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荊州典故 李白與青蓮閣

荊州典故 李白與青蓮閣

相傳,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曾在此巷青蓮閣內住過,青蓮閣雖已泯滅,然青蓮巷名卻被沿用了一千二百多年。

唐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25歲,風華正茂。他懷著對祖國名山大川的無限熱愛和對仕途的美好憧憬,離開故里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這年秋天,他下渝州、出夔門、穿三峽、經宜都,來到了位於長江中游的「三楚名鎮」沙市。

唐代,沙市隸屬於山南東道江陵府江陵縣。李白此番出蜀,是他生平第一遭遠遊,而沙市則是他逗留的第一個站口。在這裡,他尋師訪友,廣為交遊,就中以同年近八旬的著名道士司馬承禎(字子徽,別號「白雲子」)的奇遇,最為難得。事後,李白特地用寓言寫了一篇《大鵬遇稀有鳥賦》(即《大鵬賦》)。文中,李白以「大鵬」自比,而以「稀有鳥」喻司馬承禎。他用「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征」的激昂詩句塑造了大鵬舉翼遨遊太空的藝術形象,深刻地表現了詩人不同凡庸的性格、氣概和抱負。從此,李白駐足荊楚,「蹉跎十年」。在這段時期內,他留下了《江上吟》、《荊州歌》、《渡荊門送別》、《上韓荊州書》等千古流傳的著名篇章。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而受到株連,被問罪流放夜郎(今貴州省銅梓縣)。途中,在四川夔州(今奉節)適逢大赦獲釋。他猶如大鵬掙脫樊籠,又展翅翱翔于海闊天空。他歸心似箭、欣喜若狂,立即乘船順江東下。膾炙人口的詩篇《朝發白帝城》就寫於這次歸途中。所謂「千里江陵一日還」,正是指他從奉節乘輕舟、順急流、渡險灘、越萬山,只用去一天的時間就到達了江陵的門戶沙市。

從公元725年到759年,三十多年之間,唐王朝經過「安史之亂」,已從興盛走向衰落。這時的李白,也是年過半百,其間經歷了「賜金還鄉」和「流放夜郎』的兩次重大挫折。此番再次來到沙市逗留,可謂舊地重遊,然而江山依舊,人事俱非。時逢重陽佳節,李白赴友人之約,前往荊州城外的龍山落帽台,登高賞菊。他見物思人,觸景生情地寫了一首五絕《九日龍山飲》:「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翌日,又赴友人之宴,寫了另一首五絕《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罷.今朝又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詠物喻人,言淺意深,可謂李白一生仕途坎坷的寫照。

李白生平兩度漫遊沙市,並居留多時,對沙市懷有深切的情意,《荊門浮舟望蜀江》一詩足可證明:「江陵識遙火,應到渚宮城」。一千多年來,沙市人民對曾有李白這樣偉大的詩人在此寓居並留下不朽詩文而感到自豪。由於李白自號「青蓮居士」,遂有此巷名。青蓮巷一名的流傳充分表達了沙市人民對詩人的懷念之情。

千年古巷——青蓮巷

李白詠荊州(詩三首)

荊州歌

白帝城邊足風波,

瞿塘五月誰敢過?

荊州麥熟繭成蛾,

繰絲憶君頭緒多,

撥穀飛鳴奈妾何!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江上吟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

美酒樽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

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荊州記憶 的精彩文章:

TAG:荊州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