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是誦上兩句讀上一遍就能獲得大智慧嗎?——突破經驗性思維的高牆厚壁
干支紀年:丁酉年 己酉月 甲辰日
對於青年人、成年人、老年人的治學而言,要想接近聖賢的思想和品格,攀登學術的巔峰,承前啟後地創造、繼承發揚精粹,必須高度重視學習的過程和技術。這,就是「迅速掌握,反覆練習,提升技法,領會意蘊,感悟作者,實現心心相印,感而遂通,實現與古人居」的五步學習法。
這種古典的學習法流傳至今,在我們的應試型教育中,在絕大多數學科的學習方法之中,只是承傳了第一步的「迅速掌握」、「反覆練習」而已,其它的三步則大都被我們遺忘。即使在音樂界,雖然前三步都還保留一些,但是能夠達到第五步者,真是鳳毛麟角。即使達到了第五步的境界,由於長期不知靈感與直覺究竟為何物,不懂與古人居的真實內涵,常常自我疑懼而否定。
在經典誦讀、在道德修養真實實踐中,我們在「迅速掌握,反覆練習,提升技法,領會意蘊,感悟作者,實現心心相印,感而遂通,實現與古人居」五階段學習方法的實踐中,做到了哪一步?恐怕連「學而時習之」,我們許多人都還未做到。
為什麼嬰幼兒經典誦讀非常容易進入「與古人居」甚至很快達到「與古人謀」的境界?而孔子如此高的智慧者,卻要通過五個步驟,以至於「韋編三絕」才能實現和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呢?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提倡和推廣德慧智教育經典誦讀,要將經典誦讀深入到胎嬰養虛、幼兒養性生命階段的重要原因之一。孔夫子大智慧者,還得通過五個步驟才能實現「與古人居」,要反覆深研,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進入與古人居的狀態。
我們時代不同,已處在智治社會發展時期中,雖是智治,卻是陰水泛濫成災的愚智時期。我們的心靈狀態已經被「天下為私」的貪慾和小我私心的塵垢所蒙蔽,根本不能與「天下為家」時代、義治社會時期的孔子同日而語。然而,我們很多人卻期盼著:誦上兩句、誦上一遍,跟在後面起起鬨,就能獲得大智慧。可能嗎?!還是要老老實實地按照老子的教導,按照孔子的學習方法,去刻苦地進行長期真實實踐,才可能進入理想的境界。在這個人類最優秀的知識面前,來不得半點的驕傲和懈怠。
我們提到成年人與嬰幼兒學習中進入「與古人居」和「與古人謀」的明顯差異性。其中的原因,關鍵是7歲以前的人生是人類一生中最關鍵、最珍貴的先天無為生理期。人生一旦邁過8-15歲的後天有為人生轉折期,進入16歲以後,後天智識系統就會完全展開,後天有為意識系統全面主宰生命活動。後天陰我智識系統就是先天慧識系統最大的障礙和最堅固的壁壘。這,是我們難以像7歲前兒童那樣「與古人居、與古人謀」的一個關鍵。胎嬰生命期、幼兒生命期、少年生命時期內,人們的後天智障還處在從無到有、逐步誕生與形成的階段。他們的經典誦讀沒有後天智識系統壁壘的障礙,最容易進入學習事物的最高境界,很快地、自然地就會步入「與古人居」、「與古人謀」的境界之中。
青年、成年、老年人,由於後天的智障已完全形成,並且還不斷地被經驗性思維不自主地強化,形成高牆厚壁。不經過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就不可能穿過或者翻越這些堆積得非常厚實、無比堅實的後天意識智障。在少年時期、成年時期、老年時期如果希望學有所成,開慧益智,他們的經典誦讀學習,必須嚴格遵循經典誦讀五字訣「恭、熟、忘、合、靈」的方法和孔子「迅速掌握反覆練習提升技法領會意蘊感悟作者,實現心心相印,感而遂通,與古人居」的學習實踐方法。「靈」和「感悟作者」的內涵一樣,與老子的「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玄之有玄,眾眇之門」同樣是一脈相承。
青年、成年、老年的經典誦讀學習,要想超越自我,突破智障,最佳的辦法是正確地運用智識,在「恭、熟、忘、合、靈」和「提升技法,領會意蘊」的學習實踐上,下一番苦功。
選自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國學道德經典導讀》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教師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質要求
※寒從腳起 熱從頭散——白露的正善治養生
※高質量地完成慧與智的同步發育,孩子就極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天才!
TAG:德慧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