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設計心理學分享會

設計心理學分享會

2017年9月11下午,一場關於心理學的設計分享會在成都築焱建築設計工作室成功舉辦!此次分享會特地邀請到了知名應用心理學博士黃信景、以及謝輝、靳泰果、廖晉南等數位設計師蒞臨現場,從心理學出發,展開了關於「人居環境設計與人的心理反應」的分析與探討,以下為AXD空間藝術為您帶來的現場報道。

黃信景教授首先闡述了分享會的主題:「調和人與環境的關係」,這種關係與我們所生存的國度有關,與東方美學有關,因此延伸出了副主題:「東方意境美學系統下的人居環境設計」,他希望站在東方的中國人的傳統的角度,重新審視接下來要開展的室內設計哲學,以及設計師們所聚焦的設計焦點,我們最終要解決什麼問題?是這次分享會他想帶來的啟發。

我們需要在今天分享會的一開始必須明確或者建立一個統一的認識和概念:一切設計都是圍繞「人居環境」所展開的企化行為,其中有三個關鍵詞:一切設計、人居環境、企划行為。

什麼是人居環境?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其實就是說一切設計的產物都是為了人們的生活內容去服務的,為了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有趣而存在的,它不由設計決定的,而是由人們的生活所決定。是我們需要讓自己的生存狀態變得有趣,所以在我們的身邊需要存在一切被設計過的事物。

企划行為,讓生存變成生活的這個設計應該遵循一種什麼樣的規律,去開展設計行為呢?要遵循的是企划行為,企是企圖,規是規劃,在設計這件事上,企划行為指的是一個設計師的設計過程,說的深刻一點就是一個設計師開展設計之初,必須清楚和明確你到底是用什麼樣的指導思想讓自己開展設計行為。

其次我們必須明確的概念是:人們為何要使用設計產物?答案在於業主對於生活趣味性和生活區隔性的要求,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滿趣味性,業主內心對於一個設計師的心理期望是什麼?是這個設計師是否可以賦予我這棟房子生活的樂趣。除此之外,還需要我的生活樂趣和別人不一樣,這就是生活的區隔性。

明確這兩個概念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展開關於東方文化、東方意境美學的設計、哲學、思維和行為的分析了。 人類學的研究發現構成當代社會文明的兩大支系——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古希臘文明奠定了西方的文化形態,西方的文化形態背後的美學是形式主義美學,它在做法上在藝術創作與設計創作的做法上,多採用色彩、線條、造型、陳設物的堆砌,所追求的效果目標是一種感官系統的刺激。而東方文化追求的是意境主義的美學,即是在藝術跟設計創作上以人為中心,以主觀的人的視角為中心。它主張空間、景觀、氛圍和陳設物的調和,強調心理情緒的體驗。因此西方美學呈現出來的空間內容往往是以物理客觀的呈現作為藝術表達的手法,刻畫靜態的時空。而東方則是以人眼主觀的捕捉作為藝術手法,勾勒動態的一剎那。

東西方美學系統的差異表現在設計上:西方的設計哲學主張局部空間的感官刺激,以及平面形式的標新立異。而東方設計則強調整體環境的情緒感受,多元關係的和諧共生。在當下,我們的設計師面臨的基本上都是國內的客戶,因此我們更應該從我們東方的傳統的美學上尋找設計的突破口,將設計與人居環境相結合。

最後要談到的就是與設計行為有關的做法,哲學有了——東方的意境主義美學,思路就是調和人與環境的關係,這個關係是什麼?是人性,如何理解人性,如何站在人性的角度把室內設計以行為的方式展現出來?就是我們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

什麼是人性?心理學上解釋人性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理解層面,二是應用層面。我們應該重點了解應用層面的三個因素:心理、情緒和行為。室內設計要不斷喚起業主的慾望,喚起積極的慾望,防止消極的慾望,營造趣味感,防止疲勞,讓業主不斷地在他自己的房子里採取行動去嘗試他想像要過的生活,要不斷地喚醒業主願意在他的房子里產生嘗試的行為,探索生活樂趣的情緒。這是我們在三個層面,在心理、情緒、行為三個層面要滿足業主的需求。

