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雲水禪心:無客不東坡

雲水禪心:無客不東坡

文/聖玄

每一個走進這個小院子的人,都會感嘆,在城市裡竟有這麼一片幽靜的天地。

沿著樸素的小徑,最深處的「擇木堂」更讓人狂心頓歇。這個逼仄的小庭宇,住了十來個出家人,還臨時充當茶室、會議室、禪堂、辦公室……匆匆來去的人偶來參訪,卻難得體會這裡生活的味道。

師資授受的啐啄機宜、同參策勵的廓爾忘言是最值得珍惜的日常,這裡的一池清水映照著寒暑遷流,而觀世音菩薩默然的凝視讓人心安。

我搬到擇木堂樓上這個房間時,是因為寺院尚在建設,八十年代建設的水泥房實在擠不下這麼多人,搬到這個夏熱冬涼的房間打地鋪,偶一抬頭便能看見月亮剛好爬上了天窗,抑或是聽見雪花敲打著瓦片的簌簌聲。

常常有人揣著對生活的憂慮走進這裡,也有人懷著風月漫酬的詩情走進這裡,還有人帶著對佛法的嚮往走進這裡……觀世音菩薩肅穆而柔和的眼神總能在我們闖入這篇天地的第一個瞬間給我們溫暖的啟示。有時候客人坐下,或是焦急或是浮躁,一杯清茶總能安定下來,是禪的攝受力。

客人很愛談「禪」,禪是什麼,師父總是耐心地聽完那漫天的思緒,我卻想起慧公老和尚的一首小詩——「公案從來未易評,隔靴搔癢語頻頻,徒將知解誑良輩,夢裡人教夢裡人。」

師父耐心聽完客人的話,為他倒滿一杯清茶,卻不緊不慢說起了宋代東坡居士到安國寺參禪的故事——

元豐二年十二月,蘇軾因為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他剛剛到黃州的時候,「舍館粗定,衣食稍給,閉門卻掃,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此時的蘇軾在黃州的東坡躬耕,檢點自己,他發現了自己從前的過失,「從來舉意動作,皆不中道」。於是喟然嘆曰:「道不足以御氣,性不足以勝習。」用今天的話說,他的學問知見已極,可是煩惱習氣的小尾巴總是不自覺地現行,故不「中道」。

在城南安國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蘇東坡間一、二日輒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在東坡這裡,禪的正行是靜坐觀心、求諸於己的省察。《黃州安國寺記》記載了他參禪的悟境——「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凈,染污自落,表裡翛然,無所附麗」。

真正的禪意是粉碎張揚的「自我」,於生活的當下直指無我的空寂。

五台山供燈共修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覺 的精彩文章:

TAG:禪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