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經滅絕事件而存活至今的動物

歷經滅絕事件而存活至今的動物

活化石,又稱孑遺生物,是指任何生物其類似種只存在於化石中,而沒有其他現存的近似種。這些種類曾經從主要的滅絕事件中存活下來,並保留過去原始的特性

哺乳動物

土豚,僅分布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體長1-1.5米,棲息於草原和林地,以螞蟻等昆蟲為食。

霍加狓(huò jiā pī),又稱作歐卡皮鹿,只分布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和北部的密集的熱帶雨林中。是一種直到1901年才發現的大型哺乳動物。

過去曾經有人以為霍加狓是長頸鹿與斑馬交配產生的,但實際上它與斑馬不是近親。它與長頸鹿有親緣關係,是長頸鹿唯一的尚未滅絕的近親。生物學家相信長頸鹿的祖先在脖子變長之前其模樣跟霍加狓相差不遠。

剛果熱帶雨林中的當地人始終知道霍加狓的存在,他們使用陷阱獵取霍加狓。古埃及人也知道霍加狓的存在。直到1900年倫敦動物學學會才獲得了一些當地人獵取的皮毛。當時動物學家們給這個未知的物種取名為Equus johnstoni,也就是說將它歸入馬屬。但是1901年6月一具幾乎完整的皮毛和兩具顱骨到達歐洲後,動物學家們認識到將它們分為馬屬是錯誤的,並很快就察覺這些動物與歐洲冰川期的短頸長頸鹿的化石的相似之處。

普氏野馬,又稱作蒙古野馬、準噶爾野馬,原產於蒙古和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東部一帶,是世界上僅存的野馬。

普氏野馬是1879年由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在當時中國蒙古西部的科布多首次發現,1881年,這種野馬也以這位探險家的名字正式命名,由於此前社會上普遍認為再沒有野馬存在,此發現曾轟動一時,但大規模的捕獵也緊隨而來。

進入20世紀,由於人類的大肆捕殺、戰爭的破壞,牧場的擴大以及人類的社會生產活動,破壞了生態環境,致使蒙古野馬分布區急劇縮小。

小熊貓,是一種小型的樹棲哺乳動物,原產於喜馬拉雅山脈東部和中國的西南地區,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歸為瀕危物種。儘管小熊貓受到其範圍內國家的法律保護,但是面臨棲息地消亡、繁殖斷裂、非法狩獵以及近交衰退的種種威脅,其數量仍在不斷減少。

小熊貓的系統分類在其一開始發現時就存在爭議,在不同的時期,它被歸類為浣熊科、熊科,或與大熊貓同在在熊貓亞科。最新的分子學脫氧核糖核酸研究支持將小熊貓歸為獨立的小熊貓科。它並非是一種熊,也並不和大熊貓有著那麼親密的關係,也不是浣熊,也非一個不確定其親密性的血統,相反,它是一個具有悠長歷史、獨立於其近親屬科(臭鼬、浣熊、水獺、鼬、獾),的一個基礎血統。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物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和陝西南部的秦嶺地區。

石記錄它過去曾經分布在東南黃河、長江和珠江流域,北及北京周口店,南達越南、泰國和緬甸北部,是中國南方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中主要成員。由於地質、氣候變遷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目前分布僅限在四川、甘肅和陝西的崇山峻岭。

根據DNA,目前大熊貓通常被歸類為熊科或熊貓科。由於大熊貓和小熊貓都兼有熊和浣熊的特性,也與這兩個科的動物有著明顯的差異,它的科學分類一直有爭議,有人提議把大熊貓單列為熊貓科來解決這個問題。即使用現代的基因測試技術,對不同的蛋白或核酸進行比對可能得出大相徑庭的結果。現存生物中,與大熊貓最接近的生物,是位於南美洲的眼鏡熊。

近百餘年來,生物學家對於這個物種的正確分類一直爭論不休,最後經現代分子生物學方法彙集的資料證實,大熊貓自成一屬,既不屬於浣熊科,也不屬於熊屬。

樹袋熊,又稱考拉,是澳大利亞的特有種有袋類動物,全世界僅分布在澳大利亞的東部昆士蘭州、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地區低海拔、不密集的桉樹林中。

