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南北朝就能吃楊梅和茄子了!從《齊民要術》看南北朝的吃
《齊民要術》,後魏賈思勰撰,大約成書於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包括農、林、牧、副、漁的綜合性教材性農書,書中主要反映的是中國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農業種植耕作情況。全書共10 卷,92 篇,約10 萬餘字。92 篇外,卷1前面的《雜說》,大多數研究者認為非賈書原有,此篇中有關於蘿蔔、萵苣等內容,即非原書所有,不再引用考據。卷1為總論、耕田、收種和種穀;卷2,為各類主糧作物,如谷、黍、豆、麻、麥、稻、瓜、瓠、芋等13 篇;卷3,包括葵、蔓菁、蒜等蔬菜12 篇,還有苜蓿、雜說各1 篇;卷4、5,總論園籬、栽樹2 篇,果樹12 篇,伐木1 篇等,共25 篇;卷5,為家畜、家禽和養魚;卷7 是貨殖、塗壅各1 篇,釀酒4 篇;卷8、卷9,主要為農產品加工,包括釀造醬、醋、豉及食品的調製和儲藏22 篇,還有煮膠,制筆墨各1 篇;卷10 為「五穀果蓏菜菇非中國物產者」1 篇,引載了100 多種有實用價值的熱帶、亞熱帶植物和60 多種野生可食植物。
賈思勰老先生可謂是中國飲食界和農學界的第一個大神級人物,現利用這部神級作品詳細談一下南北朝時期中國人吃方面的發展。參考書目主要為西北農業大學石聲漢先生著的《齊民要術今釋》一書,粗黑體為《齊民要術》原文。
鄙意曉示家童,未敢聞之有識,故丁寧周至,言提其耳,每事指斥,不尚浮辭。覽者無或嗤焉。正如賈先生在序文最後所言,這個考吃小系列由於本人水平有限,錯誤甚多,還要請大家看到了不光要笑,還請多多指正為是。
第一卷屬農學範疇,咱們從卷二開始說,卷二各篇中列出的主糧作物有:谷,稷也,名粟,也就是小米。黍(糯黃米)、穄(不糯黃米)、豆、麻、麥、稻、胡麻。
值得一說是在書中豆已經分二類,大豆與小豆。白豆(黃豆)和黑豆屬於大豆,還有高麗豆、燕豆、豍豆(蛾眉豆,我們這用來包粽子)。小豆中有綠豆、紅豆、白豆、豌豆、江豆(豇豆)。其中豌豆在漢代隨著印度佛教一起傳入中國,品種為小粒豌豆,那時人們還不食莢,只吃豆粒。
青稞麥。〔治打時稍難,唯伏日用碌碡碾。〕右每十畝,用種八斗。與大麥同時熟。好,收四十石;石,八九斗面。堪作(麥+丐,即炒麥)及餺飥,甚美。磨盡無麩。〔鋤一遍佳,不鋤亦得。〕
從「磨盡無麩」這句來看,書中的青稞麥就是現代的青稞。青稞,大麥屬,子實成熟後穎殼分離,籽粒裸露,有個形象的名稱叫作裸大麥。說明南北朝時代中原地區也有種植,現代中原地區已不再種植,只在我國西藏、青海及四川、雲南、甘肅部分高海拔地區作為主糧作物。
青稞
卷二中的瓜類蔬菜有瓜,瓠子,冬瓜,都是中國原有蔬菜,但多了個茄子。
大小如彈丸,中生食,味如小豆角。 這句是書中茄子的大小,吃法(中字意為可以供)和味道。有位張大師的養生秘法原來是跟這學的^_^,不知是看了書還是撞上了,不考。茄子原產地的是印度,傳到中國也應該是佛教東傳的結果,不過傳來的茄子還是很小個的圓茄,要長得像中國男人一樣長還要再過幾百年,才有長條型的茄子出現,現代在泰國還有這種小個的茄子。
泰國小圓茄
卷二的還寫了中國原生的各種芋,其中產量最高的是有百果芋,魁大,子繁多,畝收百斛。種以百畝,以養彘。按芋可以求饑饉,度凶年。今中國多不以此為意,後至有耳目所不聞見者。及水、旱、風、蟲、霜、雹之災,便能餓死滿道,白骨交橫。知而不種,坐致泯滅,悲夫!人君者,安可不督課之哉?
