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九月,食一碗溫熱的麵條暖暖胃

九月,食一碗溫熱的麵條暖暖胃

麵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麵條是一種製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

你喜歡吃面嗎?

GIF/1K

你正在吃面嗎?

GIF/1K

你打算吃面嗎?

今天

小非要給大家來說一說

這個在

東漢稱「煮餅」

魏晉稱「湯餅」

DE

NOODLES

我們四川的特色面

中!江!掛!面

中江手工挂面歷史悠久,發源於宋代,至今已有千年歷史。中江挂面一直延續手工製作的傳統工藝,其工藝獨特,挂面的形狀既可條細如絲,又可粗如韭葉,面體因經多次發酵而有微孔,故有"莖直中通"之說,製作工藝堪稱一絕。又因中江手工挂面工藝複雜以及受氣候限制等因素,歷代都能在眾多上貢佳品中佔得一席之地。

Jiang handmade noodle

明朝初年,做挂面的手藝大範圍在民間流傳開。只要掌握了方法,採用純凈的山泉水,把握好面的發酵時間,控制好鹽分量,選好天氣,就能做出好面來。

明清時,中江挂面已經在各地行銷。清代詩人王朗山還寫下「中江燒酒中江面,一路招牌到北京」的詩句。

民國前期,中江縣城鄉有手工挂面作坊120餘家。中江挂面縣城內外俱佳,河西譚家街尤勝。

民國1931年版《中江縣誌》記載:「中江挂面,面細如絲,長八九尺,截兩頭,取中段,名曰腰面,又稱銀絲面,縣城內外俱佳,河西譚家街尤盛。色白味甘,食之柔滑,細而中空,堪稱潔、白、凈、干、細五絕。食不盡者,以筲攤曬,澆以冷水收貯,仍可再食……」這樣食可再食的麵條,你在他處見過嗎?

這裡小非也要告訴大家,這也正是辨別真假中江挂面的方法。

每張定格的晾面照片都是一張大片

中江挂面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

相傳北宋末年,兵荒馬亂,有對夫婦帶個小孩子逃荒到了譚家街,來到一家麵店要碗麵湯喝。店主是一對善良的老夫妻,見他們餓得奄奄一息,就給了兩碗刀削麵,外加兩碗麵湯。他們吃後,對店主人說:「你倆老真好,能不能收留我們?只要有碗飯吃,有個地方住就行了。」店主見他們非常老實面善,又帶著小孩,就同意了。

這對夫婦男的姓姚。男子心靈手巧,幹活麻利。女子對人熱情大方,將麵店里里外外照顧的很是周到。這家麵店的生意越做越好,過往客人都喜歡來這兒吃面。

不久,麵店主人先後去世了,男子處理好老人後事後,繼續經營麵店,並將麵店改稱為姚家麵店。除繼續經營刀削麵外,又把家鄉的扯扯麵作為新品推了出來。

中江人吃慣了刀削麵、切面,覺得扯扯麵細得多,入味,口感好好。大家吃完後就一傳十,十傳百,將姚家麵店傳開了,遠近的人聽聞都來一飽口福。有的人還專門請姚大哥、姚大嫂傳授手藝。很快,做扯扯麵的手藝就傳開了。

一天夜裡,姚哥發好第二天要用的面後睡下,姚嫂起來趕老鼠,板凳一絆摔了一跤,把一大鍋菜油全倒在了姚哥和好的面里。姚哥說聲「糟了」,連忙起床用布去吸油。但還是慢了些,、油已流到麵糰下面了。他轉而一想:「何不就這樣把油揉到面里?」於是,他開始揉搓一根根麵條。

二更時,他先做了碗面來嘗嘗,心想,不好吃第二天就不賣了。一吃,味道比原來的扯扯麵更巴適。第二天,和了油的面很快就賣光了,許多人吃後都說味道好極了。夫妻倆從此開始做帶油的扯扯麵賣。因為帶油的扯扯麵需要較長時間發酵,為保證隨時都有貨,夫妻倆又做了經過晾曬的扯扯麵備用,據說這就是中江挂面的前身。

發展至今,中江挂面也成為了中江縣的傳統名吃之一。其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麵條做工精緻易消化,有著豐富的營養,因此也能起到健脾和胃的效果。