樹袋熊不是熊,也不是鼠類動物。它屬於雙門齒目下面的有袋類動物。

「考拉」是中文音譯,意思是「不喝水」,因為樹袋熊從桉樹葉中得到了足夠的水分,因此,一般很少飲水。

寮國岩鼠,又稱謎岩鼠,是硅藻鼠科下現存的唯一物種,分布於寮國甘蒙省西北部的熱帶喀斯特地形區域。平均身長約40厘米,其中尾長約佔1/3,體重約300-400克。屬夜行性,以植物為食物,偶爾也會吃,昆蟲。

最初,將寮國岩鼠歸入豪豬下目,認為岩鼠是一個新的科。但2006年, 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瑪麗·R·道森、蒙彼利埃第二大學的洛朗·馬里沃、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李傳夔等人在《科學》上聯合發文指出,通過比對化石,可以判定,寮國岩鼠實際上屬於曾被認為已經完全滅絕的硅藻鼠科。

在此之前,學者普遍認為,硅藻鼠科動物生活在漸新世早期至中新世晚期,分布於今巴基斯坦、印度、泰國、中國、日本等地,如今已經全部滅絕。然而,在「滅絕」1100萬年後,活生生的岩鼠屬動物卻被重新發現,因此十分令人震驚。

火山兔,又名墨西哥兔,是生活在墨西哥山區一種細小的兔。火山兔的衰落是因失去棲息地及獵殺所致。它們的棲息地受到山火、過度放牧、城市及農業發展及伐林等破壞。故此,已有計劃保護它們的棲息地,以保護它們。另外,在一些動物園亦已有培育的計劃。

琉球兔,又名奄美短耳兔,是一種只分布奄美大島及德之島的原始兔。它們是亞洲大陸古代兔的遺族,故被稱為活化石。

琉球兔因獵殺死而瀕危,日本遂於1921年立法保護它們。不過它們仍受到伐林、被狗及貓等殺死、並人類干擾等威脅。島上居民用來殺死毒蛇的獴科也大量殺死琉球兔。伐林對它們有很大的傷害,尤其是它們是日間睡覺的,很多時會連同伐林一同被殺死。

南猊(nán ní),是微獸目微獸科下的一種動物,這個目下的大部分物種都已經滅絕,只剩下南猊。微獸目最初被認為是屬於負鼠目,但是解剖學及遺傳學的研究結果顯示它們是自成一目的,且與澳洲的有袋類接近。

在南美洲、南極洲及澳洲還是連結在岡瓦那大陸的時期,南猊的祖先相信是原本就留在南美洲的,或是跟隨其他動物群從澳洲進入南美洲的。

山河狸,是一種生活在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山地的嚙齒類動物,山河狸科中現存唯一的一種,可能是最原始的一種嚙齒動物。喜歡涼爽潮濕的環境,善於挖掘地道。植食性。大多在夜間活動,沒有冬眠的習慣。

鴨嘴獸,是單孔目鴨嘴獸科動物,此科之中只有鴨嘴獸一種動物。分布於在澳大利亞東部地區和塔斯馬尼亞州。當其的標本被送到博物館時,奇怪的外觀使得當時歐洲的生物分類學家認為這是人為設計出來捉弄人的物種。

水豚,它是一種半水棲的食草動物,也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嚙齒類動物,原產於南美洲智利以外的稀樹草原和叢林中。水豚是食草動物,主要以草、水生植物、樹皮和果實為食。

針鼴(yǎn)科,與鴨嘴獸同為仍然生存的單孔目動物。分布於澳大利亞及新幾內亞。針鼴是哺乳動物,全身表面都由毛髮及刺所遮蓋。它們有著細長的口鼻部,沒有牙齒。澳洲針鼴多以螞蟻及白蟻為食糧,而原針鼴屬則吃蚯蚓或昆蟲。針鼴與鴨嘴獸同樣是卵生的哺乳動物

圖為:北美負鼠

負鼠目,是生活在美洲的有袋動物,現今共有67個物種,分布幾乎遍及南美洲各地,其中有一種即北美負鼠進入了北美洲,在美國和加拿大分布亦極其廣泛。

鳥類

麝雉(shè zhì),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盆地及奧利諾科河三角洲的沼澤、森林及紅樹林。它們是草食性的,主要吃葉子及果實,消化系統有特大的嗉囊,可以有瘤胃的作用。它們有強烈的氣味,可能是因食葉所致。

闊嘴霸鶲(wēng),分布於厄瓜多、巴拿馬和哥倫比亞。棲息地包括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低地林和河流、溪流。

