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析法國作曲家阿爾康《為鋼琴或管風琴而作的25首前奏曲》

解析法國作曲家阿爾康《為鋼琴或管風琴而作的25首前奏曲》

注釋

踏板鋼琴(pedal-piano)製作起源於十九世紀中葉.鋼琴本身除手鍵盤外,另加入踏板鍵盤,供管風琴手在家中練習使用.1843年路易斯 蕭恩(Louis Schone)在萊比錫為舒曼及孟德爾頌製作過此類鋼琴.舒曼及阿爾坎則是為這項樂器創作過音樂的作曲家.

(阿爾康早期的踏板鋼琴,現存於巴黎音樂博物館)

解析法國作曲家阿爾康《為鋼琴或管風琴而作的25首前奏曲》

作者:樊華

來源:《藝術教育》2013年第11期

【內容摘要】19世紀法國作曲家阿爾康創作的《為鋼琴或管風琴而作的25首前奏曲》,在調性上涵蓋24個大小調,每首前奏曲各具特色,需要演奏者運用多樣化的觸鍵,創造出富於變化的多彩音色。文章旨在解析其整體特點與每首作品的音樂特徵和鋼琴演奏方法。

【關鍵詞】阿爾坎前奏曲音樂特徵鋼琴演奏方法

一、阿爾康的生平

夏爾·亨利·瓦朗坦·阿爾康(CharlesHenri Valentin Alkan,1813—1888)是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法國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管風琴家。雖然現在他的名字不為人們所熟知,但他在世時的音樂成就很卓著。在依據《科林斯音樂百科詞典》編譯的《外國音樂辭典》中關於阿爾坎的條目中寫道:「他的鋼琴演奏才華出眾,6歲即被巴黎音樂學院錄取。成年後,不願從事演奏生涯,寧願以大部分時間從事教學。他是李斯特、肖邦和喬治·桑的朋友,巴黎第一流鋼琴教師,所作鋼琴曲技巧驚人複雜,難度令人望而生畏。他的許多『李斯特式』和『布拉姆斯式』樂思實際比李斯特和布拉姆斯本人的還早。」

阿爾康1813年11月30日出生於法國巴黎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經營音樂學校,姐姐和4個弟弟都從事音樂工作。自幼顯示出良好音樂天賦,6歲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師從齊默曼學習鋼琴,師從杜爾朗學習和聲。阿爾坎學習成績優異,曾獲視唱、鋼琴、和聲、管風琴一等獎。他12歲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20歲憑藉精湛演奏在巴黎上流社會佔有一席之地,25歲和好友肖邦同台演出,受到公眾和評論界好評。但由於性格內向,他26歲(1839年)從舞台隱退,此後曾短暫復出,僅在1844、1845、1853年舉辦過幾次音樂會。在此期間他從事音樂創作、教學及研究聖經和宗教猶太法典,直到1873年60歲時重返舞台,定期舉辦音樂會。1888年3月29日,阿爾康在巴黎逝世。

二、《為鋼琴或管風琴而作的25首前奏曲》的整體特點

阿爾康於1847年創作了《為鋼琴或管風琴而作的25首前奏曲》(op.31)。25首前奏曲在調性上涵蓋24個大小調,第1首和第25首是C大調,其餘23首分別是23個不同調性,而且是大小調交替出現,使前後相鄰的作品在調性色彩上形成鮮明對比。其中16首有法語標題,分別是第3、4、5、6、8、9、10、11、12、13、15、17、19、22、24、25首,其餘9首無標題。每首前奏曲長度不等,第1首最短,僅10小節,第14首最長,共136小節。

三、每首前奏曲的音樂特徵和鋼琴或管風琴演奏方法

第1首:無標題,C大調,4/4拍,緩慢地。每小節節奏型相同,第一、四拍是四分音符,第二拍是三連音,第三拍是附點節奏。音型以弱奏的八度、和弦為主,演奏時要運用臂力,觸鍵應有控制。前半部分右手在持續八度中加入上下行的旋律音(譜例1),演奏時應注意突出,力度為p。後半部分前兩小節力度轉為f,是全曲高潮,之後7、8小節力度變為p,第9小節漸強,最後恢復平靜。

