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公司的一年半
1、創業二字之所以加了雙引號,是因為似乎在當下能稱其為創業的往往是那些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卻不斷夢想改變世界的人。而對於諮詢這個行業來說,無數珠玉已成,看起來好像並沒有什麼想像空間和創新之處,或許對我們更合適的稱呼是小微企業。
2、但我還是更喜歡用創業定義自己。坦率的說,我始終覺得創業是一種心態而無關乎規模或是其他。在這個迅速變化的世界裡,每個人都嚷著未來已來,用諸多的名詞和概念給予自己安全感,卻並不一定真正了解這一切意味著什麼。我們只知道它會帶來巨大而深刻的改變,而在改變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是篳路藍縷的創業者。
3、創業本身就已經足夠艱難,而對於諮詢公司來講可以說是難上加難了。畢竟這一行當往往極度看重履歷、經驗和名聲,也不乏有企業只是來找家外部公司做做樣子,那麼有時候這家公司叫什麼、高大上的光環、乃至是第三方的存在往往比他真正能帶來什麼更為重要。
4、同時,基於當下的運作模式,市場整體規模只能也只會有溫和的增長。而客戶本身也在不斷成長,越來越多的高能力人才源源不斷進入,在信息更為通暢流轉的世界裡知識的獲取也變得更為容易。這就意味著我們其實面對著更細分的市場、更激烈的競爭,和更易被取代的風險。
5、在這樣一個行業里,在強敵環伺之下,即便作為普通搬磚小妹,我每天也能感受到艱難之意。我們缺人,卻又很難招到合適的人,而這很容易就導致有很多想做的、需要做的事情無法去做,甚至是惡性循環;我們缺(作為公司整體)的積累,即便合伙人們足夠牛逼,卻肯定無法面面俱到,事事周祥,必然是有諸多放棄和漫長的等待。
6、那麼一個組織到底為什麼能發展壯大乃至長久存在呢?說到底不過是那句老話,所謂為客戶持續的創造價值,這也是支撐我的根源。對於我司,我們更容易靜下心來去思考到底做了什麼,又做出來了什麼,反而更容易在諸多迷惑里找到自己的定位。我們總有自己堅守的價值理念,也因此能夠保持信心和期待。
7、不管是對於人還是對於組織,活在當下很容易,但長遠的活著、活的越來越好則是困難的,因為這要求不間斷的學習和成長,還要求學得快、學得好。因此這必然是累的,甚至會讓人陷入長久的壓抑與不安。偶爾踏出舒適區是挑戰,長久頻繁的踏出舒適區可能就帶來恐慌。但我們必須這麼做,即便不知道將要面對什麼,也不明了這一切究竟會走向何方。
8、當然,諮詢工作本身也是挑戰。管理學和經濟學一樣,都試圖找到複雜事物的本質規律。然而我們也知道過度擬合永遠是逃不開的問題。一個組織何以成功與一個經濟體何以發展的「道理「都是極其簡單的,但落於實踐卻是難上加難,甚至到處是坑。批判是容易的,做事則是困難的,當實際的問題真正擺在你面前,我們又如何給出判斷和意見?我們又要去哪裡找到方法?我們又如何確認方法的有效性?
9、但學習和思考帶來的成就感也是無可替代的。我曾經也迷戀光環和平台,幻想高大上的生活指南,但是形象工程畢竟是形象工程,屬於平台的和屬於自己的永遠是兩件東西。正因為基於平台養尊處優的可能性消解了,「人」的價值才被格外的凸顯出來。畢竟再難的事情總有解決的辦法,也總會有了結的一天。在反覆的從無到有之間和經歷其中的折磨困頓之後,總會帶來奇妙的改變。
10、說回我過去的找工作經歷,其實我從來都不擅長一輪一輪的、需要大量淘汰的面試,在各種群面里即便刷遍面經也基本沒有成功過。當一個崗位有幾千份簡歷時,每個人的面孔就自然模糊了;當每個人只有三分鐘展現自己時,誰又能記得住誰來?所以依然記得校招季整個人的焦慮和自我懷疑,因為在眾人之中你如此「平凡」,或者說,沒人需要或有必要關心你的「不同」。
11、有人說,大公司找它需要的人,而初創公司找需要它的人,大概也就是這個道理了。過去的一年半,我從所有困惑不安里收穫的是逐步形成的思維方式和日漸堅定的三觀,也可以說是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更幸而保持著依然蓬勃的好奇心和尚且足夠的自由與動力。但最大的夢想無外乎是作為個體的人,與團隊和組織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相成就吧。
題圖credit to某資本主義國企員工,感謝他非常精準的理解,真是不知道比我高到哪裡去了。
TAG:高天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