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最不該有的3種思維,往往做老闆後才明白
文/阿何編輯/西西
01
兩天前和朋友小張吃飯,小夥子原來在我公司做銷售,半年後辭職自己創業,生意做的很不錯,不到兩年就買房買車了。
我很好奇地問他,「自己創業後和打工時,你感覺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他想了很久才說,最大的區別其實是思維模式完全不一樣了。
打工時候再怎麼融入集體,再怎麼替老闆著想,始終還是感覺「這公司是別人的,我只是替老闆在打工」。而這種思維會在方方面面影響自己的行為,導致最終結果並不理想。
我和他一樣,都是先後在幾家不同的企業打工,後來又出來自己創業。做過員工,也做過老闆,對這個話題都很感興趣。兩人就此討論了很久,最終結論是:
不管你是打工還是創業,幾種典型的「打工思維」都會慢慢毀掉你的未來。
02
表面重於實質
在我公司做銷售時,我給小張安排的任務是一天最少要打100個電話。他一直表現也不錯,至少我在辦公室看到他時,永遠都在努力地打外呼。
小張跟我說,這其實只是個假象,我所沒看到的是:
1、當我不在辦公室的時候,他打電話並沒那麼拚命
2、打電話需要很多技巧和準備,可他沒有認真準備,只要完成數量就好了
3、如果真正努力,一天其實可以打超過100個電話
儘管打電話關係到業績,而業績又關係到他的收入,可他還是無法擺脫「我是在為老闆和公司打電話」這樣的思維,所以「表現得很勤奮賣力」在他心目中會比「工作真正取得進展」更加重要。
在能被我看到的地方,他都表現得「很好」,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就開始「偷工減料」,重視表面功夫超過重視實質進展。
創業後,沒有人「監工」了,可小張一天最少要打200個電話,而且每個都精心準備認真對待,絕不是湊數的那種。
這種轉變非常自然,因為他非常明白,打出去的每個電話都意味著一筆可能成交的訂單,而他需要訂單來養活自己、養活公司。這時候,再也沒有可以被糊弄的人了,只能儘力從本質上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小張說其實自己也挺懊惱的,如果自己打工時候就意識到這點的話,就不至於沒積累幾個真正的客戶了,那麼自己打工時候的收入會高一些,自己創業的路也想必會好走很多。
03
「完成就好」思維
第二次創業時期,同期招進來兩個員工,乾的都是後端編程。半年後,我給其中一名員工提了30%的工資,另一個維持不變。不知怎的被他知道了,便過來找我要個說法。
坦白講,兩個員工在完成本職工作上都做得算不錯。只要我交代下去的任務,都能按時按質完成。
不同之處在於,後者對工作的態度是「完成就好」,而前者在完成本職工作的時候,還能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考慮很多問題,並且向我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思考。
他第一個發現公司的代碼版本管理軟體不夠好,自己鑽研後提出了一套更好的解決方案,後來在公司內部推行;他第一個發現公司不少項目其實存在代碼可以復用的地方,改進了工作機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甚至發現有段時間我在為缺前端人員而煩惱,介紹了一個很不錯的人進來……
我發現,自這個員工入職之後,自己的煩惱不知不覺就少了很多。因為他不僅僅是個「完成安排任務」的幹活機器,已經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
這樣的人,是每個老闆都喜歡的。在他沒提要求的時候,我就主動加薪,是為了更好地留住這樣的人才,也覺得這是他應有的待遇。
和小張交流,他說自己以前也是這樣的。因為大部分打工的人都會有一種「付出思維」,覺得自己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為公司付出,那麼自然講求對等的回報,正所謂「你給我多少錢,我就給你辦多少事」。
所以很多人特別怕吃虧,哪怕多干一點活,都覺得被公司沾了便宜,第二天非要偷懶賺回來,還暗自竊喜。
但職場中,上級一定是因為先看到你的主動性,再去思考是否給你更好的待遇,而不是先多給你發錢,然後期待你更加主動。
即便從自私的角度,這種思維也沒啥好處:
1、因為只滿足於完成基本任務,你比別人缺少了很多思考和鍛煉的機會,一定進步比別人慢
2、多幹活不一定拿更多錢,不多干一定更少加薪機會,你賺得也比別人少
3、你會覺得公司制度不公平,老闆對你不好,結果自己過得不開心
呆在這樣的企業,你又圖個啥呢?還不如離開對吧?
