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中南文稿——寫字要刻意嗎?以及精美臨帖作品
盧中南文稿---寫字要刻意嗎?
盧中南
最近從一本雜誌中讀到某名家和記者談自己寫字,坦言他不怎麼臨帖,讀字、看帖比較多,在哪看到好字,就會下意識在手上畫。他還說這不是刻意練,要刻意練最後就成人家的樣子了。這位先生是當今文壇大家,我也喜歡讀他的書。他說的寫字不怎麼臨帖,並不是說他根本不臨帖,因為他還是看帖,看到好字還練習。也就是說他寫字訓練還是有所依從和仿效,是想要把字寫好的。他是聰明人,然而採取的是「笨」辦法。「聰明」,是通過耳聽、眼看以及心裡感悟進而指導實踐;「笨」,是手練,是學習的具體實踐。你見過光心裡想、眼睛看而手不練卻能把字寫得好看的人嗎?
寫字如果不經過學習訓練,恐怕是寫不好的。我們每天都在寫著不同內容的字,但是,只要學習和臨帖就會有收穫,哪怕只是一個字。其實,只要有心注意觀察,走在大街小巷上,或者無意在某雜誌的封面上,看到一個讓你眼睛一亮的字、會讓你多看幾眼的字的時候,能夠記住它,就是學習了。書法創作必須做的臨帖和看別人寫的字都是學習,沒有人生下來就會把字寫好。
記得前些年,向歐陽中石先生請教寫字問題時,他曾經對我說過,學寫字,把別人的好東西部變成自己的,你就是最聰明的。這是非常到位的話。「集眾長而成一美」,向別人學習了好東西之後成為自己的,就是敢於學習實踐,善於學習實踐的過程,就是消化吸收、學用結合的過程,就是改變面貌、不斷出新的過程。不僅寫字需要這樣,我們生活實際中間都應該如此。
同樣是寫字訓練,由於標準不一樣,目標也會不一樣;即使都是出於想寫好字的願望,因為標準不一樣,採取的做法也不會相同,有人臨帖,有人可能就不臨帖而看帖。至於寫字所謂「刻意」或「不刻意」,其實這是個人審美追求使然,取決於個性標準。因為誰也不願意讓人們總說他的風格像某個人的樣子而沒有自己的個性。
要想把自己的字寫得好看又不像別人的字,也不是什麼難事。因為,字好看不好看,主要還是看是自己說了算還是眾人說了算(不想讓別人看又當別論)。一種情況是自己認為好看又不想寫成像別人,眾人不認同;一種情況是自己和眾人都認為好看又不太像別人。我覺得後一種比較好,因為字寫出來不僅要給眾人看,終究還是要讓眾人覺得好看。不想寫成像別人的字,又寫出自己的個性,同樣也不是自己說了算。
世界上每一個人寫的字都是自己的(文盲不算),就像雙胞胎也不會是完全相同,沒有兩個人的字一模一樣。即使學得再像別人,也還是你自己的。昨天不是這樣寫,而學了古人的字,今天這樣寫了,這本身就是自己新寫的。《論語》中記載著孔子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經常學習舊的、過去的知識,可以知道什麼是新的了。但是如果連什麼是舊的、古人是怎麼寫的都不知道,那又怎麼能夠寫出新的呢?當然可以不學習古人的字而自己寫,也許寫出來是自己的面貌。可那會是什麼樣子就不好說了。
想讓眾人承認自己的風格,問題不在於像不像別人的樣子,重要的是學別人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學習別人的長處是為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形成自己的風格,那一定要刻意。如果不刻意,那怎麼把別人的長處學到手,變成自己的呢。不學習別人的長處,自己不會進步。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成功的經驗也證明了這一點。每一位成功的書法大家都概莫能外。向別人學習必須要「刻意」,比如吸收別人的東西要分析是否適合自己,每個人的天賦、素養、閱歷、脾氣秉性不盡相同,不可能完全一樣。需要遍臨諸家,融會貫通,博採廣取,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刻意」的是只學一家,容易丟失自己的風格和特色。比如學寫楷書不能只臨摹和練習楷書,還應該臨習其他書體,行草篆隸都要涉獵,都應該認真地臨習。更不能獨宗一門,寫歐陽詢就不寫顏真卿,寫《九成宮》就不臨《虞恭公》,不能片面化,不能單打一。「刻意」的是轉益多師是我師,既不失傳統經典技法和精神,又保持不同於前人的審美取向和品味。在從師的同時,要結合自己的審美取向,重新發現傳統經典中的元素,從新的角度認識傳統,在書寫和創作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懷,寫出適合當代人的審美情趣和品位的作品。
書法學習是在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活動,必須尊重科學規律和藝術創作規律。從人類認知活動的本質和特點的反映來看,這也是我們對書法藝術自覺認識的成果。
金書《蘭亭序》
《歐陽詢書陀羅尼咒》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