第2首:無標題,f小調,6/8拍、2/2拍交替,很慢地。第一部分是f小調,6/8拍,左手在低音區演奏帶有裝飾音的旋律(譜例2),觸鍵要輕巧,之後右手在中音區重複旋律。第二部分轉到F大調,2/2拍,左手用單音、雙音斷奏強調和聲,右手是多聲部斷奏,其中高聲部旋律帶有舞蹈節奏感。第三部分先後出現前兩部分的音樂材料,最後在ppp的靜謐氣氛中結束。

第3首:標題為《古風》,降D大調,4/4拍,很慢地。此曲具有復調性,開頭在高聲部出現一個二分音符、兩個四分音符的上行動機(譜例3),之後它在低聲部、高聲部交替出現,其他聲部演奏雙音的八分音符上下級進。這些雙音常由雙手分別演奏,應採用恰當指法,流暢地銜接好,如同單手演奏的效果。

第4首:標題為《晚禱》,升f小調,4/4拍,很慢地。右手旋律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同音重複為主,左手是三度雙音上下級進(譜例4)。演奏時要注意每一樂句開頭很弱,然後逐漸加強,達到樂句最高點後再漸弱。右手重複音要彈得很連貫,樂句氣息要長,營造出禱告的宗教氣氛。

第5首:標題為《第150號讚美詩》,D大調,3/4拍,熱情地,由三行譜表組成(譜例5),最下方譜表前標記為腳踏鍵盤,說明此行譜表可用管風琴的腳踏鍵盤演奏。鋼琴演奏時,中、下兩行譜表都用左手彈,需要彈很多八度,頻繁進行遠距離大跳,必須加強練習才能彈准。此曲音樂效果很熱烈,始終是強奏,雙手演奏大量和弦、八度,需充分運用手臂重量,彈出類似管風琴的宏大音色。

第6首:標題為《古老的猶太聖歌》,g小調,4/4拍、3/2拍交替,哀訴的行板。前半部分是4/4拍,開頭採用先慢後快的節奏(譜例6),之後插入自由節奏樂句,後半部分出現3/2拍,節奏更自由,不受小節線約束。這種節奏自由度反映出宗教音樂即興式特點,需要演奏者仔細揣摩,把握好分寸。此曲旋律具有小調憂鬱色彩,演奏時要用撫摸式觸鍵,彈出哀訴如歌的音色。

第7首:無標題,降E大調,2/4拍,不過分的自由地。前半部分的音型(譜例7)是一個八分音符與兩個十六分音符的重複音,每一拍進行變換,演奏時觸鍵要輕巧,靈活運用手腕彈性。後半部分出現大量快速二音連線,演奏時既要保證速度,又要彈出連線語氣,應先慢速練習,體會連線的落提感覺,再逐漸加速。此曲力度變化很豐富,演奏時要細緻地加以表現。

第8首:標題為《海濱之歌》,降a小調,6/8拍,緩慢地。開頭的低聲部採用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交替的和弦(譜例8),為高聲部旋律伴奏。高聲部開始是兩次弱起的上行四度音型,然後是連續十六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組成的悠長旋律。演奏時要略微突出強拍和次強拍,保持6/8拍節奏感。此曲力度變化主要在p、pp、ppp之間進行,必要時可用左踏板,營造出靜謐的音樂氛圍。

第9首:標題為《平靜》,E大調,2/2拍,安靜地。此曲具有復調性,先在高聲部出現上行附點節奏與四分音符重複音的動機(譜例9),然後在中、低聲部多次出現。此動機在後半部分以倒影形式在低聲部頻繁出現,變為下行附點節奏與四分音符重複音。演奏時觸鍵應柔和,既突出動機所在聲部,又保持其他聲部的清晰度。全曲節奏要平穩,不要做過多速度變化,才能準確體現平靜的內涵。

第10首:標題為《賦格》,a小調,4/4拍,很快地。此曲是典型賦格結構,主題(譜例10)先在低聲部出現,以果斷的兩個八分音符重複音開始,接著是迂迴下行的十六分音符。之後答題在主題上方五度出現,答題下方的對題以切分節奏為特徵。此後主題多次出現,有時是以倒影形式變為上行十六分音符。此曲技巧性很強,要求手指快速跑動,指尖保持高度集中,彈出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似的音色。

