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丹青:數字的數學意義和文化意義(二)

劉丹青:數字的數學意義和文化意義(二)

GIF/1K

「三」多之始。在自然數列中,「三」是第一個與「一」相隔的數,就這一點,使「三」成了多的代表。老子的「道」,生到「三」便生萬物了。「三」的文化意義沒有「一」「二」複雜,基本上都跟多有關。先秦漢語中,「三」字用得特別多,其中許多並不表示確數「三」,而是泛指多。如《論語》「三思而後行」,《左傳》「三折肱,知為良醫」,《詩經》「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三」都可以用「多、幾、數」來翻譯。訓詁學家們早就注意到這一點,清人汪中撰《釋「三」「九」》,專門分析了「三」表多的現象。

「三」沒有「一」「二」那種濃郁的哲學、宗教氣息,但卻有強大的世俗、民間文化的活力,是個很得中國人寵愛的數字。漢民族在創造文化符號時,特別愛把三樣相關事物湊合在一起,以顯示其多,滿足多樣化統一的審美需要。松、竹、梅稱為「歲寒三友」,書、畫、印俱佳即成「三絕」。至於「三鮮湯」「炒三樣」,超出三種菜料是常事,不到三種有時也冒稱「三鮮」。小說家是最懂得「三」的魅力的,《三國演義》有桃園三結義、三請諸葛亮、三氣周瑜,《水滸》有三打祝家莊,《西遊記》有三打白骨精,《紅樓夢》有劉姥姥三進大觀園,都是最為膾炙人口的故事。

「三」跟其他數字的配合也很有趣,「三」是多之始,若與小於「三」的「二」配合,那表示的不是多而是少,如「三三兩兩」「三言兩語」;若跟大於「三」的數字配合,則強調多,如「三令五申」「三姑六婆」。但「三」跟「四」配合,卻是貶義多於數量義,如「丟三拉四、推三阻四、低三下四、不三不四」,這可能是奇偶相連、「不三不四」引起的不協調感。「七……八」相連也有這種效果,詳下。

「三」作為序數,那肯定是貶多於褒了。「三流歌手、三流作家、下三流」,都帶有鄙薄之意。但序數「三」用於時間,卻沒有貶義,還可能是個重要日子。人出生後的第一個紀念日,就是「三朝」,有的地區還隆重請吃「三朝面」,以慶祝嬰兒已平安度過很「多」日子。

「三」為多的文化觀念,遠起於漢民族形成之初,這有漢字為證。漢字造字時,就是用三個相同字形來合成該事物多之意的,如「眾、森、品、垚(堯)、晶、磊」。這種「三」字文化歷經數千年,依舊不衰。

GIF/1K

「四」全之始。漢語數字中,表示「全部、所有」含義的數字有好幾個,「四」是其中最小的數字,也是最基本的一個。從空間看,以人為基點。方向有前後左右四個,相對於太陽的位置,則方向為東南西北四個。從時間看,漢民族把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這就大大加強了「四」代表「全」的地位。還有一些小因素,如人有四肢、漢語調有四聲等,也有幫助增強「四」給人的「全」之感。

「四」表全部,有許多是直接從四個方位和四季而來,貼近本義,如「四方、四季、四時、」,但運用時其實已不強調分開的四者,而是看作包含全部的一個整體,如「四方賓朋,四海之內皆兄弟,香飄四季」。「四季」完全是「全年」的代名詞。還有一些用「四」的,已進一步引申虛化,只表全部,不能確切地分成四分,如「四鄰」是所有鄰居或鄰國,「四國」古代也可指所有鄰國,「四座皆驚」即「滿座皆驚」,「烽煙四起」即到處鬧兵。

漢文化中,把四樣事物湊在一起的也跟三物並舉的一樣很多,但比較起來,舉「四」言全,舉「三」言多,區別還是明顯的。如古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清代又整理為「四庫全書」。古代把治國之綱結為「仁義廉恥」——「四維」,孟子則把道德觀念歸結為「仁義禮智」——「四端」,並與人的四肢作比說「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印度文化也重視「四」,認為世界有四大物質「風火水土」,佛教有「四大皆空」「四大金剛」,後兩者也融合到中國文化中了。此外中國人在列舉有代表性的人或物時,也特別愛「四」,如戰國時信陵、平原、孟嘗、春申四君子,古代四大美女,初唐詩壇四傑,京劇四大名旦,江南四大米市等。這些雖然是實在的「四」,但畢竟有以「四」概「全」之意。

