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輩子讀8本書就夠了!一本建築書他讀了15年,還改寫了自己的人生

一輩子讀8本書就夠了!一本建築書他讀了15年,還改寫了自己的人生

有人說,一個人一輩子能找准八本書來閱讀就足夠了。但是,很多人可能一輩子一本書都沒找到。邱小石找到了他的那本書——《建築模式語言》,一讀就是十五年。這本建築學的書成了他的生活方式、工作方法和價值觀念,也是通過閱讀這本書,他開始試著去建築自己的生活模式。於是,有了「讀易洞」,有了「閱讀鄰居」,有了讓更多人開始關注自己,建築自己生活的可能。

「讀易洞」書店創辦人

「閱讀鄰居」讀書會發起人

邱小石

建築你的模式語言

我叫邱小石,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段我個人閱讀的經歷。雖然我是開書店的,但是我分享的故事不是讓大家去開書店,而是讓大家知道如何用閱讀讓自己的生活或者精神生活過得更加的充實和豐滿。

1

一個節假日關門和看心情開張的的小書店

十一年前,我和我的妻子在我們居住的小區開了一個書店,我當時開這個書店的時候並沒有做太多的調研,也不知道書店究竟怎麼開,只是有一種願望和念想,就開了這個書店。

我當時把這個書店定位為家庭經營的社區書店和生活為主的業餘書店。怎麼理解呢?家庭經營就是說,我這個書店沒有招聘員工,就是我太太一個人值守。因為我們住在小區,我們希望這個書店跟我們的生活彼此之間有非常密切的聯繫,所以說是一個社區的書店。

而生活為主的業餘書店就是,到國慶、五一這種最商業的時候這個書店反而是關門的,因為我們覺得這個書店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會因為這個書店的開放去影響我們日常的生活。而我本人其實本職工作還在外面工作。所以說這是一個生活為主的業餘書店。

2

這個書店的名字叫「讀易洞」

這樣一個非常違背商業原則,也不像一個企業經營的書店在開業的十一年的過程中,其實遇到的最多的問題就是,你為什麼開這個書店?這樣開書店會賺錢嗎?

當然開書店這是一個潛在的基因,因為我沒有說這個書店的名字,它叫「讀易洞」。它是我老家四川一個小縣城的一個書院,宋代就有這樣一個書院,在我們老家應該說能夠考上大學離開小縣城,這是一個特別大的夢想,但是必須通過讀書才能夠走出這樣一個環境。

所以說在我們那個小縣城對讀書有特彆強烈的這種需求。而我到了北京之後,開這樣一個書店用家鄉的一個名字,本質上講也是對家鄉的一種紀念,或者是一種念想。因此為什麼開書店,有這樣一個原因。

3

一本建築書一讀就是十五年

但是說實話很多時候並不是一個最根本的動因,今天我想分享的最根本動因可能就是今天我分享的一個最核心的主題。那就得更早一些,到大約2003年,我讀到了屏幕上的這本書叫《建築模式語言》,它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上世紀70年代出版的一本學術著作,比我年齡都大。

我是在2003年的時候開始閱讀這本書,這本書給我非常強烈的刺激和震撼。當然40年後我曾經有機會遇到這本書的作者的學生,我問他40年過後這本書它是一種什麼地位,他當時回答我這仍然是建築學方面的一本最寶貴的一本學術著作。

這本學術著作為什麼會讓我產生非常強大的刺激和感染力,當然因為跟我的工作有關係,我一直也從事文化傳播和商業創意這方面的工作,而且我對社區、對建築、對城市有非常大的這種興趣。

這本書有很多描寫城市和建築的方式讓我產生了非常大的頓悟,它首先是通過社會學的判斷,用生理學的方式去量化,最後用非常生動的語言來表述出,應該怎麼樣去建築這個城市或者這種社區。而這本書其實把建築理解成一個人,當你跟這個人交流的時候,如果聽懂了這個建築的語言,你就能夠跟它交流。

