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座詩歌土壤豐厚的城市 是富有創造力的好地方

一座詩歌土壤豐厚的城市 是富有創造力的好地方

在城市的發展進程中,詩歌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昨日,在「2017成都首屆國際詩歌周」主題座談上,近百位中外詩人圍繞「現實和想像當中的城市與詩」展開探討,從不同角度闡述詩歌與城市的關係。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詩人阿米爾·奧爾還把自己剛剛出版的詩集《時間博物館》中文版帶到主題座談,並和大家分享他與「詩歌之城」成都的不解之緣。阿米爾·奧爾表示:「一座詩歌土壤豐厚的城市,是富有創造力的好地方。成都是中國的詩歌重鎮,我熱愛這座城市!」

以色列詩人阿米爾·奧爾:

「我對『詩歌之城』成都嚮往已久」

昨日主題座談上,阿米爾·奧爾身穿一件深色襯衣亮相,顯得格外精神。「這是我剛剛出版的詩集《時間博物館》中文版,很高興能夠在『詩歌之城』成都與大家分享這部作品。」阿米爾·奧爾說,成都是他嚮往已久的「詩歌之城」,而讓他與這座城市結下不解之緣的人,正是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副主席吉狄馬加。原來,早在2014年的一次詩歌節上,吉狄馬加與阿米爾·奧爾相識,兩人因為詩歌而結下深厚友誼。之後,吉狄馬加還熱心地把阿米爾·奧爾的作品介紹給出版社,促成了詩集《時間博物館》中文版出版。

談到此次主題座談,阿米爾·奧爾表示,此次主題座談讓詩人們用想像和審美來討論城市與詩歌的關係,很有遠見卓識。「詩歌創作離不開生活,需要詩人有一顆充滿嚮往和求索的心。一座詩歌土壤豐厚的城市,是富有創造力的好地方。成都是中國的詩歌重鎮,我熱愛這座城市!」阿米爾·奧爾說。

美國女詩人徐貞敏:

「成都讓我有幸成為詩人」

「如果不是成都的緣故,我可能不會成為一個詩人,或者說至少不會成為一個雙語詩人。」昨日主題座談會上,美國詩人徐貞敏用一篇名為《成都,成都》的文章,來表達自己對成都的感激之情。「在我來成都前,我就知道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詩歌之城』。」徐貞敏介紹說,1994年,她第一次來到成都後,就去拜謁瞭望江樓公園裡的薛濤像,「那個時候我就知道,我與這座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朋友的引薦下,徐貞敏還在成都見到了著名詩人翟永明等。那段時間,徐貞敏與他們吟詩作對,暢談希望和夢想,她心中的詩人夢也燃燒了起來。「結識翟永明後,我就問自己,我可以像她一樣成為詩人嗎?」徐貞敏回憶道,她曾向翟永明表達了自己想做詩人的夢想,翟永明鼓勵她說:「將自己的夢想寫下來,你就已經是一位詩人了。」

在這些詩人朋友的鼓舞下,徐貞敏終於出版了自己的詩作,走上了詩人的道路。讓人驚喜的是,從以前只能用英文寫詩,到現在雙語寫詩,徐貞敏甚至還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化用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句。值得一提的是,徐貞敏還將中國「詩聖」杜甫,以及吉狄馬加、翟永明等人的詩作翻譯到美國,讓更多美國人認識和了解成都這座「詩歌之城」。徐貞敏說:「成都猶如一個詩歌天堂,我在這裡總能獲取精神力量。」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副主席吉狄馬加:

「詩歌給城市注入精神和氣質」

處於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該如何保持自己的精神和氣質?昨日主題座談會上,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葉延濱用一首詩生動地展現了當下的一種生活狀態,「上世紀80年代有一首詩,題目是『生活』,內容是『網』。如今,也許我們用這樣一首詩,題目是「網路」,內容是「生活」,可以來描繪人們的一種生活狀態。很多人把生活搬到了網路上,似乎辜負了豐富多彩的大自然。」

「城市在空間上把人們聚攏在一起,卻又在某種程度上隔離開人們的心靈,這時候,詩歌就成了一座心靈的溝通之橋。」著名詩人、《世界文學》雜誌主編高興表示,身居城市,有些人難免會感到孤獨,而詩歌卻會在這些人孤獨之時伸出援手,「詩歌可以成為人類心靈的另一番天地,豐富並充實人們的生活。」

提及城市與詩歌的關係,吉狄馬加表示,相對於時間和空間,詩歌更重要的是給城市注入了一種精神和氣質。吉狄馬加說,詩歌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誌,它和城市的關係非常密切。吉狄馬加說:「我們在成都可以看到,詩歌在當下的城市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其他藝術形式不可替代的。歷史上著名詩人的生活地或者死亡地,都是現代人喜歡去探訪的地方,比如我去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就會去博爾赫斯的故居,會去找尋他的足跡。同樣,遊客來成都也一定不會錯過杜甫草堂。」

本報記者 李雪艷 攝影 謝明剛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聞場 的精彩文章:

以詩為引 中外詩人草堂讀詩
中秋可見「印鰲拱璧」古景
在物流中心來一場快遞大比拼
本土當代藝術亮相澳大利亞
全球旅遊「大咖」共話互聯網旅遊

TAG:新聞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