可是,「四」在漢語中與「死」音近,僅有去聲與上聲之別,這給「四」蒙上了一層色彩。在有些行當,「四」字的讀音便成了禁忌的對象。影響所及,連「四」讀sì,「死」讀「洗」二字不同音的滬蘇一帶,「四」也是禁忌,麵館中遇到要喊「四碗」,便一聲「兩兩碗」避開了「四」。有趣的是,「四」、「死」二字被借入日語,而日語沒有聲調,二者完全同音,講迷信的日本人,忌「四」竟比中國人還厲害。漢字文化圈把「四」的忌諱也帶出中國了。

「一」為數之始、「二」為偶數之始,「三」為多之始、「四」為全之始,這四個數字,大概就構成了漢語基本數字中最基本的數字。漢字用橫線數目構成表數指事實,也到「四」為止:一、二、三、亖(後改作「四」)。「五」以上,便用其他方式構字了。

GIF/1K

「五」是「十」的一半。漢民族早就採用十進位計數,「十」是第一個進位之數,是數字第一輪循環的結束和第二輪循環的開始,又是漢字系統中用單個漢字表達的連續數字中最大的數字(「百」、「千」等與「十」不相連續,「十一」起用兩個數字表過),因而是個重要數字,「五」就因為是「十」的一半而獲得一定的重要性。人們在慶祝某事物的周年紀念日時,除了逢十的周年(十、二十、三十……),就數逢五的周年(十五、二十五、三十五……)隆重。但是,「五」的文化意義並不到此為止。漢文化的陰陽學說,進一步發展為陰陽五行學說。「五行」的基本意義是,世界萬事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要素構成。除太陽太陰(月亮)外,五顆最亮的星星(行星)成為五行在天上的代表,分別以五行之一的名稱命名。《說文》就以五行來釋「五」,「(即五),五行也,從二,陰陽在天地間交午也。」五行學說大大增強了「五」在漢文化中的重要性,成為另一個表「全」的數字。

五行學說不限於解釋世界的基本要素,而且還將五行推廣到其他方面。很多重要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都被劃分為五個基本範疇,並且與木、火、土、金、水相配。色彩有「五色」:青(木色)、赤(火色)、黃(土色)、白(金色)、黑(水色),音節有「五音」:宮商角徵羽,地域有四方加上中構成「五方」:東(主木,青龍)、南(主火,朱雀)、中(主土)、西(主金,白虎),北(主水,玄武)。甚至後世有些音韻學家在給聲母分類時,也將唇舌齒牙喉「五音」分別與五行相配。每個朝代也都有所配的「行」與「色」,如黃帝土德黃色、炎帝火德赤色、秦水德黑色等。

「五」表達的「全」與「四」表達的「全」在文化意義上是有所區別的。「四」之「全」由四方、四季而來,是確實包含全體之「全」,「五」之「全」由五行而來,是用五種基本要素概括全體之「全」。如顏色細分有數十數百種,而以五色概括。類似的情況有許多,如「五穀」(具體內涵說法不一)指一切糧食作物乃至一切農作物,「五味」(甜、酸、苦、辣、咸)指一切味道,「五蟲」(裸蟲、毛蟲、羽蟲、鱗蟲、甲蟲)指一切動物,「五刃」(刀、劍、矛、戟、矢)指一切兵器,「五金」(金、銀、銅、鐵、錫)指一切金屬。

「五」跟其他數字配合,也能幫助我們看出「五」的文化意義。跟表示「多」的「三」配合,「五」也沾上「多」的意味,如「三令五申」、「三五成群」(比「三三兩兩」多)。跟表示「全」的「四」配合,兩「全」一起更強調全部,如「五湖四海」(全國各地)、「四分五裂」(徹底分裂)。跟大於「五」的數字相配,表示多而全,但重在多,如「五顏六色、五花八門」。跟「十」相配,由於「十」本是全而多,重在全,因此「五」也幫助表達這一意義,如「五光十色」。

本文原刊於《學語文》1991年第6期,已獲轉載授權,此處略有改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語言學 的精彩文章:

TAG:今日語言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復活的意義(一)
青桐:蘇軾「和陶詩」 賦予揚州的文學史意義
弘揚傳統文化的深遠意義(上)
最具文學色彩和歷史意義的四大美女之---楊貴妃
古文獻學的內涵與意義
魏碑的意義
科學、宗教、信仰、意義
花的意義 燕書權/文
英雄樹—胡楊的精神、品質和代表意義
【投稿】大學的意義
論明清之際「西學漢籍」的文化意義
佛珠數目和意義
楊國榮:經典的意義
故事:玫瑰的意義(外一章)
樓宇烈:禪宗的人文意義
「教學診改」的文化意義
李澤厚:蘇軾的意義
學習數學的意義和作用
胡翌霖 | 談VR(一)「沉迷」的意義
四柱八字通根和透乾的特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