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產業鏈「走出去」是發展趨勢

全產業鏈「走出去」是發展趨勢

專家認為,在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中,從綠色開發到清潔利用的多元化布局中——

全產業鏈「走出去」是發展趨勢

●記者周娟娟

「煤炭企業『走出去』前,一定要研究這個國家的資源環境、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經濟及技術環境、產業配套能力及基礎設施水平和環境要求。」在近日召開的「一帶一路」電力和高耗能行業綠色產能合作研討會上,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煤炭戰略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吳立新說。她表示,如果企業盲目「走出去」,對目標國缺乏了解,會給自身帶來很多風險,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未雨綢繆。

知己知彼是

「走出去」的基礎

在吳立新看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就煤炭資源量和賦存條件而言,印度、巴基斯坦、越南、蒙古國、哈薩克、烏茲別克、俄羅斯、烏克蘭和澳大利亞這幾個國家值得關注。

「從政治環境來說,澳大利亞比較穩定,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相對比較穩定。其他國家比如烏克蘭,政局穩定性比較差。」吳立新表示。

除了政治環境,吳立新認為法律環境也不容小覷。

「我們分析這幾個國家發現,印尼的法律界定比較模糊,煤炭企業『走出去』的時候容易發生一些矛盾和衝突。哈薩克的法律法規調整比較頻繁。」吳立新介紹,「印度的法律體系比較複雜,保護外資的法律體系目前也不健全,所以它的法律環境對我國『走出去』的企業而言也是不利的。」

吳立新還從經濟及技術環境的角度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了分析。

她認為,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煤炭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烏茲別克和巴基斯坦總體上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資金投入有限,煤炭工業發展水平不高,目前採礦、煤炭開採技術和手段相對比較落後。

「從環境保護上來看,各國的要求也不一樣。有的國家環保要求比較高,有的國家現在要求不高,但隨著生態破壞日益嚴重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走出去』的企業一定要提高自我要求。」吳立新表示。

在教訓中總結經驗

「目前,煤炭企業總體『走出去』的案例與其他行業相比還是比較少的。」吳立新介紹。

截至目前,「走出去」的煤炭企業有神華集團、兗礦集團、徐礦集團等,主要是煤炭資源開發、煤電項目和勞務輸出。技術裝備輸出上,中煤能源和鄭煤集團已經向俄羅斯、土耳其、印度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出口了先進的成套設備。在承包工程和勞務輸出方面,中國煤炭科工集團在烏茲別克等國家承包了煤礦、選煤廠、電廠等項目。

「目前來看,『走出去』的案例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吳立新介紹。

據了解,一家企業在蒙古國投資塔本陶勒蓋煤礦,在獲得政府同意並對外宣布取得該煤礦40%股權後不到2個月,蒙古國政局動蕩,駁回該企業資源開發協議草案,最終未實現該煤礦所有權的轉移,致使該企業蒙受了嚴重損失。還有一家企業,由於環保意識淡薄,在技術輸出中不熟悉目標國家的環保法律和監管體系,也遭受了一定經濟損失。

「我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國際化經營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的經驗,培養了國際化思維,總體實現了互利共贏。」吳立新總結說。

全產業鏈走出去

吳立新建議,煤炭企業「走出去」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合作。

一是技術方面的合作。從勘探、開發到深加工的技術和裝備的合作。

二是資源開發布局的合作。通過資產併購、控股,獲得勘探權和開採權。

三是資本運營方面的合作。包括投融資和股權買賣的資本運營,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還有股權融合和業務合作。

四是貿易布局的合作。進入全球煤炭市場貿易的分工體系。

五是多元化布局的合作。從產業鏈來說,合作從綠色開發到清潔利用,全產業鏈一體化規模化相關企業一起「走出去」。

吳立新建議,「走出去」的企業,一是苦練內功,自身要有一定實力;二是國際化和本土化相結合;三是「走出去」應該是全產業鏈的。

「通過整個產業鏈條『走出去』,保證了行業體系完整性。」吳立新說。

吳立新還建議,相關部門做好頂層設計,制定相應規劃,要加強指導,對主要區域的政治經濟法律環境等方面的風險,起到預報和預警的作用。同時制定促進與支持政策措施,完善配套政策,支持「走出去」的企業採用中國綠色指標體系和相關標準,高水平建設和設計。另外,企業要把國內科學產能先進理念移植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拓展綠色產能合作區間,帶動我們的技術裝備服務「走出去」,實現合作共贏。

編輯:張小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煤炭報 的精彩文章:

近期國內焦炭價格漲勢不減
呼倫貝爾市已完成2017年煤炭行業去產能目標任務
1-7月內蒙古生產原煤5.3億噸 同比增長12.9%
重服務,偏生活,企業公號在轉型?
可再生能源不可能擺脫地緣政治影響

TAG:中國煤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