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位老中醫對當前中醫人的十七條忠告

一位老中醫對當前中醫人的十七條忠告

尋私塾,訪明師

請上塾學文化網

攜手打造塾學雅集傳媒平台

共同傳播兒童讀經教育理念

手機版|電腦版

「治人先治己,自己的缺點往往都體現在你的方子上,力大之人開方猛,心虛之人開方怯,偏執之人開方一邊倒,不周全人開方支離,糊塗之人開方昏蒙,躁競之人開方奇,心術不正之人開方邪。醫生如父母,系乎病人性命,能不用功努力完善自己嗎?」

1、不要企圖用現代的文明去解釋中醫,改造中醫,使中醫現代化,這是南轅北轍,因為中醫與現代的文明是兩種文明。

2、不要只學中醫,只看中醫書籍,要從傳統文化入手來了解中醫,因為中醫是傳統文化大海其中的一滴,離開了這個海,這一滴也不復存在。每看到一些中醫學子,孜孜不倦的啃遍了中醫書,而未能很好地研習傳統文化,這樣學是很艱難的,也很難取得突破。

3、要多看佛道方面的書,要清醒地認識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世界之外有世界,不要局限在我們這個小世界裡,因為小規律被大的規律包含,中醫的規律不要在我們認識的這個小世界裡去認識,要到更廣大的世界裡去認識。

4、不要企圖系統性地解釋中醫,因為一個規律之上還有一個規律,如果能系統性地解釋中醫也就不稱其為中醫了,所謂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5、學中醫要學以致用,只要觸摸中醫的關鍵就好辦了。其實中醫沒有那麼難學,關鍵是神與氣。

6、人是個活的東西,不要企圖只通過開方就可以治好人的疾病。方法都是死的,病人和醫生是活的。

7、現在的人開方,失去了開方的準繩,就像一個從來沒有嘗過自己菜的廚子一樣可怕。

8、中醫人好像太渴望社會的認可,渴望療效說明一切了。但要時刻記住中正平和之道才是中醫人做人做事的原則,過激的言論和臨床方法均不可取。老祖宗交給中醫的是一個大自然的普遍規律,而不是急風暴雨。誰掌握了這個規律誰就可以學好中醫,用好中醫。

9、中醫人不要企圖向上謀求什麼,要向下照顧好身邊的患者,中醫之所以不亡,就是因為你的方子還有療效,老百姓還相信你,如果哪一天中醫大夫沒了療效,老百姓不信了,中醫不亡也得亡了。

10、不要企圖研製一種葯可以明確地治某種病,也不要企圖上來就向某些疑難雜症、癌症發起衝刺,從明白簡單的道理做起,常見病能治好就非常不錯了,從感冒治起是一個不錯的路子。

11、嘔心瀝血的中醫人請注意自己的身體,學會自我養生,才可以給別人講養生,學會調護自己的身體,才會給別人看病,中醫功在長遠,不在一時,急則攻心,緩則寬心。中醫的發展之路還很長遠。

12、現在人開方蛇蠍遍地走,這樣開的方不是救人的方,而是害人的方。為什麼就不能平和點開方呢,党參、當歸、熟地、黃芪、陳皮,難道這些葯不是氣很正的葯嗎。

13、勸那些攻伐派的人歇歇手吧,硬通硬攻,人有幾分氣血架得住這樣做。大道委曲成事,莊子講,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該醒醒了,看看自己的治過的病人,硬通硬攻,大熱大寒的治,治好幾個。中醫如相,暴政能出成績嗎。不要以為硬通,經就可以通開。不要認為大熱的葯就可以回護人的陽氣。陽氣在平易中起,經在寬緩中開。

14、做事不要企圖一招制敵,開方不要只強調一點。做事商量綜合著來,開方眾氣調和著開。

15、中醫人開口說話要說有把握之話,給別人建議的方法要經過實踐的證明,切莫紙上談兵,信口胡說,矇騙老百姓,能蒙的一時,能蒙的一世嗎?現在環境還讓你出來講,就應該珍惜這個機會,不能忘乎所以,抱著反正科學也解釋不了的想法,亂講經絡,臟腑等連自己都搞不明白的東西。

16、不要抱定經方不放,什麼病都用經方。要學《傷寒論》的理,開自己的方,今人得病多內傷,開方要寬緩中平,調暢神氣,使病漸漸得愈,切不可一味用力猛效專的傷寒方,企圖一時見效。

17、治人先治己,自己的缺點往往都體現在你的方子上,力大之人開方猛,心虛之人開方怯,偏執之人開方一邊倒,不周全人開方支離,糊塗之人開方昏蒙,躁競之人開方奇,心術不正之人開方邪,醫生如父母,系乎病人性命,能不用功努力完善自己嗎?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關於南懷瑾先生

俠骨柔情天付予

臨風玉樹立中衢

知君兩件關心事

世上蒼生架上書

早在七十多年前,南懷瑾先生才二十歲出頭的時候,他在四川的一位患難知交錢吉先生就寫了這樣一首詩贈給他。這位知交可謂有眼力,善識人。如今,南先生已經離我們遠去,細數先生的功德,才發現,能概括他一生行誼的,就是關心蒼生、關心文化兩件大事。而南先生的關心蒼生,更多的是關心其慧命,說到底,還是關心文化。

南先生常說,任何一個國家,不怕亡國,亡國了有後代可以起來複國;就怕文化斷了,文化一斷,這個民族、國家就沒有了。所以一定要重視文化的傳承,要重視文化的根基。南先生自青年時代即發願保護中華文化,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就是行此大願,以講課和著書的方式為中國傳統文化續命,不遺餘力,不計毀譽。

尋私塾,訪明師,

請上「塾學文化網」

手機版|電腦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公懷瑾先生 的精彩文章:

TAG:南公懷瑾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