我們未來就要使用的設計關係或者是設計思路就是調和人與環境的關係,而人與環境的關係是人性,要懂得喚醒領地慾望,喚醒人們嘗試動手裝點自己生活的情趣,防止侵略行為。滿足人性的室內設計需要具備的因素分別是結界、間、場、日常與非常。結界是平面,用平面圖規劃事件。「間」是人的立足中心,場是場所,日常指的是普通的生活功能,非常則是生活的趣味性。

當物與物的關係匹配,人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和諧的匹配的物與物的環境空間之下,心理體驗自然而然也變得很和諧,這是我們調和人與物,人與環境做法的最終目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設計師不僅僅是一個做設計的人,而是應用專業的設計道具,幫助對生活有企圖的業主開展生活規劃的提案者。希望我今天下午分享的內容,能讓成都的設計師變成那位生活提案者。謝謝!

接下來,由黃信景主持,與三位成都的設計師謝輝、靳泰果、廖晉南通過面對面「對話」的形式,一同探討了「設計師如何學習更有效」的話題。

黃信景:當下的社會環境中,業主群體與行業內況都處於不斷變化的階段,這些不斷變化的客觀環境促使設計師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和充實自己的修養。那如何學習最有效呢?下面我們來聽聽三位的看法和經驗。

謝輝:多看多聽多想是我的第一個方法。將目光放到外界,去感受和聆聽那些優秀的作品、優秀的設計師的想法和思路,這樣,你才會接受到更多不同的觀點和態度,感受到不同的思維方式之間的碰撞,這樣也便於接納新事物。

思維方式是一個很抽象的東西,每個階段的理解都大相同,所以我認為思維方式對於我做設計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設計到了一定的程度,可能做設計的方式方法已經非常次要了,但你的想法是怎樣的?這很重要。你是如何去介入和做這個規劃的?你怎樣去為他解決問題?這個思維很重要。

廖晉南:我和黃老師一樣都不是設計專業出身,我學的是管理學,但我個人非常熱愛設計,最後也選擇了這一行,對我來說,設計是一門需要長期學習的行業,需要不斷地吸收和接納新事物。

我覺得對於設計來說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客戶的企圖。在我看來客戶企圖是客戶價值觀的一種,是他對於生活和價值觀的表達。我們作為設計師,在一個項目中,既要讀懂客戶的價值觀,也要保留自己的設計價值觀。一個優秀的作品的落地,一定是甲乙雙方的,設計師決定了作品的最低限度,甲方決定了作品的最高限度,我們跟客戶之間一定是共鳴的。

靳泰果:關於學習這個命題,我目前還沒有找到最好的學習方法,只有我自己的一些切身感受。

學習可以分為幾個階段,首先是技術學習,比如在空間色彩、燈光以及用品搭配的材質上,我們都可以先參考或者借鑒一些優秀的設計師的作品,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變成自己的東西,這就是技術學習

另外對於生活的體驗和思考,也是一種學習。一個好的設計師,必定是一個熱愛生活,有趣的人,除了體驗生活豐富多彩之外,還需總結背後生活細節背後可以運用在設計中的思想和創意。

在活動的最後,進行了黃信景老師的新書《不懂心理學,設計會抑鬱》的現場簽售。至此,這場關於心理學的設計分享圓滿結束,感謝此次到場的設計師與嘉賓,再見!

《不懂心理學,設計會抑鬱》簽售會現場

編輯:孫維

AXD空間藝術丨雙月刊

總37期2017 08

生長出來的設計

GIF/1K

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反饋給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XD空間藝術 的精彩文章:

熊鏨:在老建築里捕捉光的前進方向

TAG:AXD空間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