥時不要喝濃茶

茶葉鞣酸豐富,容易影響中藥有效成分吸收,減低療效。另外茶葉偏涼,氣血虛的病人也不宜飲用。

5. 喝中藥時不宜吃蘿蔔(服理氣葯除外)

蘿蔔有消食、破氣的功效,喝人蔘等滋補類中藥時,蘿蔔會降低藥效。

七、經期可以喝中藥嗎?

很多女性朋友問快問君經期是否可以喝中藥?一般來說,女性在經期最好不要喝中藥。但如果是治療婦科病月經病的中藥,月經期可以喝,治療其他病的中藥建議月經期間暫停服用,待月經結束後再服。

我們來看看哪些中藥在月經期間是不適合使用的:

1. 活血通絡類

如當歸尾、紅花、三七、川芎等,主要治療血滯經閉、行經腹痛、瘀血腹痛之類的疾病。若經量較大的女性在月經期服用,會增大月經期出血量,不妥。

2. 寒涼類

治療風熱感冒和上火的湯藥,性質寒涼,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若在經期服用,可誘發小腹疼痛等月經異常的情況,子宮喜暖不喜寒。

3. 補藥類

不論是補氣還是補血的中藥,在經期喝並不會引發身體很大的不適,但可能會對經量有影響,另外如果經期有深色血塊,說明體內有淤,若不調理好,在經期服用補藥易造成體內留邪,加重血淤。所以補藥一般宜在月經過後7天之內服用。

▏建議:經期是否能服藥,提前諮詢醫生為宜!

看完這篇文章,煲中藥、正確服用中藥的技能你get到了嗎?如果你想獲取私人醫生在線問診服務,那就趕緊加「達摩醫師」吧。一位出身中醫世家,學醫數十年,集才華與天賦於一身的熱心醫師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問健康養生 的精彩文章:

TAG:快問健康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