東漢及南北朝時十斗為一斛,一斗禾穀重量為現代27市斤,百果芋畝產百斛,扣除空隙和泥皮,畝產約二千斤,算是紅薯沒有引用中國之前單產非常之高的一種糧食作物,難怪賈老先生要長嘆一聲「人君者,安可不督課之哉?」現代何家慶教授推廣魔芋亦是此理,都是為是中國農民能吃飽過好。百果芋查不到是何種芋頭,放上何家慶教授工作圖一張,向心目中真正的人民英雄致敬。
何家慶教授
卷三主要是蔬菜和調味用草本。依次羅列為葵菜、蔓菁、蒜、薤(藠jiào頭)、蔥、韭、芥菜、蘭香、芸薹、胡荽(元荽)、荏(白蘇)、蓼(水蘇)、紫蘇、姜芥(芥辣)、姜、蘘荷(現僅作藥用)、芹(水芹菜)、蘧(沒走字底)、苜蓿。
薤,藠頭,和蔥是一科,主要吃地下的鱗莖,我們這一般用來腌制,味有酸甜,酸辣,微酸幾種,口感爽脆,作得好的嚼起來嘎嘎有聲,實是佐餐開胃的好東西,附圖一張。
酸甜藠頭
蘭香者,羅勒也;中國為石勒諱,故改,今人因以名焉。且蘭香之目,美於羅勒之名,故即而用之。作菹及干者,九月收。〔晚即干惡。〕作干者,大晴時,薄地刈取,布地曝之。干乃挼取末,瓮中盛。須則取用。
蘭香是中國古代一種略有薄荷辣味的香草,當時作腌菜和調料用,現代亦作藥用。
蘭香、羅勒
芸薹即油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莖葉,原產中國,顏色深綠,幫如白菜,屬十字花科白菜變種。我們這叫菜花,有綠紅兩種,是冬季除大白菜外的主要蔬菜,掐取開花旁枝的嫩莖葉食用,炒食或火鍋都是鮮甜嫩綠的妙品。
芸薹
接下說三個蘇。荏:白蘇,當時取籽榨白蘇油,食用或作油布;蓼:水蘇,當時取苗作腌菜,現代僅作藥材;紫蘇,香菜調料,吃魚和膾用作調料,現代也是吃魚時調料之一,山東大量出口給泥轟人,他們抄去時間太長,改不了口了。同時還有姜芥,即芥辣,也是泥轟人吃魚時少不了的傢伙。
蘧(沒走字底),就是苦菜,即苦蕒菜,先秦時期的荼,前文有介紹,不綴。
苜蓿:春初既中生啖,為羹甚香。中國人拿嫩苜蓿當菜吃此書有載,時間可能還稍有提前,大概在東漢時期。
卷四為講的是果樹依次為棗、桃、櫻桃、葡萄(蒲萄)、李、梅、杏、梨、栗、榛、柰、林檎、柿、安石榴(石榴)、木瓜。
書中關於桃講了一種桃酢(醋),作法是:「桃爛自零者,收取,內之於瓮中,以物蓋口,七日之後,既爛漉去皮核,密封閉之。三七日酢成,香美可食。」味道應和現代的蘋果醋差不多,香味該是桃香,不知現代有沒有企業開發一下,也算是傳承文明。
葡萄(蒲萄)廣志載:黃白黑三種。這三種葡萄大家都吃過罷,不多介紹,只要了解南北朝就有這三種葡萄就行。
梅和杏是一科一屬,區別是梅,花早而白;杏,花晚而紅。書中載有一種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這種白梅想必大家都吃過,九制話梅呀。
書中寫到梨時介紹了插梨法,也就是嫁接法,屬農學範疇,不考。
栗與榛,栗就是板栗,榛是榛子。榛子就是電影冰河世紀那隻可憐的松鼠永遠在追逐的那個堅果,我們這有種特色豆腐就是以榛子為原料,味道很香,切片炒和豬肝一個樣,市面沒有賣,都是自家作。
冰河世紀里追榛子的松鼠
柰與林檎,小個就是柰,大點就是林檎,都是中國原產蘋果的一種,前文有介紹,不綴。
柿子:「柿熟時取之,以灰汁澡再三度,干令汁絕,著器中,經十日可食。」石灰水泡生柿子的吃法,傳下來一千五百年了,我們一直都用它,好用。
木瓜,古稱楙,中國原產水果。這個木瓜是不是現在大家心目中那個木瓜,是一種薔薇科的木瓜海棠結的果子,和現代超市的南方水果木瓜很像,《詩經國風衛風木瓜》中說的就是這個木瓜。書中記載的吃法是這樣的:「 欲啖者,截著熱灰中,令萎蔫,凈洗,以苦酒、豉汁、蜜度之,可案酒食。 」附詩一首,附圖兩張。現代的木瓜是番木瓜,明代自東南亞傳入中國南方開始種植栽培。
《詩經國風衛風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木瓜海棠花
木瓜海棠果
卷四還說了兩種調料椒和茱萸。
椒就是花椒。茱萸:食茱萸也,山茱萸則不任食。候實開,便收之,掛著屋裡壁上,令蔭干,勿使煙熏。〔煙熏則苦而不香也。〕用時,去中黑子。〔肉醬、魚鮓,偏宜所用。〕
食茱萸
最後隨便從最後一卷中提出兩個當時開發中國南方發現的水果。
《臨海異物志》曰:「楊桃,似橄欖,其味甜,五月、十月熟。諺曰:『楊桃無蹙,一歲三熟。』其色青黃,核如棗核。」自東晉偏安江南,和嶺南地區開始交流,楊桃這種漂亮的嶺南佳果也開始進了中國人的食譜,同時它也是殭屍殺手,用得好比豌豆射手強。
《臨海異物志》曰:「梅桃子,生晉安侯官縣,一小樹,得數十石。實大三寸,可蜜藏之。」楊梅,生於中國的華南華東地區,原生中國水果,河姆渡遺址即發現楊梅屬花粉,現代也是浙江種植最盛。這陣正是楊梅上市的季節,鮮紅酸甜的楊梅啊,不吃到把門牙酸倒不算過癮。同志們,流口水了沒有,要不要在回家路上稱上兩斤!
最愛的水果楊梅
※魚香茄子就算沒有魚,也一樣鮮美好味
※老婆這樣做茄子,葷素搭配有肉少油超級下飯,朋友都說是道硬菜
※茄子這樣做超好味 口感滑嫩又入味
※菜譜:肉末茄子的做法 這樣做出來的超入味
※教你最新的茄子做法,看一遍就會,端上桌家人吃的舔盤子!
TAG: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