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越洋而來的企領裝士官服

越洋而來的企領裝士官服

本文作者黃強

清朝末年,封閉的國家開始受到外來文化的侵蝕,一方面不少傳教士來到中國傳教,傳遞西方文化;另一方面一些青年學生飄洋過海到西方或東瀛留學。日本因為鄰近中國,自明治維新後,發展很快,國力大增,受到中國的注視,因此留學日本尤其受到思想激進人士的歡迎。

翻開近代史,去日本留學的知名人士有很多,蔡鍔、秋瑾、鄒容、魯迅、周作人、蔣百里、李烈鈞、徐樹錚、張紹曾、蔣介石、戴季陶、何應欽、閻錫山、郭沫若、郁達夫、許壽裳、蘇步青等,學軍事、文學、科技等各專業的都有,人才濟濟。還有一些人是進行推翻清朝政府而流亡日本的。

1902年1月,在南京讀書的魯迅(周樹人),從礦務鐵路學堂畢業,獲得官費留學資格,3月21日回紹興探親的魯迅回到南京,去江南水師學堂與二弟周作人告別之後,從下關碼頭登上了日本輪船大貞丸號,輪船駛向上海,駛出長江口,駕駛向了日本。

【圖332,魯迅1904年4月東京與弘文學院畢業照】

清政府首次派遣到日本留學是1896年6月15日,只有13名留學生。到了1903年留學日本形成了高潮,每年都有千餘名中國人赴日本留學。魯迅等一批學生留日歸來,日本的學生裝(企領裝)成為一種時髦的服飾,穿著者儘管無法與長袍馬褂相比那麼多,然而代表了一種階層或一種年齡段受教育人群的服飾,孫中山創立的中山裝就借鑒了企領裝。

【圖333,孫中山企領裝】

另外,經歷了明治維新的日本的軍事實力與日俱增,不少尚武的青年紛紛進入日本士官學校學習,近代歷史上著名的軍事人物蔣介石、何應欽都曾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他們也帶來了日本士官軍服。

東瀛的企領裝、士官軍服有個特點:衣領較高,卡在下巴、脖子處,剛穿時可能有些不習慣,但是高衣領卻使得穿著者自然地抬頭挺胸,顯得精神飽滿。因為這種服裝新奇,走在街上引人注目。

1910年4月南洋勸業會在南京丁家橋盛大召開,時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教員的魯迅親帶師生專程來南京參觀,有「一日觀會,勝十年求學」的感慨。此時的魯迅早已經剪掉了辮子,理著短髮,留著短鬍子,脫去了昔日的長袍,換上了西裝,扎著領帶。

【圖334,南洋勸業會開幕式】

清代南京的地位遠不如明代的南都,時尚的潮流轉向了原本屬於江蘇的上海。儘管匯文學校、明德學堂、金陵大學等教會學校落戶南京,其服飾風尚雖有西風吹入,但是尚未形成大氣候,西風東漸西式服飾,以及東瀛風格的服飾只屬於一個特定的階層,並不是南京人的主流服飾風尚。

說明:本文系企鵝號簽約作者黃強原創作品,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授權微信njhuangqiang。

黃強,字不息。服飾史學家、金學家。研究涉及中國服飾史、置業經濟史、民國史、南京地方史、明清小說等方面研究,均有著作出版。已出版《另一隻眼看金瓶梅》《南京歷代服飾》《消失的南京舊景》《文人置業那些事》等著作15本。

黃強著《金瓶梅風物誌》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將推出200冊簽名鈐印毛邊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強服飾史 的精彩文章:

清代打壓漢族男性對漢族女性服飾限制較小
清代平民服飾長袍馬褂流行風
西風東漸帶來中國服飾的巨變
清朝剃髮留辮馬蹄袖對漢族服飾的毀滅
女為胡婦學胡裝 唐代何以盛行胡服

TAG:黃強服飾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