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STEAM教育(三)
「
目前,STEAM在中國教育領域呈方興未艾之勢,然而其概念之新,以及對課程開發的深度要求,令很多家長甚至教育從業者都只聞其名,未解真相。為了從多方位了解STEAM的理念和實踐方法,《菁kids》採訪了奕陽教育總經理張守禮、奕陽教育教研院敖曉會,科界教育(TechTrek)創始人Jordan Hung,阿特黎爾法國藝術學校創始人Marianne Daquet和阿特黎爾創客實驗室負責人Sebastien Thomas,力求從多個角度解讀和呈現我們身邊的STEAM教育,本文為第三篇。
」
采/文:阿褚 編:曹新星 圖:受訪機構提供
「我並沒把我們在做的事情冠以STEAM理論的帽子,但我們在做的,毫無疑問是和STEAM目標相同的事情。我們所做的一切,是為了讓孩子在未來擁有幸福的能力,讓他們可以自由隨性地創造,讓他們在未來可以握有主動權。」阿特黎爾法國藝術學校的創始人Marianne Daquet說。
這位充滿熱情和感染力的女士,接受採訪時笑聲不斷。她深信「每個靈魂天生就擁有藝術的靈感,教育所要做的,就是保護並激發出每個人內在的藝術靈性。藝術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自由和快樂。」Marianne在法國時就從事過兒童藝術教育,來到中國以後,對於這裡與法國截然不同的藝術教育方式並不適應。五年前,她遇到了諾一和霓娜的媽媽Anais,志同道合的她們共同創辦了阿特黎爾藝術學校。
我剛到達工作室的時候,他們剛剛完成全天的夏令營課程,孩子們做了一半的手工作品散放在工作室里。在工作室寬大的木製工作桌下,有很多孩子們打造的腳輪木箱,拉出來就是凳子,掀開蓋子,孩子們可以把自己的書包或冬天的外套放在裡面。在阿特黎爾,你會有個這樣一個感覺: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自己做出來。
這個感覺除了源於滿牆陳列的藝術作品,更因為阿特黎爾有個屬於自己的「開放創客實驗室」(Fablab),這是兩位藝術家與一位工程師一起打造的。20世紀90年代初,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開創了「創客實驗室」的概念,它為公眾提供工作場地和工具,每個人都可以在此做實驗、學習或工作。全世界的創客實驗室還組成了一個會議平台,促進思想的交流、合作和創新。
創客實驗室創始人之一,前核能公司工程師Sebastien Thomas認為,人人都應該可以隨時動手製作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他說:「學習是一個終身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永遠離不開動手實踐。」因為他在北京沒有找到供所有人使用的開放創客實驗室,於是決定自己成立一家。
在阿特黎爾的創客實驗室里,陳列著3D印表機、激光切割機等一系列工具和電子設備。要知道,在成立創客實驗室之前,這些設備大多擺放在Sebastien這個科技控的卧室里。在實驗室的開放日,創客或者業餘愛好者可以用場地或者機器做自己的項目,他們還會為兒童和成人提供相關的常規課程。
一天,兩個法國男孩Paulin和Come來到創客實驗室,他們告訴Sebastien:「我們有個項目,我們打算用實驗室的設備做把光劍,你知道,就是星球大戰里那種。」Sebastien聳聳肩說:「好吧。」雖然他也不知道這個主意能走多遠。他教會孩子們如何使用3D印表機的模型軟體CAD來設計光劍的護手,還提醒孩子們「做護手時需要考慮到它是否能容納下阿爾杜伊諾微控制器和電子零件」(這樣才能閃光),護手的設計還必須能夠承受一定重力,哦對了,還要有放電池的地方。」孩子們還要學會切割各種器材,組裝電子零件並編碼,還要把光劍和護手焊接起來……兩個男孩利用業餘時間,埋頭工作了一周,當光劍的光柱(小燈泡)閃亮起來時,孩子們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所有人都為之驚嘆。
「科技是一種工具,我們負責教會孩子使用工具,同時給他們空間,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項目。」Sebastien說。
「很多時候,事情的關鍵是我們要相信孩子內在的創造力,並給這個力量空間成長。」Marianne說,「我們的課程設計是基於項目的,或者是一場探究式學習。比如,這周我的夏令營主題是馬可·波羅的中國之旅。於是,我們所有人都跟著馬可·波羅的腳步,來了一場虛擬旅行。」
Marianne指著牆上複雜的航海地圖告訴我,「孩子們要學會看地圖,這樣他們才能了解馬可·波羅的路線。沿著他航行的路線,我們在他停留過的每一個地方都駐足停留,探討這個國家的特色,以及其代表性的藝術作品等等。我們給孩子看那個時期這些國家的藝術作品,來打開孩子們的視野,讓他們了解到世界歷史的變遷。我們還會用故事來引領孩子的興趣,比如,我們會一起討論為什麼馬可·波羅要來中國?孩子們都很有熱情。五天之後,他們會動手做一個立體的小沙盤,用來展示馬可·波羅走過的路線與足跡。」
「在阿特黎爾的每節藝術課上,我們都會向學生傳遞建立在藝術史基礎上的各種圖像,以及由主題和技巧構成的清晰框架;用開放的討論激發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如果學生不知道怎麼做,我們的老師不會告訴他怎麼做,而是引導他們找到自己解決的方法,從而讓他們收穫自信,為獨立完成目標而驕傲。在獨特的創意環境中,孩子們將成長為有智慧的成年人,他們能用創意的工具思考他們所居住的世界。」
「科技與藝術是無法割裂的,藝術具有讓科技活起來的能力。如果科技可以改變世界,那麼藝術加科技,就可以改變人類的生活。」Marianne大笑著說,「在我看來,面向未來的教育,無論你是不是給它冠以STEAM之名,教育的核心都是圍繞著『人』。我們要做的只是打開孩子們的眼睛,改變他們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方式。」
國際教育|家庭生活|社區活動
點擊展開全文
※深度解讀STEAM教育(二)
※深度解讀STEAM教育(一)
※我們為什要談創新教育?
※《菁kids》9月刊新刊導讀
※訪啟明星雙語學校圖書館
TAG:菁kids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