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非洲要重視講好自己的故事
【編者按】
中國企業在非洲經濟貿易領域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國際諮詢公司麥肯錫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在非洲設立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10000家,占非洲工業產值的比例高達12%;在基礎設施領域,中國企業的市場佔有率更高,接近一半的國際工程項目都由中國企業承建。但與此同時,在非洲的中國企業也一直遭到信息不透明等方方面面的指責。
那麼,應該如何看待中國企業在非洲的行為?又該如何評價目前的中非關係?2017年9月2日下午,在由國際問題自媒體「世界靈敏度」於廣州購書中心主辦的一場公共講座中,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賀文萍女士與聽講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
賀文萍女士認為,總體看,中國在非洲經貿領域的影響越來越大,但在政治、價值觀、軍事安全、文化領域的影響力還有待提升;中國要解決在非洲被批評的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6年8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賀文萍女士(右)在蒙內鐵路一處工地考察。賀文萍提供
2017年5月31日,連接肯亞首都內羅畢與肯亞第二大城市、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的蒙內鐵路正式通車。這條480公里長的鐵路全線採用「中國標準」,是一條採用中國技術、中國管理、中國裝備建造的幹線鐵路,造價38億美元,主要使用的是中國政府的優惠貸款,自開通以來一票難求,估計按時歸還貸款不成問題。
自2015年1月開工以來,蒙內鐵路在肯亞直接創造了約4.6萬個工作崗位,其承建及運營和維護方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還在肯亞開辦了鐵路培訓學校,為當地培養了一批鐵路技術、運營、管理人才。為保護動物、方便動物遷徙,該鐵路某些地段的路基採用高架的方式,以便最高的長頸鹿也能順利從下面通過。
蒙巴薩港是非洲第二大港和東部最大港口,大半個東非的貨物都從這裡進出,直接輻射了肯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剛果(金)、南蘇丹六國。據肯亞政府測算,蒙內鐵路可使東非貨運成本下降79%,商務成本下降40%。而東非鐵路的未來規劃,正是以蒙內鐵路為「龍頭」,連接上述六國,成為東非鐵路網的大動脈。
蒙內鐵路是近年來中國企業在非洲建設的標誌性工程。自2009年以來,中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目前,據國際諮詢公司麥肯錫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國在非洲設立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10000家,占非洲工業產值的比例高達12%;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市場佔有率則更高,接近一半的國際工程項目都是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從新造的大橋、公路、水壩、鐵路、國家體育館等基礎設施,到住宅等民生工程建設,都能看到中國建設軍團的身影。
但與此同時,在非洲的中國企業一直遭到信息不透明等方方面面的指責。
那麼,應該如何看待中國企業在非洲的行為?
非洲需要中國企業
非洲很多國家原來是英法等歐洲國家的殖民地,加上地理上的接近,非洲之前一直被認為是歐洲的後院,受歐洲的影響很深。但因為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的影響,歐洲自身有很多問題,對非洲是有心無力,顧不上。特朗普上台後,對美國沒直接好處的事情不感興趣,大幅度削減了對外援助。
這樣一來,非洲需要尋找新的合作夥伴。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需要從非洲進口原材料,也需要非洲市場來轉移產能。加上中國商品質優價廉,非常適合非洲消費者的需求,中國擅長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非洲迫切需要的,因此雙方的互補性很強。
在這一點上,非洲對中國的意義可以和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對日本的意義相提並論:日本經過戰後多年的發展,到1970年代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中國在1970年代末開始的改革開放,對日本可以說是恰逢其時。而今天中國的情況和日本1970年代的情況類似。