所以說雖然它是一本學術著作,但是每天我們都生活在這樣的場景和這樣的空間之中,當我們理解建築空間的語言的時候,或許我們能夠跟它發生真實的對話。就像我們養一個寵物,你知道它怎麼叫,你就理解它的語言,其實建築也有語言,任何東西都有語言。而這本書就是把建築分解成253個模式,通過字、詞、句的這樣一些分解,任意組合,形成建築的一些模式,它的結構方法就是這樣。

4

讀懂建築的語言

這本書最有意思的就是說它還表述出,一個人完整的生命周期應該擁有怎麼樣的一些社區生活,這個給我非常大的啟發。其中我舉兩個小小的案例,就是說它如何通過社會學的判斷(比如說我們對於安全、對於社交的需求),和生理學的判斷(人體的工程尺度)然後去理解建築的尺度。

比如說它描述人不應該居住到超過四層的樓房,因為我們住在高樓裡面鄰居之間老死不相往來。但是它的描述方法是說,當一個母親在廚房做菜的時候,如果不能看見在樓下玩耍的小孩,她就會擔憂和心焦。它這個語言的描述完全脫離了我們慣常的學術著作的那種嚴謹,而是有一些生活場景的描述和想像。

比如它還說我們如何去挑一個規劃更好的社區,如果你是一個特別喜歡社交的人的話,你最好選擇那些社區裡面有特別多丁字路口的社區,不要選擇那些規劃有十字路口的社區,為什麼呢?因為丁字路口能夠讓你產生更多的跟鄰居發生交流的機會,甚至有百分比,他做了很多這種調查。

5

這本書促使我搬了家

因此他這本書給我描繪出了一幅非常美妙的社區生活的場景,讓我產生了非常大的觸動,甚至它影響到了我的生活。2005年的時候,我就從望京搬到了一個五方橋之外的一個小社區,這個社區就是一個這樣的一種狀態。

當然,在這個社區第二年我就開始創辦了這家書店,這家書店跟我在這本書裡面印證到的很多社區生活彼此之間發生了非常密切的聯繫,甚至這個書店整體開辦的過程都產生了非常多動人的故事,甚至一個長期存在的文化社區的公共客廳導致了很多人改變了生活的路徑,包括傍晚遛狗的時候都要專門經過這個書店。

因此,它其實實質性的行為已經影響到了社區的生活方式,跟我自己開辦這個書店的時候的社區公共客廳的那種念想是非常一致的。還有包括到了春節,甚至有一些募捐捐款的那種狀態,這個社區居民都相信我們這個書店,把捐款交給我們,然後托給我們保管,因此它確實承擔起了一個社區公共空間在一個社區裡面的某種價值,而不單純是一個書店的意義。

6

「閱讀鄰居」讀書會

當然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說書店開辦六年的時候我和我的鄰居楊早和綠茶創辦了一個「閱讀鄰居」的讀書會,楊早是社科院的學者,綠茶是一個媒體人,也是一個出版人,我們都在一個小區居住,因為書店的原因我們聚合在一起。我們一拍即合,就開始了我們這個「閱讀鄰居」,到今年已經是第六年閱讀之旅。

閱讀鄰居有自己特別獨特的一些模式,首先我們有非常重要的理念。為什麼我們叫「閱讀鄰居」?我們就希望能夠非常便利的吸引到我們的鄰居,然後到很方便的周末的時候散著步就能夠來參加一場非常愉悅的讀書會。我們的理念就是最小成本、最大樂趣,就是我們希望用我們最業餘、最不用投入更大負擔的這種時間能夠去創辦一個社區的精神活動。

就是剛才主持人講到的,一個讀書會能夠持續下去很核心的原因就是它成本特別低,因為書店空間是我們自己的,然後我們讓它的成本變得最小。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讀書會的流程和形式,我們讀書會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則就是跟傳統的在一個書店裡面做沙龍講座不同,我們要求的是參與讀書會的人每個人都必須讀書,並且必須在讀書會上發言,這是一個門檻。可能這樣的一種形式其實已經屏蔽掉了很多只是希望獵奇,只是希望參與一種偶爾的體驗的這樣一個群體。

