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究竟比拼的是什麼?華為這樣說
「雲計算走入到能力比拼、創新比拼的全新階段。」
——胖頭陀
從問世的早期起,雲計算就被人們形象地比喻為自來水。對於企業來說,他們不再需要建立專屬的數據中心,也不必關心自己的計算和存儲在哪朵雲上,只需打開「閥門」,計算能力就會源源不斷地湧來。
倘若真是這樣,那麼很多問答平台,譬如知乎上的「雲計算能力哪家強」之類的問題,就多少顯得有些矯情了。既然都是「自來水」,彼此之間還能有什麼分別不成?
實際上,在野蠻生長階段的雲計算可能相差不大,但是在回歸理性發展、進入到高階應用階段之後,雲計算背後的廠商們天差地別的能力,將會成為競技場中的決勝力量。
無論對用戶,抑或是提供雲計算的廠商,均是如此。
雲領創新 能力為先
9月6日,華為2017全聯接大會的第二天,華為IT產品線副總裁黃瑾在「智聯萬物,雲領創新」的主題演講中,圍繞軟體、硬體、數據、聯接、架構和混合雲六個方面介紹了華為雲的立體創新。
我們這代人非常幸運,見證了數字世界從無到有的建立。那麼,數字世界的未來又會是如何呢?華為與更多方面溝通,找尋出可能的答案。
在某位歐洲著名汽車企業的CIO看來,未來城市中應該有大量自動調度的無人駕駛電動車。當人們要出行的時候,電動車會事先守候在門口;當到達目的地之後,電動車又會繼續為下面的乘客服務。
一位政府客戶認為,每個城市都應該有一個「城市CIO」的角色,對城市的ICT架構進行設計,從而服務民生、發展經濟和管理城市。未來的每個人從出生起就有大量的數字標籤,就像公民數字畫像,政府可以據此為民眾提供各種及時、主動和貼心的服務。
華為發現,每個人暢想的未來都不盡相同,但至少有一點是共通的,即雲成為所有創新的底座,所有的數據均匯聚到雲上,各種能力轉化為雲上的服務,雲上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綜合創新。
雲已然成為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人們對之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是自來水般地提供計算能力,更希望它能夠促進全民創新的進程。
基於新時代廣大用戶對雲的最新需求,憑藉華為強大的綜合實力,華為雲在硬體創新、軟體創新、數據創新、聯接創新、架構創新和混合雲創新等方面,作出了最直接的回應。
在今年的全聯接大會上,華為明確提出要成為「全球五朵雲」之一。黃瑾表示,華為雲致力於成為智能社會的使能者,讓各種技術和能力在華為雲上持續創新,助力客戶在數字化轉型中佔得先機。
當時曾經有人質疑,認為目前領先的幾家雲計算公司,譬如亞馬遜、微軟、谷歌等,均沒有硬體業務的包袱,而華為在硬體領域有著很高的收益,譬如Gartner的報告顯示在全球x86伺服器市場,華為的發貨量已經躍居第三。基於此,他們認為華為雲沒有辦法做到輕裝上陣。
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偏見。雲計算是技術創新,更是理念上的創新,本質上是軟體能力加硬體能力的革命性聯結,從而為企業和社會帶來了創新的產品和服務,乃至全新的商業模式。
如今,在被譽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中,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網購等新型業務模式均是構建在雲計算之上,更不消說網約車、外賣等。倘若沒有雲計算的支撐,我們當前經歷的一切都將是幻象。
幸運的是,我們已經親身見證了各種令人嘆服的雲上創新,不過所有的一切其實才剛剛起步。在雲計算的不斷演進中,創新的硬體產品同樣會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譬如Atlas。
感受大力神的威力
Atlas是華為在本次HUAWEI CONNECT 2017上,特別推出的新一代智能雲硬體平台。其本意是希臘神話中大力神的名字,華為希望它能夠為雲計算提供力大無窮的計算能力。
這是一款創新意味十足的產品,目前我們在業內還看不到其他同類產品。據黃瑾介紹,Atlas具有三大特點。
首先是異構計算。異構計算被認為是完善人工智慧產業生態的最後一塊拼圖,更是未來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華為在Atlas平台中開放了多年來的編程經驗,使得FPGA的編程變得非常容易,降低了企業應用的門檻。
其次是智能編排。目前在很多用戶的系統中,經常處於「酣睡」狀態的機器為數不少,大量的資源被浪費。Atlas能夠智能地實現包括FPAG、GPU在內的資源的池化和任務編排,全面釋放用戶的計算資源。