文須雀,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一般生活於在水邊楊、柳樹的枝葉間和蘆葦的頂端。

鵲鵝,是一種群居鳥類,經常千百成群,巢築於蘆葦莖部,分布於澳大利亞北部和新幾內亞南部。

紐西蘭鷯(liáo)科,又稱刺鷯科,現僅存2屬2種,為紐西蘭特有種,體型較小,腿和喙較長,生活在山區。

圖為:藍枕鼠鳥

鼠鳥目,這個目的鳥形態像嚙齒類,被籠統地稱為鼠鳥,僅分布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陸。

鼠鳥目的鳥類曾在廣闊的範圍分布,在英格蘭始新世的地層中就發現過化石。現在它們僅分布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陸,而與其他大陸的鳥親緣甚遠。它們是小型的鳥類,大小似雀,體色以灰、褐為主,羽毛的質感很像鼠的皮毛,還有一條長尾巴。

爬行動物

豬鼻龜,是唯一完全水棲的淡水龜類,由陸生動物退化為水生動物。分布於澳大利亞北部、印尼和巴布亞紐幾內亞,數量本來就比較稀少。近幾年來,這種龜以其獨特的長相成為寵物市場的新寵,也因此招致人們瘋狂的捕撈,使野生數量極速減少。豬鼻龜可以生長到殼長大約70厘米,重量超過20公斤。

喙(huì)頭蜥,是楔齒蜥屬動物的通稱,因牙齒構造也稱為楔齒蜥。其他名稱也有鱷蜥或紐西蘭鱷蜥,亦可稱為刺背鱷蜥,僅分布於紐西蘭科克海峽中的數個小島上,是喙頭目僅存的成員,只有1科1屬2種。額頭有松果眼(又譯作「頂眼」,俗稱「第三隻眼」)的痕迹,是非常原始的蜥蜴,被認為是活化石。

鱷目,通稱為鱷,分布於熱帶到亞熱帶的河川、湖泊、海岸中。鱷是一種曾經和恐龍同時存在的動物,超強的適應力使它存活至今。

兩棲動物

圖為:西高止山鼻蛙

塞舌蛙科,分布於塞席爾群島與印度。該科沒有化石記錄。它們的祖先自大約1億年塞席爾群島從印度分離後開始分化。新近發現的西高止山鼻蛙原先被列為一個單型科(紫蛙科),現在則被列在塞舌蛙科之下。

圖為:斑點鈍口螈

鈍口螈科,是多種分布於北美的蠑螈。體型中等。有明顯的肋骨間溝。尾部側向壓縮。頭部寬大、眼小。不好動。通常棲息於地底。由於棲息地的破壞,多個物種均為瀕危物種。

圖為:日本大鯢

山椒魚,是隱鰓鯢亞目動物的總稱,雖名魚,並非魚類。因身上有山椒的味道而得其名。曾與恐龍並存,較恐龍早1億年出現,在地球存活了3億年,是現存世上少有的活化石之一。

該亞目包括大鯢和小鯢,除了美洲大鯢一種以外,其餘所有的都分布於亞洲。

魚類

皺鰓鯊,為一種原始的鯊魚,是軟骨魚綱六鰓鯊目皺鰓鯊科的皺鰓鯊屬下的唯一種鯊魚。因其腮間隔延長且有褶皺互相覆蓋,而得名。皺鰓鯊現存數量很少,主要分布在挪威到南非的大西洋東部,日本到澳大利亞的西太平洋,以及美國加州到智利的東太平洋地區。

圖為:西印度洋矛尾魚

矛尾魚,又名拉蒂邁魚,是矛尾魚屬的魚類。原以為腔棘魚已經全面滅絕,但於1938年瑪羅麗·考特內·拉蒂邁在巡視漁民捕魚時竟發現了活生生的西印度洋矛尾魚(L. chalumnae),後又多次在同一海域成功捕獲,故被稱為「活化石」。西印度洋腔棘魚分布在南非及東非海域;而印尼腔棘魚則分布在印尼蘇拉維西島附近海域。

骨舌魚科,是一種下頜具須,體側扁,腹部有棱突的古老淡水魚種群,屬於骨舌魚目,廣泛分布在南美洲,澳洲以及東南亞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因為其體形長而有須,酷似中國神話中的龍,故俗稱龍魚。龍魚性格兇猛,以小魚、青蛙、昆蟲為食,生性好躍。

圖為:斑點雀鱔

雀鱔目,只有雀鱔科一科2屬7種,都生活在北美洲和加勒比海島嶼的淡水中,是一種古老的魚種,化石可以追溯到二疊紀時代。

弓鰭魚與雀鱔目的親緣關係較近,也是一種活化石。從侏羅紀的化石中就有弓鰭魚存在,目前只生存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北美洲東部的河流、湖泊中。