因此我們用這樣的一種形式去持續的把一本書讀厚,分享不同讀者對同一本書不同的經驗、體驗,因為我們閱讀都有一種習慣,我們喜好的就跳入我們眼中,我們不喜好的就被我們無意中掩藏,但是通過這樣的讀書會的分享,很多我們可能在書中沒有看到的東西都會不斷的湧入我們的眼前,所以說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思想碰撞和交流的場所和一種讀書的體驗。

當然還有一些就是我們自己的一些硬性的要求,我們這個讀書會必須是12到15個人,因為我們發現人一多每個人要發言時間包括交流的成本就會增加,我們交流的效果就會銳減,包括我們空間的大小。比如說大家看見這張圖片,甚至我們覺得這個讀書會的桌子都不能超過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桌子,一面只能坐四個人,後面再坐一排,為什麼呢?我們發現桌子一長,兩頭的人就在開小會,其實就是剛才我談到的《建築模式語言》,這裡面也有空間的語言。

我們理解一個讀書會應該有一種什麼樣的語言模式,用這種方式去固化我們這個讀書會的運營,很多時候看起來很輕描淡寫的一些細微的行為其實決定了你做一個事情的質量和持久性,這是我們讀書會的一些心得和體驗。

7

「讀鄰」的故事

到今天,我們閱讀鄰居已經舉辦了59期讀書會。每一期讀書會之前,我們三個創辦人就會一塊探討,當然我們的機制也在不斷的改變,我們會討論出我們究竟讀哪本書。而且會創意一個主題,然後再提前發布這本書,大家去購買,然後大家一塊兒某個周末報名就來參加讀書會,到現在已經是59期了。

當然這樣一個讀書會因為它的深度和它對於一個真正閱讀愛好者的持久的粘性確實影響了一些持續跟進我們讀書的人。因為我們已經舉辦六年,想想一個大學可能也就讀四年,然後讀六年的閱讀鄰居如果你一直伴隨的話,其實你已經是一個研究生的一種狀態了。

畫面上這個女孩叫舒嬋,她參加「閱讀鄰」居的時候還是中國傳媒大學的一名學生,然後她因為參加了閱讀鄰居而關注社會話題,甚至她做畢業設計的時候都來跟閱讀鄰居進行探討,並且在傳媒大學舉辦了一個特別有社會價值和意義的社會問題的一次展覽,包括採訪全國一些墮胎女孩,贏得了非常好的反響,而且她畢業之後也如願進入媒體做攝影記者。

她現在已經是一個三個月大小孩的母親,畫面中左面的這張圖就是她帶三個月小孩來參加我們上兩期的讀書會,這個小孩應該是我們這個讀書會最小的一個讀鄰,我們都把閱讀鄰居叫做讀鄰。

再舉一個例子,我們有一個IT的工程師叫王坤,他不僅把我們閱讀鄰居的這套流程和模式搬進了自己的那個公司,而且在自己的公司創辦了一個圖書館,每個月定期去購書,同時他還在地鐵裡面拍攝那些閱讀者,然後跟他們交換書籍,甚至拍了很多照片發在微博和朋友圈。後來他的這個行為還引起了媒體很好的反響,還採訪他。

8

沒有獨特的生活哪來獨特的創作

我就想這種閱讀活動雖然可能它影響到的仍然是有限,但是我們能夠感受到這種閱讀的魅力和不斷傳播的力量,因此閱讀鄰居其實是一次閱讀非常好的一次推廣的實驗,閱讀鄰居獲得了很多褒獎。

外界是這樣評價的,由學者、媒體、書店(可能學者就指楊早吧,媒體就指綠茶,書店就指我們創辦的這個讀易洞)三種專業力量共同構成的閱讀鄰居讀書會體現了年輕知識分子的力量和公益心,閱讀鄰居的活動因為新穎別緻、內容深刻、影響力大已經成為北京市知名的社科類讀書會。

坦率的講,作為我個人來講我每個月都非常期盼這個月的某一個周末的一次精神聚會,對我的生活,包括我最初開這個書店希望它成為社區公共客廳是特別好的一個印證。總結一句話,因為我自己本身也是做創作工作的,曾經有一句話非常的打動我:沒有獨特的生活哪來獨特的創作。或者說,你的生活都沒有創造性,你如何給別人帶來更多的這種創作?