2010年,中江挂面製作工藝被列入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江挂面製作分制粉和制面兩部分,工序有發酵、盤條,上架,扯細、晾曬,包裝等流程。製作中江挂面的工序繁瑣,要經過和面、開條、盤條、發酵、抻大條、抻小條、上竹、撲粉、曬面等18道傳統手工工序和70道小工序,一架面從取水和面到切面打包完成,需要18-24小時。

製成後的產品又分尖庄和大市貨兩類。

尖庄又分銀絲和韭葉兩個品種。

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項省級非遺的製作工序:

和面:按配方取主、輔料,將食鹽溶於水中。氣溫高時,鹽和水應略多一些。放入圓桶內和面,攪拌均勻,20分鐘後便可劃條。

劃條:將麵糰從圓桶中取出,放在面板上,揉成方形,劃成10條左右,搓圓,擦上清油,放入圓桶內,蓋上薄膜,一小時左右後,就可抻大條。

抻大條:將划出的條,從圓桶中取出,放在面板上,搓成直徑3厘米左右的大條,將所有的條接成一根,盤成單帽形,放在面板的一端(盤時,每層之間擦少許清油)。待7~8分鐘後再抻小條。

抻小條:在面板的另一端放好撲粉2~2.5公斤(麵粉、澱粉各半),將面板上盤好的大條搓成直徑1厘米左右,經過撲粉,盤入圓桶中,每盤完一層,擦少許清油,從邊盤至中心,由中心再盤到邊上,反覆進行,直至盤完,蓋上薄膜,待4小時後再上竹。

上竹:先將「羊頭」(一種抻長麵條的工具)插在圓桶邊緣上,再將兩根面竹插在「羊頭」上。取圓桶中1厘米粗的小條繞在兩根面竹上,每繞三周,要馬上抻一次,抻長夠20厘米左右(因時間長了就抻不動)。然後馬上放入面槽內吊起(一根面竹架在面槽緣上,另一根以麵條吊在槽內)。每根面竹相距1厘米,然後蓋上草席,進行發汗1~2小時。

挂面:將發汗後的麵條取出放在面板上,抖撒一些撲粉,然後將面槽內下端吊著的那根面竹,插入面樁上端的孔內,將面輕輕往下抻,抻至40厘米後,用撲粉分離一次,以免粘結在一起,然後繼續再抻,再分離,抻至80厘米時,從面樁上取下,放在面板上,再抖撒一次撲粉,取下面竹,將麵條自然吊在面槽內,發汗1~4小時,即可取出晾面。

曬面的場景美翻了有木有

曬面:將麵條從面槽內取出,放在曬坎上的面架上晒乾。作法是將面槽內麵條,提攏到面架時,將一根面竹插在面架上的第二排孔內,另一端用雙手將麵條抻長至160厘米左右,再將下端的一根面竹插在旁邊的一個孔內,這樣反覆操作,有十多竹後,站上高凳,將這些面竹取下,插在第三排孔上,邊插邊抻,抻至插入第一批孔為止(如天氣不好,空氣乾燥,不易抻下時,可抻到抻不動為止)。這樣反覆進行,直至抻完。晾曬一二小時後,麵條成白色,立得起,折得斷,就算曬好了,馬上收回,放在面板上,準備切斷包裝。

包裝存儲:將面要切成20厘米長的段,每500克一包,一頭整齊,貼好標籤,放在乾燥、避風之處儲存。

中江挂面經過歷代制面者的努力,已成為中江的文化招牌

為增加營養成分,適應市場的需求,中江挂面在製作過程中又分別加入韭菜汁、菠菜汁、雞蛋清、雞蛋黃、朱神砂製成蛋清面、蛋黃面、硃砂面、翡翠面等種類的挂面,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說到這裡,

小非已經飢腸轆轆了,

看到這裡,

你是否也想立刻來碗文中介紹的麵條,

解解饞呢?

GIF/2K

文章編輯:劉露

圖文排版:劉露

聲明:部分圖片和文字來源於網路,相關權益歸權利人所有。

四川非遺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中國非遺交流傳承保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暖胃 的精彩文章:

暖心暖胃,看好這些星座好廚男
祛寒暖胃 花椒有八種不為人知的特殊功效
《深夜食堂2》原汁原味暖心暖胃 影迷喊話「一定要帶上家人來二刷」
煲湯竟然這樣簡單,湯頭甘甜肉質彈嫩,喝來超暖胃,小心別嗆著了
教你海帶排骨湯的做法 燉一鍋湯為ta暖暖胃吧

TAG:暖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