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愛八卦是想看到別人的不幸
TOP1
每天,我都有發圈的習慣,不是為了炫耀或者泄憤,而是我喜歡感悟生活中的一切。有時候就是這樣,靈感突現卻忙於別的事情,回過頭來總是想不起那一刻靈感所在。但發圈也為自己帶來了諸多煩惱,因為朋友圈就像自己內心的一道門,對圈內朋友都是敞開的。可是,總有一些好事者對所發內容揣測、放大、傳播,想想也真是讓人好笑。
我在圈內的狀態就是我的生活,酸甜苦辣,喜怒哀樂,那是一種真實的所在。
是的,從朋友圈既可以讀人,也可以讀心——如果圈中內容是真實的。因為無私密性(除非設置分組可見),圈中的語言、圖片及視頻的確能折射出發圈者的人格與修養。
不過,我的朋友告訴我,他遇到了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大意是他自己比較喜歡旅遊、汽車及夜店,工作之外他的社交圈大部分投身到這些項目中去了。但微信上有單位的領導,因為是年輕人,每次他都會發出一些真實的感受。某天,朋友發了一個圈,配著一張夜店背景圖。沒想到第二天領導因為工作找他,順便對他說了句:「XX,夜店少去,你還年輕,公司正是用人之際,你平時多讀點書嘛。」
朋友一臉懵逼,目送領導離開後,就琢磨了起來,自己是不是得罪了領導,還是哪裡做得不對?越想越心累,可另一方面,我工作兢兢業業,下班之餘的生活是我自己支配,只要不耽誤工作,不違法亂紀,關工作什麼事啊?
朋友對我說,這事之後,單位同事也不再給他點贊了,發個朋友圈也小心翼翼的。因為沒有屏蔽人的習慣,朋友無奈之下每次發圈就要設置分組可見。某天,他的車窗被砸,錢包被盜,屋漏又逢連夜雨,車鑰匙也不知道在哪。於是,他真實地拍了個現場圖,自嘲地發了個圈,不知道因為手抖還是怎麼,編好後竟然發出了,沒有設置誰不可見。
奇蹟也在 這一刻通過朋友圈出現了。批評過的領導與那些平時不點贊或不評論的同事們潮湧般地在朋友圈評論下方問「你的車停在哪兒的啊?」"是不是得罪了誰」「接下來要花不少錢修原裝玻璃吧"......
朋友告訴我,其實他很鬱悶,每次發點陽光的生活狀態他的朋友圈評論如死寂一般,但是要發點自己遭殃的事兒,各種打著「關心」的旗號的八卦問候接踵而至。我笑著告訴他:「其實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還有那麼些人默默地在關注你啊。」
為什麼我們變得越來越不真實,因為我們不敢再用真實直面大家。所以,每個人水很深,也越來越套路。
TOP2
我也遇到過類似情況。比較感性的我會用一些「煽情」的文字表達內心世界,因為前職業留下的「毛病」,喜歡拍圖,一段時間以來因為工作較忙及煩悶的心情毫無心思發圈。
今天早上剛好發了一個不淡不鹹的圈,立馬就有人給我發私信。「你是不是感情不順?」「你是不是分手了?」「你是不是去哪裡療傷了?」我X,一大早上的能不能讓我歇會兒?每天坐在電腦前起草合同,撰寫議案,寫報告,寫計劃......用腦過度,身體不適,沒有用手機罷了,這跟感情順不順有關係?與分手與否有關係?
為了滿足朋友的胃口,我告訴她「分手了」「感情爛得一塌糊塗」「我現在悲傷得連生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了」,奇蹟在這一刻也出現了。這位朋友一個勁兒地說「分手原因是啥?」「我就覺得你們不合適」。「那我該怎麼辦呢?」「那你只有自己療傷了。」「可是我很悲傷啊,不知道該怎麼療...」「哦,那我不知道。」「謝謝你哈,我們感情很好。」「......」
事後,我將這樣的遭遇告訴之前的朋友。笑談中,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越是真實的我們,越不能得到真實的相待。越是喜大普奔的自己越容易得到看客的幸災樂禍。
當然,事物是變化發展的,運動的,一切並非太絕對。我們也要用辯證的眼光去審視這一現象,用普遍的聯繫觀點去解讀它。
基於實際情況,我能動地得出這樣的結論:人,都愛看「出醜」,多數的八卦是想看到別人的不幸,這種幸災樂禍無非是「審丑文化」的一類。其實,多一些審美文化,該有多好。
給我你的故事 你說 我聽
你想要的 這裡都有
歡迎觀臨沂瞬間小屋~
TAG:沂瞬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