而《建築模式語言》的作者亞歷山大也說到,他說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追尋特質是任何一個人的主要追求,是任何一個人經歷的關鍵所在,或者換一句話講就是我們追求空間的特殊性,我們理解空間的語言,我們也理解我們自己,我們理解自己的語言,我們都希望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模式,也找到我們自己獨特的識別性和個性。

9

建築你的模式語言

因此我總結就是,閱讀是一個起點,通過讀《建築模式語言》,當然讀書不只是一本書,有的人說一個人一輩子能找准八本書這輩子就已經足夠了,不需要讀太多。但是很多人可能一輩子一本書都沒找到,我應該說還是比較有幸能夠看到《建築模式語言》。這十多年只要別人說讓我推薦一本書我首先就要推薦《建築模式語言》。

閱讀是個起點,它確實讓我通過這本書找到了一個學習和建立自己工作模式的一種方法;而書店是段歷程,通過「閱讀鄰居」和「讀易洞」的這種開辦,確實讓我個人和社會產生某了某種勾連,而且讓我能夠產生更多的社會文化活動的實踐。當然最重要的就是生活是種創作,這一系列我都把它當做一個行為,當作一種創作的歷程。因此,這是我為我自己建立的一種模式語言,這是我為自己建立一種獨特的模式。

由於這樣的一些經歷,最近出版了一本書就叫《建築你的模式語言》,我的核心意思是說每個人的模式語言肯定都不一樣,每個人追尋的東西都不同,但是每個人可能都可以通過建立自己的語言模式找到自己的一些獨特性,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獨特的趣味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C講壇 的精彩文章:

TAG:CC講壇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朝這一傳統,堅持了276年,卻最後一刻破產,改寫了300年歷史!
為了娶她,廢除了一夫多妻制,改寫了整個國家歷史!
就昨天,這個女演員改寫了歷史,了解一下
七大恨中的唯一主角,史書只留下一個姓名,卻改寫了300年歷史!
中國一奇書被封禁,水中泡了450年而不濕,一出土就改寫歷史!
寫了30年小楷寫膩了,改寫丑書一夜成名,從此越寫越丑越來勁
這個巴黎男人只活了31歲,卻憑一幅畫就流芳百世,甚至改寫了藝術史!
為什麼100年前此人不死,中國歷史會被改寫呢?這2點你做不到
這個人因為遲到,丟了到手的江山,改寫了中國300年的歷史命運
真正改寫中國歷史的人!如果沒有他,漢族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沒了
崇禎皇帝自縊一個月,發生了三件事,其中一件可能改寫歷史
1775這個夜晚,要不是這兩個人冒死送信,美國的歷史將改寫!
張良最後一次用計,製造了千古第一慘案,卻改寫了2200年歷史
這個巴黎男人只活了31歲,卻憑一幅畫就流芳百世甚至改寫了藝術史
明朝最後一位大帝,被文人痛罵的一點,卻可能改寫400年歷史!
古代最蠢的軍閥,做了一「可恥」決策,改寫了中國300年歷史!
張良最後一次用計,製造了千古第一慘案,卻改寫了2000年歷史!
明朝貨幣上的一個缺陷,只有兩個字,卻改寫了中國300年歷史!
別小瞧30天的拼搏,每一秒都可能改寫餘生的段落
沒有這六人的功績,秦始皇就統一不了六國,歷史將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