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大女求職被拒,非985、211如何面試逆襲

北大女求職被拒,非985、211如何面試逆襲

最近一篇火遍朋友圈的文章,洋洋洒洒近2萬字,講述了某北大女生一年來無數次面試被拒,工作一個月後就辭職,最終拿到心儀offer的求職悲歡。

在我看來,這個故事最有意義的地方不是名校光環、不是為愛放棄、不是「一個月就辭職」,而是面試「炮灰」如何逆襲。

群面中學習到的

認知失調

這位北大女生曾在她的暑假實習面試總結中,提到自己某場群面從一開始就當了悶葫蘆,最後無論如何努力找補都無力回天。

又講述了自己另一場群面從一開始就領頭髮言,佔據「leader」地位,雖然面試結束後內心忐忑,似乎發揮一般,但仍然接到下一輪通知的逆襲故事。

這不禁讓我想起行為經濟學家DanAriely的一個實驗。

他曾讓學生們品嘗相同的啤酒,其中一種偷偷加了幾滴香醋並標上「MIT釀造」,學生們的反饋是加了幾滴醋的怪味「MIT釀造」啤酒口感更好。

一系列類似的實驗都得出相似的結論:如果你事先相信某種事物是好的,那麼它在你心裡就是好的。

面試亦然。把握面試的前10分鐘,讓面試官迅速對你建立難以破壞的正面認知是面試成敗的關鍵。

就如同拿了一張「免死牌」,即使面試中發揮一般或出現小失誤。(註:出現嚴重失誤是無法挽回的)

面試官仍會在內心中尋找更多信息,儘力證明這不代表你的真實水平,並支持對你最初的正面判斷。

這種現象的源頭叫做「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

這個概念最先由社會心理學家Leon Festinger提出,他發現UFO末日教派的成員們對這種反直覺的信仰十分堅持,即使在領導人的預言失敗後,信仰者不減反增。

認知失調是指新的認知或行為與自己先前的舊認知發生分歧時,給人心理造成的不適感。

為了消除這種不一致所產生的不適,人們通常會採取各種方式來幫助自己重新找回平衡,其中最簡單的方法是「想方設法堅持舊想法」。

人們潛意識裡會衡量舊認知的功能性和風險性,進而說服自己放棄新認知,比如面試官會覺得一個候選人雖然出現失誤,但能力上仍可以勝任(有功能性)。

選擇這個候選人可以節約面試更多人的時間,而且面試更多人也不能保證有更合適的人選(低風險性),最終堅持自己的最初選擇。

面試中的「免死牌」

怎麼做才能拿到

1.了解面試機構,細節決定成敗

在紐約的時候,我曾經工作的公司打算採購一個CRM系統。有一次,某知名企業軟體大廠的銷售團隊在給我們做演示之前,給每個同事發了一沓厚厚的演示幻燈片彩色列印版。

結果,演示結束後,同事們紛紛搖頭,其中一個經理忿忿地說:「他們怎麼會把幻燈片列印出來了呢!真是太浪費了,我們公司是B-corp(「共益企業」),他們難道不知道嗎?」

如果換在其他公司,也許列印幻燈片反而是加分項,但對於一個以能源節約、垃圾分類、有機生活為核心文化的共益企業,僅這一個細節就註定了銷售的失敗。

所以,很多人以為了解面試機構,就是去公司官網上看看這家公司是做什麼的,錯!因為所有的候選人都會這麼做,只了解皮毛無法帶給你任何優勢。

了解面試機構,可以先從這個機構的大方向入手,比如獲得過什麼殊榮、有什麼戰略、銷售業績如何、有沒有「2020計劃」、公司文化是怎樣的等等。

可以在自我介紹中,把自己的經歷和優勢融入到可以為這家機構提供的價值上,表明自己有能力為公司實現長遠目標而添磚加瓦。

然後再從這個機構的主要人物入手,比如了解創始人或領軍人物的故事、收看他們的演講或採訪視頻、學習他們所具備的品質、了解他們所倡導的價值觀等。

在面試中,表明自己的價值觀與機構領軍人物的價值觀相契合。

甚至可以適當引用他們的原話,並結合自身的事例闡述,讓面試官意識到你確實做了充分的準備並且認同公司核心價值,進而對你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了解面試官本人,「投其所好」

了解面試官本人並不是去「人肉」他/她,而是從面試官的微表情以及回應來作出快速的判斷。如果發現面試官面色茫然,要儘快縮短回答,切勿滔滔不絕;

如果發現面試官面色愉悅並與你有很好的目光交流,要抓住可以產生共鳴的點,展開故事並與面試官互動。

我曾聽過一個極端的例子—有個師兄在終面自我介紹的時候,說自己的興趣是研究周易,結果大老闆恰恰也是風水迷,和他相談甚歡,最後當場拍板簽下了他。

與面試官的共鳴點可能隱藏在經歷、學校、興趣等諸多方面,每個面試官對面試考察都有不同的側重和喜好。

但是一旦讓面試官認為你們屬於同一類人,甚至願意和你在星期天獨處一室,這種對你的正面認知就很難被推翻了。

3.變陌生為熟悉,提煉共性

曾經面試過一個數據分析師,她同時還是專業的barre教練。

當談到barre這項運動時,她沒有滔滔不絕的介紹barre,而是把做barre教練的經歷和做數據分析進行類比。

提煉出細節至上、團隊協作、責任心等必備共性,把看似無關的經歷字字句句都回扣到這個職位所需的特質上。

在面試時提到或被問到面試官不熟悉的事物時,切勿滔滔不絕並充滿優越感的圍繞自己展開,要將這些事物提煉出與職位或公司相關的共性,讓面試官眼前一亮。

4.講能讓面試官共情的故事

試想一下,如果你自我介紹說自己的人生順風順水,大學輕鬆入名校且成績優異、畢業拿offer拿到手軟、馬上迎娶白富美,面試官心裡恐怕會翻個白眼:So what?

面試中能否講好故事是獲得好印象的重要一步。

這些年微信最火的標題形式莫過於《名校投行海歸XX, 放棄百萬年薪去支教》或者《3歲喪父12歲輟學,經過XXX如今身家過億》,為什麼大家愛看這樣的故事?

因為這些故事有高峰有低谷,有轉折有衝突,總能在某個位置與一批讀者產生同情。

面試講故事,也要遵循同樣的「曲線原則」。

如果一個從事新媒體的候選人在面試時只是平鋪直敘的說她參與的短視頻有500萬點擊量,恐怕也不算震撼;

但是如果她講述自己如何衝破阻力確定選題,如何頂著艷陽炙烤,身穿「全副武裝」的消防服跟拍消防員的一天,如何眼冒金星差點中暑,如何化解團隊成員矛盾……

面試官就很容易被帶入到她當時所處的情境,感同身受的同時對她形成正面的認知。

市場營銷人經常說「perception is reality(印象即事實)」,其實這句話也適用於面試。

所以,一旦面試官對你快速建立了好印象,你還怕面試不能逆襲嗎?

你在求職面試中遇到過什麼故事?

寫下走心評論或今日職場感悟

明天你也能上領英日簽

本文圖片、封面來自yestone.com和pixabay.com。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

2017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kedin領英 的精彩文章:

依萍看了想跳河:你們編劇能不能先去職場體驗一下啊!

TAG:linkedin領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