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宜璞:第41期社群經濟下內容者與連接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物體

宜璞:第41期社群經濟下內容者與連接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物體

《自媒體與社群》第41期音頻文字整理部分

在之前的節目中有分享過社群的一些核心的特徵,也分享了一些社群化的應用案例,以及社群化的一些領域。相信在之前收聽過節目的朋友們,對於自媒體化與社群化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以及社群化的一些概念和應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知,那我們今天再來探討一下關於社群經濟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又有怎樣的關係和核心。

首先,在聽過之前節目的朋友們應該有一個核心的感觸,就是社群的一個核心在於有一種共同的價值觀,也就是說社群中的人往往是有著共同價值觀一種精神的聯合體。

而這種互聯網下新型的人際關係恰恰是在互聯網發展到如今的階段,已經能夠覆蓋到我們生活的邊邊角角、方方面面的時候,我們的人際關係發生了一種微妙的變化,也就是說我們內在的需求,在物質覆蓋到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的過程之中,精神層面的需求開始逐步的顯露出來,當然這也基於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給我們帶來商業的這種商業時代的一種大的背景特徵,也就是在互聯網下的商業快速的發展與迭代的過程之中,很多的商業弊病暴露出來,有幾個核心弊病是讓我們大家深有感觸的。

我看到了一個核心的觀點叫「三無」,「用戶無感、競爭無度、品牌無格」,在用戶沒有感知,沒有信任,甚至沒有好感的狀況下,企業之間的極度殘酷競爭是簡單粗暴的一種手法,使品牌僅簡簡單單的變成一種很乾枯無力的一個符號,缺少了人格化的一種表達,當品牌缺少人格化的表達的時候,他就缺少了與人之間的與人的精神之間的一些連接和交流,那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咱們的社會大背景,大家能夠普遍認知到的一點就是現在的社會經濟已經變成了一種消費升級的一個契機,那在這種消費升級契機下,社群經濟和消費升級的這個又有多大的關係。

通常我們能夠看到的消費升級的原因,其實核心來講,還是因為我們的產品過盛,當我們的品牌過盛、產品過盛的時候,我們對於產品本身的一個功能需求和物質需求已經逐步的被淡化和滿足,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當我們的物質的和一些生理上的需求被滿足的時候,我們自然而然會上升到精神層面,這個時候,我們挑的不單單是它的功能性,我們更忠實於在功能性背後的精神層面的一些能夠對應到我們需求的部分。這也是在前幾年,其實大家具有感觸的,尤其是做實業的朋友們。逐步的能夠感受得到消費者越來越缺乏這種忠誠度。

那我們換個角度來看,比如說我們的飢餓,當我們在物質非常匱乏的年代的時候,只要能吃飽肚子,我管他吃的是什麼?管它的營養,只要能夠填飽。解決我們的飢餓感就已經能夠很心滿意足了,到了物質時代越來越豐滿的時候我們飢餓已經不再是問題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挑菜色,菜的一些營養,當我們的這個問題也解決的時候已經所有一個任何地方都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開始選擇的就是說,我喜歡的人,我喜歡的商家,我喜歡的口味。而當我喜歡的這種感受迸發出來去作為你選擇商家以及這個經濟的一個源頭的核心的時候呢,我們就能發現這個時候是精神上的需求來主導你。而最終能夠發生碰撞的是你內在的精神需求與對方的精神的一個主打的方向。以及或者是你相關的朋友,就像吃貨總要找到一些吃伴一樣的。

而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看,為什麼這個時代,恰恰消費升級被浮出水面,大家所能夠認知到,感受得到。全國各地這種消費升級的這種特徵開始逐步的明朗化而這背後的原因的恰恰是因為我們物質層面的需求已經被很好的滿足,而精神層面的需求迸發出來之後呢,我們不再會那麼忠誠的針對一個無感的品牌,而這個時候,這個品牌的人格性,就需要和我們的人格作為一個鏈接,我們的精神需求,需要品牌的精神的價值觀的導向和我們做一個鏈接。

如果他的價值觀的導向和我們的相左,我們沒有辦法去認同他的價值觀走向的時候。那哪怕他在物質層面上和功能性上已經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我依然會考慮可能有更好的選擇。這也是我之前提過的新媒體沒驚動為傳統媒體未來的很多的產品的自帶了媒體的屬性。

而這種媒體屬性的,恰恰主要是為了把它品牌背後的價值觀和他的文化的大背景能夠凸顯出來,能夠宣傳出去,這個時候才有可能讓消費者他的精神需求和你的價值觀的導向做一個碰撞和鏈接。這也是決定了他是否要選擇忠實於這個品牌的一個核心的關鍵。而承載這一切的互動關係的呢,他需要一個載體,這個載體呢,原來是在基於一些互聯網時代的時候是基於一些論壇、社區,那就如同小米一樣,他還有說蘋果呀,還有這些大的粉絲群。有粉絲群體的機構來講,他們隨著互聯網和科技的一些發展。逐步的將這些人群的互動的載體由互聯網時代的論壇轉變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微信群,那依然不能夠滿足人們精神層面的交流和碰撞。

於是呢又逐步的轉成線下一對一的一些活動甚至說一對多的活動或者長期的連貫性的一些能夠參與度很高的一些活動之中,這個能就是被人們稱做社群,而在這個基礎之上產生了很多甚至更多的一些精神層面以及物質層面的需求因此社群經濟也逐步得凸顯出來,而社群思維有什麼呢,其實在基於社群和基於社群經濟的這種形態的產生之後呢我們有了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站在商家的角度的思維方式和站在參與者的這種思維方式,他都是已經區別於原來生態結構的一種全新的一種思維方式,那這種思維方式呢被稱作社群的思維,而這種社群的思維誕生將喚醒新的一個商業的一個形態,而當商業的精神層面的特徵被喚醒的時候,我們的商業已經迭代到了一個新的時代。

這個時候了品牌開始打磨他的精神的內核。打造出能夠穿透力和具有凝聚力的品牌IP,讓品牌具有人格化。能夠讓品牌的人格化與他的對應的消費人群能夠在精神層面,真正的達到一種鏈接的狀態。其實如果我們深入地去思考社群的一個思維社群的經濟以及消費升級背後的這種品牌人格化的覺醒,這將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全新的商業時代。

關於自媒體與社群,你又怎樣的經歷和想法呢,也歡迎在評論區跟大家來一起分享和交流。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宜璞 的精彩文章:

TAG:宜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