昆士蘭肺魚,只生活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所以叫昆士蘭肺魚或澳洲肺魚,最大可達1.5米。比非洲肺魚更原始,不能長期忍耐乾旱。

鱘科,是鱘形目下的一個科,其下有4屬、27種魚類,其中4種可能已經滅絕。鱘魚生活在海洋和大的河流、湖泊中,體長最大的超過9米。其化石記錄可追溯到2.45至2.08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

匙吻鱘和白鱘雖然與鱘科魚類很像,但實際屬於不同的科。

匙吻鱘科的魚目前世界上只有兩屬兩種,即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和生活在長江的白鱘。匙吻鱘的吻是槳狀的,白鱘的吻平直如劍,因此也被稱為「象鼻鱘」。由於過度捕撈,白鱘物種已處瀕危,雖然1983年中國政府已將白鱘列為保護物種並禁止對其捕撈,但由於新建的水壩將不同水域的白鱘種群隔離,由此其生存環境面臨嚴重威脅。目前,白鱘已經很少見到,因此被懷疑已經滅絕。

多鰭魚目,目前僅存一科,二屬。又稱恐龍魚,是比較古老的輻鰭魚類,全身有類似骨板的硬鱗,它們的下頜結構比起真骨附類的魚 ,更相似於四足類的結構。 多鰭魚有一定原始特徵。這些的特徵是有的肉質基葉的胸鰭,這和腔棘魚相似,而它們也有呼吸孔的。此魚在幼魚期會像兩棲類的有外鰓。

無脊椎動物

?(xiū),肉食性昆蟲,目前分布於南非西部及納米比亞,但從始新世的化石紀錄可見,它們原有更廣的分布。它們的外觀像螳螂及竹節蟲的混合體。

鸚鵡螺,海洋軟體動物,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區,鸚鵡螺已經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但外形、習性等變化很小,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

鸚鵡螺外形色彩絢麗,體型華美,觀賞性極強。它的殼薄而輕,呈螺旋形盤卷,殼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長紋從殼的臍部輻射而出,平滑細密,多為紅褐色。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形似鸚鵡嘴,故此得名「鸚鵡螺」。

舌形貝屬,早在奧陶紀早期,舌形貝屬動物就已存在。一些生物學家認為舌形貝屬生物是一種活化石,因為這一個物種從遠古一直生存到現在。跟其他腕足類一樣,舌形貝屬動物也是濾食生物。

海百合是一種始見於石炭紀的棘皮動物,生活于海里,具多條腕足,身體呈花狀,表面有石灰質的殼。

古生代石炭紀時,海百合數量極龐大,品種繁多,後因「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90%的海洋物種滅絕,海百合也迅速退出歷史舞台。現生種的海百合綱(現今發現的海百合大約有六百多種)被重新發現時,是在深水海域中,所以初期人們以為它們只能在深海生存。後來發現,原來不論淺海或深海、熱帶珊瑚礁或高緯度海域,都能發現其蹤跡。

鱟(hòu)科,鱟的祖先出現在地質歷史時期古生代的泥盆紀,當時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剛剛問世,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人們曾發現了距今5億年前的鱟化石,它與早已滅絕的三葉蟲是近親。鱟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大都進化或者滅絕,而鱟從4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樣貌,所以鱟有「活化石」之稱。

鱟蟲科,自三疊紀以來在外形上都沒有發生過顯著的變化,均被視為活化石。鱟蟲有著寬闊、平坦的背甲,甲下埋藏著鱟蟲的頭部,頭上有一對複眼。鱟蟲的腹部很長,呈節狀,生有多對扁平足。現在已知的大約15種鱟蟲都是淡水鱟蟲,棲息在湖泊、池塘中,主要分布在歐洲和北美。

感謝大家的支持

讓我們做得更好走得更遠

Thank you

昨天讚賞的朋友們,今天在此謝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物世界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大的猛獁象原來出自中國,體型是現在亞洲象的三倍
南美洲有一種吃素的狼,喜歡吃香蕉石榴之類的水果,腿長得特別長
自然界中最醜陋的三種動物,長成這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蜂鳥鷹蛾——昆蟲界的四不像,看著像一隻鳥其實是一隻飛蛾
這種動物比平頭哥抗毒能力還強,毒汁毒液對於它來說就是營養液

TAG:動物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