第11首:標題為《小品》,F大調,2/2拍,很快地。開頭在低聲部連續八分音符伴奏基礎上,高聲部旋律先迂迴上行,到最高點後轉為下行,中間穿插著裝飾音(譜例11)。演奏時要求手指貼鍵,觸鍵動作要靈巧。中段左手是連續雙音,應彈得連貫,適當突出高音,形成隱伏的旋律線,與高聲部旋律相呼應。之後開頭樂段以pp的力度重複出現,後半部分稍作變化,在逐漸消失的意境中結束。

第12首:標題為《音樂瞬間》,降b小調,2/2拍,行板。此曲的動機是高聲部音型(譜例12),它後來兩次出現,基本保持不變,但每次出現時低聲部伴奏音型都有變化,使音樂富於新意。前半部分力度以p為主,動機第三次出現時每個樂句逐漸加強,達到ff,是全曲的高潮,此處高聲部和弦跨度達到九度、十度,用右手可能彈不過來,可用左手彈高聲部最低音,能獲得同樣效果。

第13首:標題為《我雖沉睡,但心猶醒》,降G大調,2/2拍,緩慢地。雙手演奏八分音符五連音的音型貫穿始終(譜例13),右手五連音中前三個和弦相同,後兩個最高音有變化。演奏時要使每個和弦盡量連貫,強調最高音,使之成為連綿的旋律線。後半部分低聲部有變化,五連音的第一個音交替出現八度形式的主音、屬音。可用右踏板保持八度音,用左踏板把力度控制到pp,營造出睡夢意境。

第14首:無標題,b小調,4/4拍,迅速地。由兩種音樂材料構成,第一種在前半部分出現,高聲部是上下級進的單音旋律,低聲部是八分音符的分解和弦(譜例14)。第二種在中間部分出現,調性轉為B大調,雙手演奏連續四分音符,高低聲部是旋律音,中間是伴奏。演奏時要體現兩種音樂材料的特徵。第一種要突出右手旋律性,左手要輕巧。第二種要突出雙手小指的旋律線條,中間的音要柔和。

第15首:標題為《哥特式風格》,G大調,4/4拍,相當快而且優雅地。開頭樂句是此曲的動機(譜例15),由四分音符和弦與八分音符單音構成波浪型旋律,演奏時要隨樂句上下起伏做漸強、漸弱的力度變化。此動機多次出現,每次都有細微變化,但基本結構不變,同時形成四聲部的多聲織體,演奏時要保持各聲部清晰度。最後在ppp力度的主和弦重複中結束,可使用左踏板。

第16首:無標題,c小調,6/8拍,很慢地。此曲具有復調性,第1小節動機在高聲部出現,由主音與上行五度的重複音構成,然後在其他三個聲部依次出現(譜例16),演奏時要強調動機。此後右手出現十六分音符雙音進行,演奏時要選擇合理指法,彈得連貫準確。後半部分中開頭動機以倒影形式出現,變為下行五度,仍是間隔一小節在四個聲部依次出現,演奏時可做漸弱處理,區別於開頭原始動機。

第17首:標題為《愛之夢》,降A大調,2/2拍,很快地。開頭音型是雙手演奏快速雙音二音連線(譜例17),使音樂具有活潑輕快的特徵,演奏時觸鍵要柔和,重複音要彈清楚。中間部分轉為A大調,音型變為高聲部演奏單音旋律,其他聲部在後半拍演奏、和弦來伴奏。演奏時應保持高聲部旋律的連貫性,後半拍的和弦要柔和,不能喧賓奪主。結尾前恢復為降A大調,在寧靜的夢幻意境中結束。

第18首:無標題,升c小調,引子為4/4拍,其餘為3/4拍,行板。前4小節是類似宣敘調的引子(譜例18)。第5小節以後為浪漫曲,有兩種音樂材料。第一種在前半部分出現,高聲部是附點節奏的旋律,低聲部是雙音。演奏時右手要柔和,模仿人聲歌唱,左手要有彈性,模仿撥弦樂器。第二種在中間部分出現,調性轉為升C大調,高聲部先是單音旋律,仍富於歌唱性,後出現十六分音符,要彈均勻。