最後是秒級部署。在邁向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企業的業務上線要求非常高,幾個小時的延誤也可能造成無法預料的後果。Atlas支持一鍵拓撲切換,彈指間實現業務的迅速部署。
創新的Atlas,帶來的是華為雲用戶可以盡享極致的資源共享和性能,用戶的開發周期大大縮短,易用性也會得到明顯提升,全新的、動態池化的系統計算能力得以充分釋放出來。
黃瑾認為,Atlas將為華為雲帶來新一波的能力提升。不過他表示,不像某些互聯網廠商將自研的硬體產品貼上「專用」的標籤,華為的雲、軟硬體及架構都是開放的,因此Atlas也將在企業市場上公開發售。
隨著Atlas的上線,華為雲的服務也得以update,其中一些新的服務令人印象深刻,它們非常適合當前AI深度學習、高性能計算等應用場景,對海量數據的查詢、處理和分析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譬如,在一個安裝了10萬台攝像頭的城市,每年產生的車牌記錄高達1000億條,人臉識別記錄更是多達10000億條。而在北京、上海這種體量的城市,安裝的攝像頭更是以百萬台計量,計算系統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
作為華為新一代智能雲硬體平台,Atlas面向公有雲、AI、HPC等場景,通過異構資源池、智能編排等關鍵技術,可提升50%以上的資源利用率和2倍以上的AI分析性能提升,幫助客戶盡享雲計算之美。
做一朵有價值的雲
「不管黑貓還是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雲計算也是如此——無論公有雲,還是私有雲,能夠打碎客戶應用中的鐐銬,就是有價值的雲。
在當前很多用戶,尤其是大型企業和機構里,單一雲被認為無法完全滿足客戶的需求,因此混合雲成為理想的解決方案。
一方面,客戶能夠藉此獲取公有雲靈活彈性、低成本的益處,另一方面他們也能夠得到私有雲的可定製、安全可靠,並且能改善避險能力及保持業務連續性,可以說是「魚與熊掌兼得」。
針對客戶的迫切需求,華為在本次大會上隆重發布了全新的、支持同構/異構的FusionBridge混合雲解決方案。通過屏蔽底層不同雲的能力差異,FusionBridge為用戶提供8種統一的雲服務,簡化用戶使用;同時提供北向統一API介面,支撐應用快速適配多雲環境。
黃瑾表示,當前全球3000多家華為私有雲的客戶,只需將原有的方案演進到FusionCloud 6.0以上,FusionBridge就可以幫助他們無縫地將華為公有雲或者其他公有雲聯接起來。據悉,目前已經有客戶進行了商用,並且得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在這種場景中,FusionBridge作為獨立模塊部署在客戶私有雲上,用戶的核心數據仍保留在本地。它可以遠程和自動化地在公有雲上部署網關,讓客戶能夠像使用私有雲一樣,訂閱相應的公有雲服務,並運行各種業務。
就像它的名字一樣,FusionBridge創造性地為用戶「橋接」了公有雲和私有雲的需求,最大化地屏蔽了客戶使用多雲平台的差異,讓他們感受到一般無二的應用體驗,而這也正是它的核心價值之一。
華為FusionBridge 6.0混合雲解決方案擁有三大特性:Unified,即統一的API、服務和管理;Flexible,即應用靈活部署,業務快速上線;Reliable,即雲間安全連接,跨雲高效備份。
據黃瑾介紹,FusionBridge還具有四大應用場景,能夠更加快速和簡便地幫助用戶步入混合云:
首先是業務擴容。FusionBridge提供了多雲資源接入能力,不僅支持包括華為私有雲、華為公有雲和華為夥伴公有雲等在內的「雲聯盟」,還支持AWS等公有雲,給予用戶自主選擇的權利。
其次是分層部署。FusionBridge能夠滿足用戶將承載大流量並發訪問的前端業務部署在公有雲、將核心數據和系統放在私有雲以保障安全性的需求,屏蔽了多雲差異,並且保證跨雲應用和數據傳輸的安全性。
第三是跨雲備份。FusionBridge支持文件、資料庫、虛擬主機和應用備份至公有雲;支持數據加密、壓縮、重刪和斷點續傳,能夠以低成本的雲對象存儲替代物理盤陣,提升存儲可靠性。
第四是彈性伸縮。FusionBridge支持在公有雲上批量發放資源,擴展業務吞吐能力。
曾經有人擔心雲計算也將會進入到同質化競爭。現在看來,包括硬體、軟體、數據、聯接、架構和混合雲等方面的綜合創新,將繼續拉大市場上各種雲的差距,也必將成為未來雲計算市場的競爭主旋律。
至於同質化?那是笑話吧!
點擊展開全文
TAG:胖頭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