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腳踩兩隻船的人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

腳踩兩隻船的人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

每個男人的一生都有兩個女人,娶了白玫瑰,久而久之,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顆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永遠的硃砂痣;娶了紅玫瑰,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張愛玲

這句話實在是太經典,以至於「紅玫瑰」與「白玫瑰」幾乎成了在愛里左右為難的代名詞。「腳踩兩隻船」的情況從古至今都一直存在,而且比我們想像的只多不少。有著三宮六院的皇上所鍾愛的女人何止一人。近代被流傳已久的林徽因、梁思成和金岳霖的愛情故事裡,林也曾沮喪地告訴梁:「我苦惱極了,因為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歐美劇中,一部《廊橋遺夢》更是把一段婚外情寫得如泣如訴,讓無數人為之動容。

「我現在有男朋友,感情很好,他也很照顧我,只要我有要求他都會盡量滿足,我很愛他。但是現在我在微信上認識了另一個男生,他長得很帥,經常送我禮物,一直在追我,我發現我有點動心了……但是我又不想和現在的男朋友分手,我該怎麼辦啊?我現在都有點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歡誰。」

這樣的求助並不少見,糾結在兩個人中間,往往哪邊都不想捨棄,但又對兩方心懷愧疚,更為看不清自己的心而苦惱,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具有真愛的能力。

那麼,人到底會不會同時愛上兩個人呢?

外國的一個網站曾做過一個測試,1100多名讀者中,有三分之二的人認為「可以同時愛上兩個人」。這說明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人可以同時愛上兩個或多個人。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如果你真的愛你的伴侶,那你就不會再和其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一位心理學家就曾表示:「一個人很難具備所有人身上的長處,從而來滿足另一個人內在的所有需求。而且隨著你的成長,內在需求也在增加,當你有新的需求時,就需要另外一個人來滿足。所以愛上兩個以上的人,從心理學上講是很正常的心理現象,也是可以理解的。」

「同時愛兩個人,在很多情況下,是兩種互補的、類似精神與物質的需要。每個人都會有父母我、成人我、兒童我三重自我,不同的愛情對應和填補不同的自我需要。

但毋庸置疑的是,同時愛上兩個人,一定是在這兩個人身上得到了不同需求的滿足。比如,一個賢惠但不夠漂亮,另一個漂亮但不夠賢惠;一個像爸爸一樣成熟穩重,另一個像小男生一般活力四射……

對於這樣的人來說,這紅與白的相對,往往一端對應的是與原生家庭相類似和熟悉的感覺,另一端則是它的反面。比如一個一直承擔著家族頂樑柱角色的男人,往往會選擇一個被照顧對象作為妻子,但外遇對象則是讓他可以享受被照顧、找到做一回撒野小男孩感覺的女人。

但是,需要就是愛的全部嗎?當你同時喜歡這兩個人的時候,有沒有去想一想一直站在你身邊的那個人?他是個怎樣的人?他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他在愛里尋找什麼?他需要的又是什麼?還是說你更多地只是沉浸在他帶給你的「好處」中呢?

或許對於腳踏兩隻船的人來說,TA最愛的只有自己。

《聖經》中《哥林多前書》13章4到13節中寫到:愛是恆久忍耐,兼有恩慈,愛不嫉妒,愛不自誇,愛不自傲,愛不衝動。愛從不自私,愛從不暴躁,愛更不記恨。愛不為邪惡褻瀆,只為真誠留步。愛會包容,愛會信任,愛會期盼,愛會寬懷,愛永不放棄。

沒錯,要回答是否會同時愛上兩個人,我們不可避免要探討「愛」的定義,說著容易,但人類在幾千年的文明歷史中也沒能得出一個統一的答案。

演員約翰尼·德普曾說:「如果你同時愛上兩個人,那麼就選第二個。因為如果你真的愛第一個,你就不會愛上第二個」。在這裡,我們不難體會到德普顯然把愛定義為一種深刻的感受。注意,我們這裡討論的是愛情,對方既不是你的父母,也不是你的兄弟姐妹,或是你的寵物。愛情和這些的區別就在於,一旦建立親密關係,性就會加入其中。

在理想的愛情中,人們追求身心靈的合一,既有身體的親密,也有心的共鳴和靈魂的連接,或者說,雙方的核心需要通過身心的互動都得到了滿足。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身處這樣的情感,你很難會被其他人強烈吸引。

反過來講,有句俗語:「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出軌往往只是結果,而非起因,當一方吃不飽肚子的時候,就會想要另起爐灶。

但問題是,情感並不是吃飯,一個人可以將自己的需要切割成不同的部分,就好像把自己大卸八塊了之後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嗎?

有的心理專家這樣分析:「你不誠實,事實上你已經愛上了新的這一個,你只是不願意接受自己是個負心者,而寧願相信你同時在愛兩個人。」。尤其近年來一些研究認為,許多女性的情感是歷時性的,當她們說「愛上了另一個人」的時候,就真的是把全部情感都轉移到了新歡身上,對於舊愛,往往只剩下愧疚與責任。

左右為難的人們不妨捫心自問,阻礙我捨棄某一方的到底是什麼?是感情,是現實的因素,還是害怕受到譴責?兩個人分別滿足了我怎樣的需要?在兩段感情中是否只尋求表面的熱鬧而逃避了真正的自我?我到底要的是什麼?

回答這些問題並不容易,特別是現代社會的婚姻有時更像是一場條件的較量和匹配,人們往往在社會既定的標準中迷失了自己,按照「標配」拼湊「幸福」。更何況人自身的愛和慾望也是多元的,變化的。

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面,但其實都有一種內在的渴望,就是可以完整而真實地活出自己,而這個自己能得到伴侶的接受、認同與欣賞,我們整合自身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那些恐懼、脆弱也能夠得到伴侶的理解與容納。當你放棄了這一點而選擇在不同的關係中品嘗片面以及片刻的滿足時,也就放棄了體會人與人之間真正的深層連接的機會。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州大學城 的精彩文章:

生命,因懂得而精彩

TAG:福州大學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