可即便你跳槽到別的企業,因為你在原來單位的工作毫無亮點,也很難爭取到好的位置和薪水。
典型的雙輸局面。
04
退縮思維
自己以前打工的時候,最不平衡的想法就是,「所有員工那麼拚命工作,只能領一份死工資,憑啥最大的收益卻被老闆拿走了?」
我相信只要在職場待過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想法。
自己做老闆後發現,老闆和員工最大的區別是:
老闆是那個承擔所有風險,必須要解決所有問題,而且找不到任何借口的人。
工作中,我們其實是很容易給進展不順利找到借口的,而且都是「真」借口:
1、我都給客戶打過10次電話了,可是他就是不出來,我也沒辦法!
2、我已經在所有招聘網站發了招聘公告,可就是沒多少人投遞簡歷,我也沒辦法!
3、會場該準備的工作全部準備好了,誰也沒想到臨時會下暴雨,有什麼辦法呢?
4、我們的產品品質好,文案也給力,推廣預算也夠,銷售量就是不好,我們真的儘力了!
……
不管你在哪個崗位工作,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即便是一名比較負責的員工,一般也只能做到「100%正常的努力」,如果進展還是不理想,往往歸結於「客觀因素限制,所以我沒有辦法」。
因為對員工來說,只要「儘力」就可以了,老闆也不可能因此而指責你。你照樣可以拿到工資,周末跟朋友出去玩。
但老闆不一樣,技術問題沒解決,項目就要承擔失敗的風險;客戶搞不定,產品就要承擔滯銷的風險;收入上不來,公司就要承擔破產的風險。
所有搞不定的問題,最後都會匯總到老闆這裡,而老闆沒有任何借口可以找,只能自己去面對這一切。
那麼,這些所謂的「沒有辦法」是真的沒有辦法嗎?也不見得!
小張自己也說,自己打工做銷售時,遇到搞不定的客戶也很受挫,那時候是真的覺得自己儘力了,沒有辦法了。但創業後,發現自己如果再搞不定客戶就要餓死,整個人都不同了。
客戶打電話不接,他就髮長簡訊;客戶不願意見他,他就主動去客戶公司等他;客戶不收他的禮物,他就努力學習客戶的興趣愛好去找共同語言;客戶級別太高,他就努力找中間人撮合組局……
死纏爛打、死皮賴臉、掏心掏肺、鍥而不捨,最終他發現,很多原來覺得不可能搞定的客戶,最終都被自己搞定了。
說到底,還是因為自己沒有了退路,沒有辦法後也只能繼續想辦法。但打工時就不一樣了,總有退路,總有老闆在最後扛著,不知不覺,自己就縮回去了。
後來我和小張一樣,招人的時候都喜歡招那種「能想盡一切辦法把問題搞定」的人,也更願意給這樣的人高薪、好的位置。和很多創業者交流過,大家的想法也大同小異。
05
換個角度看問題
在企業打工,很容易就將自己和企業放在利益的對立面,總覺得老闆在剝削自己,自己是那個「受害者」。
必須承認的一點是:
不是每個企業、老闆都是那麼公平,會根據你的貢獻、努力程度來分配收入和職位,都值得你毫無保留地賣力付出。
但如果改變角度去看待這些問題,你的做法可能完全不一樣:
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不管公司如何、老闆如何,你在工作中做出的業績、自己能力的提升都是完完全全屬於你自己的,誰都搶不走。而這些東西,會讓你的人生越來越有競爭力。
換句話來說,如果公司不好、老闆不好,你就選擇得過且過、欺上瞞下、表面功夫,表面上看是為了不讓自己吃虧、讓公司賺便宜,但實質上你又得到了什麼呢?
你的工資沒有提升、職位沒有提拔,還虛度了最寶貴的年華。再差的環境,都不是你作賤自己的理由對吧?
如果環境極度惡劣,你的最佳選擇是儘快離開,而不是繼續呆在原來的地方混日子,成天抱怨,否則你的競爭力只會越來越弱。
為了找到更好的下家,你一樣要努力做出成績,這是你跳槽的籌碼。這時候你不是為了不好的公司在努力,而是為自己更好的前程在努力。
如果公司和老闆不錯,但你覺得收入和能力不匹配,你最該做的是直接提出來,去爭取應有的待遇。只要是開明的公司和老闆,都會正視這種訴求。
所謂打工,首先要認清楚的是,你自始至終首先是在為自己打工。
無休止地抱怨,滿足於表面功夫,從不承擔更多責任,不追求進步,這幾種打工病,最終要的是你自己的命。
-THE END-
※八個求職路徑,讓你有機會進入阿里巴巴工作!
※老闆,為什麼你「畫的餅」員工不吃?
※職場中,只埋頭做事的人最可悲
※如果有那麼一份工作可以分分鐘走上人生巔峰,那一定是這個!
※上司對你的真正期望是什麼
TAG:MBA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