第19首:標題為《晨禱》,A大調,4/4拍,快速地。開頭以切分節奏為特徵(譜例19),演奏時強調中間長音,彈出sf效果,同時注意二分音符與四分音符連線的語氣,第二個音不要重。後半部分是四分音符連續演奏的四部和聲,最低聲部始終是主音A,最高聲部具有旋律性。演奏時要保持平穩節奏,高音旋律要彈得突出而且連貫,可用音後踏板,恰當地表現出標題中宗教性音樂特點。

第20首:無標題,d小調,2/2拍,有個性、稍快的中板。以快速八度、和弦為主,第一部分以d小調的上下行八度音階為動機(譜例20),演奏時手的移動要敏捷,盡量貼鍵彈,中間的裝飾音要彈清楚。第二部分調性轉為D大調,音樂色彩更明亮,力度達到ff,觸鍵應更有爆發力,音色要輝煌。第三部分回歸d小調,先在低音區弱奏,最後是雙手反向八度進行,把全曲推向高潮。

第21首:無標題,降B大調,6/8拍,溫和地。具有船歌特點,右手以齊奏和弦為主,每個和弦的最高音組成旋律線(譜例21),演奏時應把和弦橫向組織起來,不能孤立地彈,保持高音旋律的連貫與歌唱。左手始終以分解八度形式演奏主音降B,其長短不一的節奏模仿水波蕩漾的感覺,演奏時注意左手力量重心保持在小指上,大指彈弱拍的短音時觸鍵要輕柔。

第22首:標題為《紀念曲》,降e小調,4/4拍,很慢地。以附點節奏為特徵,開頭右手高聲部是附點,左手是反向進行的附點(譜例22),演奏時要突出上下兩條旋律線。第二部分由左手演奏附點,力度逐漸加強,達到小高潮。第三部分是雙手密集演奏附點,右手以雙音形式演奏兩個聲部。第四部分轉為降E大調,主要採用第二部分的材料,演奏時要控制好p—pp—ppp的力度層次變化。

第23首:無標題,B大調,4/4拍,很快地。開頭右手是單音旋律(譜例23),先是四分音符重複音,後是八分音符下行音階,演奏時重複音要有方向性。第一部分左手是單音與雙音、和弦交替,演奏時要在快速移動中彈準確。第二部分右手變為二聲部旋律,左手也具有旋律性,演奏時要設計好各聲部的力度層次。第三部分旋律的上行大跳距離更遠,可做漸強處理,使情緒更加跌宕起伏。

第24首:標題為《快速練習曲》,e小調,2/4拍,最急板。速度要求極快,右手始終演奏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譜例24),中間沒有停頓,技巧難度很高。由於樂譜無指法,演奏者應嘗試不同指法的演奏效果,選擇最合理的指法,標註在樂譜上,會使練習更有效率。最初練習要從慢速開始,手指熟悉鍵盤位置後再逐漸加速,最終達到儘可能快的速度,這樣循序漸進的練習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25首:標題為《祈禱》,C大調,6/4拍,緩慢地。音樂材料是右手以和弦為主,左手是單音和雙音結合(譜例25)。演奏時應運用手臂重量,觸鍵速度要慢,使音色圓潤、富於共鳴,營造出宗教音樂的肅穆感。前半部分有三個樂段,第一、二樂段基本相同,第三樂段出現新材料。後半部分縮減為兩個樂段,採用前半部分中第一、三樂段的材料,最後在ppp的弱奏中結束。

縱觀以上風格迥異的25首前奏曲,每首都具有獨特的音樂特徵,需要演奏者運用多樣化的觸鍵,創造出富於變化的多彩音色,才能恰如其分地表達出每首作品的音樂內涵。

注釋:

威斯特勒普,哈里森.外國音樂辭典[S].汪啟璋,顧連理,吳佩華,編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88:16.

參考文獻:

[1]朱建.一位被淡忘了的鋼琴大師、作曲家——阿爾康[J].鋼琴藝術,2001(4).

[2]康瑞軍.尋蹤阿爾康[J].鋼琴藝術,2004(8).

[3]蔣博彥.夏爾·瓦朗坦·阿爾康——傑出的鋼琴大師、幻想的浪漫主義作曲家[J].鋼琴藝術,2004(9).(責任編輯:曹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恆仕良-HSL珠寶 的精彩文章:

TAG:恆仕良-HSL珠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