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仿摹畫作
張大千仿摹畫作欣賞
張大千(1899~1983年),四川內江人,他出生在四川省內江縣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灣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18歲時,張大千隨兄張善子赴日本留學,學習染織,兼習繪畫。20歲時,張大千由日本回國,寓居上海,曾先後拜名書法家曾農髯、李瑞清為師,學習書法詩詞。接著因婚姻問題,削髮出家,當了一百多天和尚。還俗後,即以其佛門法名「大千」為號,從此全身心致力於書畫創作。
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徐悲鴻稱其五百年來第一人!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對於石濤他尤為推崇,他用了大量精力去學習石濤的繪畫藝術,把石濤的藝術比喻成萬里長城。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他還想到了創新,最後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發展了潑墨,創造了潑彩、潑彩墨藝術,同時還改進了國畫宣紙的質地,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最後成為了一代畫宗。他的治學方法,值得那些試圖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畫家們借鑒。
1918年來到上海後,他與兄長坐海輪東赴日本留學,學習繪畫與染織技術。
1920年回國在上海拜曾熙,李瑞清為老師學習書法。在上海期間他作畫習書,以畫水仙花見長,時人謂之張水仙,同時他開始了以石濤藝術為中心,旁及八大山人、漸江、石溪、唐寅,徐渭、陳淳等人的研習。獲得了石濤專家的美譽。
1936年他被聘為南京中央大學美術系教授,在南京北京等地舉辦個人畫展。藝術趨於成熟,工筆寫意,俱臻妙境,於齊白石齊名,素有南張北齊之稱。徐悲鴻曾盛讚張大千為「五百年來第一人」。
40年代,張大千自費赴敦煌,耗時三年大量臨摹了石窟壁畫,並將之宣傳介紹,使敦煌藝術寶庫從此為國人和世界廣為矚目。從此,張大千的畫風也為之一變,善用復筆重色,高雅華麗,瀟洒磅礴,被譽為「畫中李白」、「今日中國之畫仙」。同時還對莫高窟進行了編號,成為了為莫高窟編號的第一人,為保存文化遺產做了積極的貢獻。
1943年他被推選為中華全國美術會理事。1949年,張大千赴印度展出書畫,此後便旅居阿根廷、巴西、美國等地,並在世界各地頻頻舉辦個人畫展。他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與西畫泰斗畢加索齊名,被稱為了「東張西畢」。他榮獲了國際藝術學會的金牌獎,被推選為「全世界當代第一大畫家」,並被世界輿論稱之為「當今世界最負盛譽的中國畫大師」,為中華民族贏得了巨大榮譽。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太平洋大學特頒贈七十六歲的張大千人文博士學位,從而奠定了他世界文化名人的地位。並在法國會見了畢加索。1976年,返回台北定居,完成巨作《廬山圖》後,不幸於1983年4月2日病逝,享年85歲。
張大千,他不僅是一位最具有國際影響的中國畫大師,而且是一位極富個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其趣聞軼事之多、流傳之廣、影響之大,在中外美術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從大千的藝術歷程看,經歷了「師古」、「師自然」、「師心」的三階段:40歲前「以古人為師」,40歲至60歲之間以自然為師,60歲後以心為師。
早年遍臨古代大師名跡,從石濤、八大到徐渭、郭淳以至宋元諸家乃至敦煌壁畫。60歲後在傳統筆墨基礎上,受西方現代繪畫抽象表現主義的啟發,獨創潑彩畫法,那種墨彩輝映的效果使他的繪畫藝術在深厚的古典藝術底蘊中獨具氣息。有評論家說「國畫家能夠上承古代美術遺產,兼攝世界美術之長,使國畫的技巧、境界向上延伸一步的,在今天,只有張大千」。如果用「三象」來衡量,更能看出大千的過人才華。眾所周知,所謂「三象」是指繪畫藝術在表現手法,即具象、印象、抽象三種。張大千早期從具象起步,中年走到印象,晚年再由印象走到抽象,成功地實現了前所未有的三步跨越,而且每一步都走得十分紮實。
從中國美術史上看,一般畫家能做到具象已屬不錯,成就大的也就停留在印象上,而大千一人通吃「三象」,且聲譽日隆,這恐怕在中國美術史上也很少見。即使從世界美術史上看,一個繪畫藝術家能在具象、印象、抽象上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也是鳳毛麟角。可惜,由於大千1949年離開大陸,大陸藏家對大千晚年潑墨潑彩作品的價值沒有充分認識。原因是這類作品大多為半抽象和抽象,直接導致大千這類作品在大陸並不走俏,相反,早年大千模仿類作品卻很受歡迎。然而,在國際畫壇上,印象和抽象類的作品價格往往很高。拿油畫家趙無極和朱德群來說,他們的抽象類作品價格已遙遙領先於其他寫實和印象類風格的畫家。
仿清代 石濤 弘仁(漸江)
仿石濤山水
仿弘仁山水
仿明代 唐寅 仇英
仿唐寅山水
仿仇英山水
仿元代 趙孟頫 王蒙 錢選
仿趙孟頫高士圖
仿趙孟頫山水
仿趙孟頫換鵝圖
仿元代 趙孟頫柳蔭清弈
仿王蒙夏山高隱圖
仿王蒙山樵淞峰書舍
仿錢選仕女圖
仿錢選貴妃上馬圖
仿北宋
仿趙大年湖山清夏圖
仿宋人山寺圖
仿宋人山水
仿五代董源巨然
仿董源山水
仿巨然山水
仿唐代揚升
仿揚升山水
仿揚升山水
臨摹敦煌石窟自十六國,兩魏,北周,隋唐至元代等歷朝歷代壁畫
點擊展開全文
TAG:林琳國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