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策劃 靜心的美學
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獨特瑰寶,是「中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精神符號」。
書法是漢語言文字系統中極為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出現同漢文字的誕生一樣極其久遠。書法教育,於中國人而言,既是一種技能的教習,更是一種精神陶冶。
孔子興私學時,將「書法教習」列入「六藝」,成為學人的必修,其後的2500多年,書法均作為兒童啟蒙教育的重要內容,始終不渝,伴隨千百代學子「十年寒窗」,也成為億萬學人最為普遍的,終身不渝的文化藝術技能和精神享受,成為了他們表達文化和精神個性的一種寄託。
而近年來,國家對中華傳統文化也越來越重視。教育部於2011年和2013年先後出台了《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和《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2014年底教育部審核通過了相應的書法教材,廣大中小學紛紛開設書法課。
忽如一夜春風來,書法教育在一夕之間又走進了學生們的生活,這是一個有意義回歸。
書法教育的歸來,其實是架起一座跨越時間空間的溝通橋樑,通過練習一幅幅書法作品,學生可以走進這些書法作者的內心世界。通過臨摹,彷彿與這些書法大家在筆下交流,體會其「聖人之心」,完成一次現代版的君子教育。
而對於已經具備一定書法技巧的學生而言,則可以放開束縛,大膽去書寫書法作品,寫出對古人精神的重新解讀,即「代聖人言」。書法從來不是簡單的模仿,通過模仿揣摩到古代藝術作品的精神技藝並再發揮創造,才是書法教育的意義之所在。
自然,書法技藝的成熟不是一朝一夕,它隱藏在日復一日的積累之中,當書法技藝成熟之時,也是文化精神到達一定境界之日。先進的技藝永遠是為文化精神服務的。
恰如蔡元培先生所倡導的「以美育代宗教」,強調美育是一種重要的世界觀教育。書法教育在某些層面恰恰是符合了這一觀點。書法教育有兩個層面,一是文字的實用功能;二是文字的藝術功能,讓人們不僅認識字,還喜歡更進一步去欣賞漢字,即漢字的美學體驗。將「美育」融入到書法教育中,往往事半功倍。
在學習書法之初,許多幼年學童甚至連字都不認識,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可以將字練好。這背後的奧義就在於——通過一筆筆橫豎撇捺的練習,通過對字貼的臨摹,通過學習古人的技法,學生們從感性上對「漢字」有了初步認識,再通過日後的基礎教育來學習認識漢字,反而能收穫到意想不到的成果。書法教育與基礎教育二者相融,以「美」為紐帶,渾然天成。
著名學者梁啟超在談到書法時,也曾很有感觸地說:「美術一種要素,是在發揮個性;而發揮個性最真確的,莫如寫字。如果說能夠代表個性,就是最高美術,那麼各種美術,以寫字為最高。」
「書法到底好在哪?」這是一個終極命題。好的書法,除了承載美學的傳承,更應該具備在生活中的實用性。
這就要求書法的基本功必須夯實,基本技法標準必須要遵守,「先寫好,再寫美」。磨刀不誤砍柴工,在書法練習中也是同樣道理。當書法筆畫的標準成型了,在書寫的過程中才能提高效率,因為「不規則的字寫出來都是慢的。」目前的現狀是,軟筆書法與硬筆書法存在斷層,怎樣將兩者交流聯結起來,是一個需要好好研究的課題。學以致用,方顯書法魅力。當然,在書法教育日益受到重視的當下,既能揮毫寫就一幅好軟筆又能瀟洒自如呈現好硬筆的學生,會越來越多的。
書法,是一種靜心的美學,所謂「定能生慧」。書法教育教的不僅是手上功夫,還能鍛煉觀察創造能力。美的事物一直存在於生活周圍,我們一直缺乏發現美的眼睛,或許書法給予了我們一種選擇,將美帶給我們,並將受惠於它,書法教育的目的,也許正在於此。
編輯張雅喬
美編孫悅姿
529期 獨家策劃
漢字的學習,從書寫開始。一筆一畫,所承載的是中國人特有的思想體系以及中國文明厚重的底蘊和價值。
TAG:商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