與此同時,非洲對中國的興趣和關注度也在提升,希望學習中國的經驗。最近一段時間,奈及利亞、南非、迦納等多個非洲國家都成立了中國研究中心或亞洲研究中心,出現了一股「向東看」的潮流。非洲經濟的一個大問題是自己生產的不消費,自己消費的不生產。因為工業基礎薄弱,非洲出產的礦石、石油等原料大多出口,而非洲急需的日用消費品、工業品則大多要進口,在非洲的很多國家,甚至連礦泉水、塑料椅子這些最簡單的工業品都要進口。而製造恰恰是中國的強項,過去三十多年積累了豐富的製造業生產管理經驗。雖然非洲工業化程度低,但資源和勞動力豐富、市場潛力巨大。非洲人口結構很年輕,一半人口在45歲以下,人力成本便宜,像衣索比亞,平均月工資只需50美元,是中國的差不多十分之一。
此外,非洲的基礎設施薄弱。中國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幫助建設的輕軌是非洲的第一條輕軌,連南非都沒有。蒙內鐵路也是肯亞122年來建設的首條新鐵路。未來,非洲建築業將保持持續發展趨勢,到2020年,建築業支出將達到2000億美元左右。而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資金、經驗、設備、技術等方面的強大比較優勢,這意味著中國對非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前景看好。
2006年,中國在北京主辦了中非合作論壇峰會,2015年12月4日,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提出了未來三年中非合作的「十大合作計劃」,並承諾提供總額6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很多人以為,這些錢是中國無償提供給非洲的,是中國在亂撒錢窮大方,事實並非如此。這600億美元中的相當一部分其實是用在中國自己身上的,比如其中的100億美元工業產能合作基金,是支持中國企業到非洲做工業項目的;50億美元買方信貸,蒙內鐵路的貸款很多也來自這項,用於支付中國工人的工資,以及購買中國的機車和設備,大多也是用在中國自己身上。
中國幫助非洲建設的很多項目,往往連螺絲釘都是從中國採購的,因為非洲自己製造不了,歐洲美國的又太貴,這些設備和部件用在非洲的基礎設施上,其實也是在輸出中國的工業標準。因此,這些錢帶來的效應是立體的。
中國在非洲遭遇的難題
當然,非洲對中國人和中國企業的質疑也很多。一大質疑是中國從非洲拿走了很多資源。
產品質量差是非洲人對中國的另一個埋怨很大的領域,我去那裡,十次開會,八次會被問到這事情。在這方面,中國其實挺委屈的,因為中國是世界工廠,製造水平是不差的,很多奢侈品都是在中國製造的。在非洲的那些不合格產品,其實大多是非洲人自己下單在中國製造的,而因為成本太低,導致質量不佳,但最終這筆帳要算在中國頭上。
另外,中非之間貿易不平衡,不少非洲國家對中國都有巨額逆差,中國商品和中國人的大量進入也衝擊了當地相關產業。比如BBC曾在一部題為「中國人來了」的電視紀錄片中描述,在某些非洲國家,中國人到那裡經營養雞場,實行工業化管理,導致當地養雞的農戶和小型雞場破產。中國部分企業對非洲的出口也存在著各自為戰、分散經營、重複經營、為獲取短期利益不惜低價競銷等弊端。以機電產品出口為例,經營對非洲出口的中國機電產品企業就達千家以上,出口額多則上億美元,少則僅有幾萬美元。為競爭市場,許多企業過度追求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競相壓價,既損害了國家整體利益和形象,也損害了企業自身利益,還給一些國家對中國出口產品提起反傾銷調查提供了口實。
恐怖襲擊也是一個大問題。近年來非洲的「索馬利亞青年黨」、「博科聖地」等恐怖組織非常活躍,製造了多起恐怖襲擊,中國企業和個人也不可避免地成為受害者。2015年11月20日,馬里首都巴馬科的麗笙酒店遭槍手襲擊,數十人遇難,其中就包括3名到當地洽談項目的中資企業高管。
中國對非洲的了解也需要加強。中國在非洲的利益不斷增長,但中國對非洲的了解總體上還是很表面的,人脈也遠遠不如西方廣泛深入。比如南蘇丹問題,西方外交家可以做到對當地政客的私人生活都了如指掌,比如某人的女朋友是誰,前任女朋友又在幹什麼。這些都搞得清清楚楚,我們目前還遠遠做不到這一點。我們也替非洲做了很多培訓,但基本上上完課就結束了,後續沒有跟進,也沒有經營這些人脈的意識和相關措施。
非洲雖然經濟發展落後,但在殖民者的影響下,民眾的法律意識很強,英法兩種體系並存,法律的規定也很詳細。在非洲的中國企業就遇到員工在工作中故意把手弄傷然後索取賠償並以打官司相威脅的個案。還有一些國家經常罷工,各行各業輪著來,也會影響企業的經營。
中國人和非洲人的工作倫理和習慣也很不相同。非洲人很會享受生活,不肯加班,認為下班是自己的時間,也沒有儲蓄的習慣,只相信當下;而且家族觀念很強,一大家子人,今天婚禮明天葬禮,都要請假,中國企業主對此很不習慣,總以為這些人是撒謊找借口不想來上班。而中國企業在非洲為了趕工期,經常三班倒不休息,對員工的管理也很嚴。兩種不同文化的碰撞,也是中國企業要克服的難題之一。
總之,目前中國和非洲之間關係可以描述為:政府之間關係不錯,企業之間關係不錯,人民和人民之間的交流和理解則還遠遠不夠,軍事領域的合作也還剛剛起步。
拿最後一點來說,在2011年利比亞戰亂之前,中國一般不提和非洲的軍事安全合作,總覺得有干涉他國內政的嫌疑,有限的參與也主要在聯合國維和框架里進行,在聯合國維和框架內,早年派出的是醫療工程等方面的文職人員,現在開始有了持槍的作戰人員。2011年利比亞撤僑行動之後,中國意識到要維護自己的利益,進行軍事方面的合作不可避免,才有了後來在非洲東北部亞丁灣西岸國家吉布地的軍事後勤保障基地的建立。
