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還去外地短途游?知道「上海環城遊憩帶」嗎,這個就夠咱玩的了

還去外地短途游?知道「上海環城遊憩帶」嗎,這個就夠咱玩的了

上海、北京、武漢、濟南等很多大城市開始關注城郊地區遊憩空間與設施的開發,充分重視家庭市場和青年市場的價值,在產品設計、市場營銷、度假區環境提升等方面建立與市民遊客的情感聯繫,培養形成具有較高忠誠度的市場群體

環城遊憩帶:休閑時代的城郊遊憩空間

環城遊憩帶(Recreational Belts Around Cities,ReBAC),是由政府或商業機構主要面向城市本地居民提供的,在城市周邊地區進行休閑、度假、娛樂、觀光、康體、療養等活動的資源、場所、設施與公共空間的集合,在空間分布上一般具有圍繞中心城區呈同心圓圈層分布的特點。它與城市中央遊憩區、遊憩商務區等共同構成了城市遊憩空間體系。

隨著我國國民休假制度的調整、經濟水平的提高、大眾化休閒遊憩需求的激增,環城遊憩帶以其獨有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城市居民短途休閑度假的首選,發展環城遊憩帶亦成為我國大城市郊區發展的共同趨勢。上海、北京、武漢、濟南等很多大城市開始關注城郊地區遊憩空間與設施的開發,並試圖通過規劃打造各具特色的環城遊憩空間來完善城市遊憩空間體系、帶動城鄉結合地區的發展。這不僅有利於城市郊區土地資源的盤活和遊憩空間的「活化」,更對城鄉統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及節約集約用地起到積極影響。

上海環城遊憩帶的發展歷程

上海是中國環城遊憩帶發展最早、最典型的城市之一。伴隨經濟轉型發展與城市整體空間結構的轉變,上海環城遊憩帶也經歷了由弱到強、由近至遠、由窄到廣的發展過程。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受經濟發展水平、交通基礎設施、遊憩資源空間、休閑意識不足的限制,上海市民在城郊的遊憩活動並不頻繁,遊憩地數量也很少,主要為依託城市近郊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隨著上海對外開放、浦東開發開放和中心城「退二進三」戰略的實施,上海城市格局逐步呈現中心城圈層式擴張與郊區城市化並行的特徵。受市民周末遊憩需求激增、旅遊開發投資偏好、政府政策鼓勵等介入因素的影響,再加上區域交通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土地批租政策的廣泛推行、城市空間環境不斷優化,城郊旅遊與遊憩用地數量顯著增加,上海環城遊憩帶初具規模,並表現出呈現明顯的從近郊向中遠郊外推的趨勢。

2012年以來,郊區新城鎮、社會主義新農村、美麗鄉村建設等一系列工程,推動了上海城鄉一體化的發展,也促進了城鄉融合的環城遊憩空間的形成。莊園、民宿、自駕車營地、郊野公園、特色小鎮等一批適應市民需求的新型遊憩地應運而生,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的建設也帶動了浦東川沙地區的發展,為上海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城郊遊憩空間。旅遊與遊憩導向的土地開發,促進了郊區土地利用方式的轉化與上海環城遊憩帶的結構性轉變。整體上,上海環城遊憩帶的發展日趨成熟,進入平穩增長和鞏固階段。

上海環城遊憩帶發展建議

上海環城遊憩帶的時空演化,是在市場需求推力和供給拉力、遊憩地空間集聚力與擴散力、政府促推力與抑制力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與其他城市相比,上海環城遊憩帶相對比較成熟,但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環城遊憩帶空間配置失調與宏觀調控乏力,難以形成集聚效應;遊憩地存在類型同質化、產品景區化、項目低端化現象;上海市民遊憩需求不滿與遊憩空間溢出等。這些問題或現象嚴重製約了上海環城遊憩帶的持續、有序發展,甚至影響了城鄉和諧關係的構建。

上海旅遊業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三圈三帶一島」的旅遊空間布局,其中對郊區旅遊圈層提出建設7個郊野公園為載體的生態旅遊功能區和9條鄉村旅遊休閑帶的目標,這將對未來上海環城遊憩帶的開發與空間配置提供更多介入機會。未來上海環城遊憩帶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提升:

第一,基於全域全產業視角進行統籌規劃。上海環城遊憩帶的發展離不開城市整體經濟與產業空間的轉變,對上海環城遊憩帶的統籌規劃必須要有全域、全產業的視角。要深入研究上海環城遊憩帶生長的內在規律與發展趨勢,加強政府調控和分類指導,對環城遊憩地的業態選擇、產品開發、空間布局等進行全盤引導與培育。要從全市角度進行統籌協調,科學合理規劃,打破各區各鄉鎮行政區劃的壁壘,建立遊憩活動與各產業要素之間的有機聯繫,延長遊憩與旅遊產業鏈,進一步實現上海全域旅遊聯動發展。

第二,基於土地活化思想進行遊憩用地配置。位於城郊鄉村地區的土地是環城遊憩帶發展的基礎,科學的遊憩用地配置應協調好城市發展與自然保護、經濟增長與社會效益之間的矛盾。要以用地制度改革激活城郊與鄉村發展空間,例如在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中增加一定比例的遊憩與旅遊建設用地、對鄉村遊憩與旅遊建設用地的出讓價格給予優惠、以出租或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農村集體組織空閑農房及宅基地、對低效分散的鄉村建設用地減量規劃等,優化城鄉建設用地布局,活化城郊遊憩空間,驅動鄉村地區創新與轉型,以對城鄉統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及節約集約用地起到積極影響。

第三,基於人本主義精神推動遊憩產品供給側改革。市民遊憩需求的空間外溢,歸根結底是上海現有遊憩產品與活動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時代前沿為引領,以市場調研為支撐,以地方特性為根基,把握科技發展脈絡,關注市民休閑生活,深度挖掘與提煉各地方特色生活文化風貌,不斷創新創造適應市場需求的遊憩產品及其商業模式與形態,改變遊憩地同質同構、複製型競爭的不良局面,完成上海環城遊憩帶產品的供給側改革。通過供給創新整合需求,能更有效率地滿足上海市民的現實遊憩需求與潛在遊憩需求,從而減少遊憩活動的空間溢出,實現遊憩產業依靠創新、富有內涵、普惠民生的高品質增長。

第四,基於利益主體理論建立引導與調控相結合的政策機制。對於民營資本介入的商業性遊憩地產品與業態開發,要著力構建良好的市場環境,完善社會資本准入制度,提高市場化程度,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對具有成長力的小微企業加強引導與培育,對民宿等新型業態制定管理與服務標準。而對服務市民的公共遊憩空間,要充分體現公益性與公平性,讓市民在遊憩活動中真正得到「獲得感」,最終促進城鄉區域間的協調發展,引導城鄉居民生活方式的共同轉變,建立起優化城鄉關係和空間形態的長效機制。

第五,基於公共關係宣傳培養市民的近城遊憩習慣。通過大眾傳媒對上海環城遊憩地及品牌特色的有效宣傳,激發上海市民的休閒遊憩潛在需求,引導其積极參与近城遊憩活動,培養良好的近城遊憩行為習慣。以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為例,應充分重視家庭市場和青年市場的價值,在產品設計、市場營銷、度假區環境提升等方面建立與市民遊客的情感聯繫,從而培養形成具有較高忠誠度的市場群體。

第六,基於重大項目推動環城遊憩帶空間整合。充分借力迪士尼及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的開發契機,整合周邊資源聯動發展,積極推動以浦東為核心的上海娛樂度假旅遊產品的開發,形成主題娛樂、旅遊度假、文化創意、特色會展、商貿服務、體育休閑等相關產業及其在迪士尼版塊空間上的集聚,激發更大合力,提高上海作為世界著名旅遊城市的魅力與吸引力。

作者單位: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責任編輯:王多圖片編輯:雍凱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日報 的精彩文章:

當年畢業包分配,幾家歡樂幾家愁
哈維颶風來了,又一次吹掉美國的皇帝新衣,露出這三個傷口………
這位伯克利90後進了英偉達,去AI教父家做客,見證公司股票暴漲
「三進」Uber的他告訴你,這個不加班的企業如何短短几年市值數百億
孫儷:好好珍惜「大女主時代」

TAG:解放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了這些小眾博物館,也值得再做一次短途游
一天也能游日本?東京周邊小眾短途游
復活節出遊全攻略:短途游、藝術展、節慶活動…這份指南都給你列全了!
清明3天假,五一4天假,想要短途游,親親這邊建議您及早計劃呢~
蘇錫常周邊有三個小眾古鎮,適合春節期間周邊短途游
中短途游迎預訂小高峰 出境游還可趕「末班車」
Club Med登陸中國黃金海岸,短途游又多了個絕佳選擇!
墨爾本周邊短途游——Albury小鎮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