讓非洲聽見中國的聲音
近年來,中非之間關係發展迅速。2000年,中非貿易首次突破100億美元,此後連續8年以年均30%以上速度高速增長,2006年突破500億美元,2008年歷史性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達1068億美元。2015年2000多億美元。2016年有下降。中國已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近千億美元,最近國際諮詢公司麥肯錫的報告認為,在非洲落戶的中國企業數目已經有上萬家,其中95%以上為私營企業。
針對中非貿易不平衡的問題,中國積極採取措施,努力擴大從非洲的進口,同時向非洲產品開放中國市場。從2005年1月起,中國陸續給予28個非洲最不發達國家194個稅目的商品零關稅待遇;2006年11月,中非峰會承諾,要將零關稅待遇進一步擴大至440多種商品;2009年,中國對與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95%的產品給予免關稅待遇。對非零關稅充分體現了中國幫助非洲國家發展的誠意,有力促進了非洲最不發達國家的對華出口,使非洲人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中非之間人員往來也愈發頻密。保守估計,目前在非洲的中國人總數已逾百萬。中國已為非洲國家培訓5.4萬名各類人員;派遣中方技術人員、青年志願者、農業專家36萬多人次到非洲;中非合作在31個非洲國家設立了37所孔子學院和10間孔子課堂;目前,中國在非洲42國還派駐有43支援外醫療隊,隊員近千名;來華學習、經商和交流的非洲人也越來越多,2013年,非洲僅在華留學生總數就約3.3萬人。
現在,中國在非洲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在輿情和軟實力方面。西方批評中國在非洲的一些活動,非洲則擔心中國的影響太大會讓自己失去自主性。而中國在半個世紀前對非洲的無私幫助,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漸漸被淡忘。2010年我在坦尚尼亞,想去中國援坦專家公墓(下圖)看看,結果計程車司機根本不知道這個地方。
中國援坦專家公墓位於坦尚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市西郊,距市中心24公里。這裡安葬著51名在援建坦贊鐵路及隨後的技術合作過程中犧牲的烈士,另有18名在其他中坦合作項目中獻出生命的工程技術人員也安葬於此。圖為公墓入口處。賀文萍 圖
應該說,中國在非洲做了很多好事,中國的很多做法都是替非洲國家著想的,比如中國在蘇丹開採石油的同時,也幫助蘇丹培訓技術和管理人員,把他們送到中國的石油大學學習,確保有一天中國人離開了,他們自己也可以獨立運營;除了開採,中國還幫蘇丹建設煉油廠,建立完整的石油產業鏈,蘇丹現在可以出口汽油了。反觀西方,他們在奈及利亞開採石油多年,卻從來不在奈及利亞建煉油廠,以至於奈及利亞雖然是非洲第一大產油國,但直到今天汽油還要靠進口。
但中國做的這些好事,在非洲媒體上報道很少。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人有一種「只做不說」的思維定勢,不太好意思宣傳自己,只知道埋頭苦幹,遇到誤解也往往一笑置之,總覺得清者自清。這樣的結果就是,在非洲聽不到中國聲音。我們做了西瓜大的事,卻連芝麻大的反響都沒有;西方則是反其道而行之,做了一點事就大肆宣揚,搞得盡人皆知。
另一方面,我們還面臨著如何講故事讓別人願意聽的挑戰。近年來,中國加大了在非洲的宣傳投入,很多官方媒體都增加了在非洲的人員和站點,而西方媒體因為經費的問題紛紛在非洲裁員撤站,這本來是中國的好機會。但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我們現在還在摸索階段。
政治的東西,非洲人是不愛聽不愛看的,他們偏愛生活化的內容。奈及利亞有個電影製作基地叫瑙來塢(Nollywood),是和美國的好萊塢、印度的寶萊塢並稱的世界三大電影製作基地之一,這裡製作的電影就大多圍繞著三角戀、復仇以及家長里短等生活化主題展開。前一段時間有人把中國的電視連續劇《媳婦的美好時代》配成斯瓦西里語在東非播出,產生了近乎萬人空巷的效果。通過這部劇裡面的婆媳關係和家長里短,非洲人也看到了中國人家裡的擺設、人們穿的衣服和街景,意識到中國其實挺發達的。這也就無形中達到了宣傳中國的效果。(斯瓦西里語是非洲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約5500萬人使用。——編注)
總體看,中國在非洲經貿領域的影響越來越大,但在政治、價值觀、軍事安全、文化領域的影響力還有待提升;「中國機遇論」要取代「中國威脅論」,中國要解決在非洲被批評的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點擊展開全文
※直19頂個「球」首次亮相,可躲在掩體後方偵察
※上港亞冠再遇日本浦和,最大難題竟是「客場避免吃紅牌」
※商務部:8月份房地產業、體育和娛樂業對外投資無新增項目
※私有化只是巴西走出困局的關鍵第一步
※為什麼「超世界紀錄」不等於「創世界紀錄」?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