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影響道地中藥材臨床療效的因素分析

影響道地中藥材臨床療效的因素分析

道地藥材是指在特定產區生長、品質優良、藥效獨特的藥材品種,是傳統的中醫中藥學中控制中藥材質量的一項獨特的綜合判定標準。

道地藥材作為專有名詞,始見於明朝太醫院院判劉文泰所著《本草品彙精要》,該書在很多藥材的產地項下都標明了道地產區。如附子為「道地梓州蜀中」,千金子為「道地廣州」等。說明「道地藥材」一詞在明朝就已流傳和使用。

經過500多年的發展,道地藥材至今仍是貨真質優、藥效獨特的藥材專用詞。清代醫家徐大椿在其《藥性變遷論》日:「古方所用之葯?? 今以方施用,競有應有不應,其故何哉?蓋有數端焉:~則地氣之殊也。當時初用之始,必有所產之地,此乃本生之土,故氣厚而力全。以後移種他方,則地氣移而力薄矣。一則種類之異也,當時所采,皆生於山谷之中,元氣未泄,故得氣獨厚,今皆人工種植,既非山谷之真氣,又加灌溉之功,則性不淡而薄矣。一則名實之訛也。當時葯不市賣? ? 後人慾得而用之,尋求採訪,或誤以他物充之,或以別種代之? ? 此葯遂失其真矣。」

說明道地藥材的產地、品種、種植、偽劣品種的混亂是影響道地藥材之臨床療效的主要原因。現就當前影響道地藥材臨床療效的因素主要如下:

主要因素

1、種植因素

質優效佳是道地藥材的表型,它是由基因型和環境飾變共同作用的結果。特定的基因控制產生特定的酶,進而調控次生代謝,形成相應的次生代謝產物,因此DNA是藥材道地性形成的關鍵。

有些道地藥材實際上是一個獨特的種或品種,如廣藿香、遼五味子等,其名稱前的定語不僅僅是產地的概念,也是對道地藥材的特指。新疆紫草、內蒙紫草和紫草根部都可作為紫草入葯,但其活性成分萘醌類色素的平均含量分別為6.30% ,2.70% ,1.79% ,抑菌效能表現為新疆紫草>內蒙紫草>紫草,中醫臨床應用也認為以新疆紫草為優。

2、生態環境因素

自古以來,歷代醫藥學家均認為藥材質量與其生態環境密切相關。唐朝孫思邈在《備急於金要方》序例中稱:「古之醫者? ?用藥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宋代《本草衍義》序例中也有「凡用藥必須擇土地所宜者,則藥力具,用之有據」的記載。如果「離其本土,則質同而效異」,這裡的「本土」指的就是藥材生長所需要的氣候、土壤、水質等生態環境。

3、代用品因素

由於部分常用和貴重藥材的緊缺,而出現道地藥材代用品的使用。如水牛角代替犀牛角,人工牛黃代替天然牛黃等。然而由於對「代用品」的概念不清,在藥材的收購、銷售及使用中把關不嚴,把同科同屬的藥材相混淆,如巴戟天與土巴戟;把同科不同屬的藥材相混淆,如水半夏與半夏;把不同科屬的藥材相混淆,如南五加和北五加;把同名異物的藥材混淆,如唇形科甘肅丹參的根名紅秦艽,龍膽科滇黃芩的根名黃秦艽,均混作秦艽入葯。

每種藥材都有自己的特性和功能,即使某些藥材的外觀形狀、化學成分、性昧、功效、主治等方面有類似之處,但也不完全相同,如若混用,勢必影響藥材的臨床療效。另外,不法分子為牟取暴利,以假充真,以劣充優等均是影響藥材臨床療效的重要因素。清代徐大椿云:「藥性即殊,即審病極真,處方極當,奈其葯非當時之葯,則效亦不可必矣,雖有神醫,不能以假藥治真病也。」

4、採收與產地加工技術因素

藥材臨床療效的發揮源於其中活性成分的積累。在藥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其體內活性成分的含量不是固定不變的,因此在其藥用部位活性成分含量最高時進行採收,是確保藥材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夫葯採取,不知時節? ?雖有藥名,終無葯實,故不依時採取,與朽木不殊? ? 。」李東垣在《用藥法象》中說:「凡諸草木昆蟲,產之有地,根葉花實,采之有時,失其地則性味少異,失其時則氣味不全。」這充分說明了採收時間的重要性。例如,槐米所含的一些黃酮類化合物如山萘酚,只有在花盛開時和葡萄糖結合成為糖苷並在果實形成後漸增,另一些異黃酮糖苷如槐黃苷,則只有在果實成熟時才能合成。

5、炮製因素

中藥大部分是植物、礦物、動物等原生藥材,一般不宜直接用於調配,必須通過一定的加工處理。特別是一些有刺激性和毒性的藥材,若不經過加工炮製,在臨床應用時就可能出現不良反應和中毒現象。

中藥的特點往往是一葯多效,故又必須經過適當的處理,才能達到治療目的。如大黃為慣用的重要瀉下藥之一,文獻記載大黃苦峻下走,用之於下必生用,若邪氣在上非酒不至,必用酒浸驅熱而下。大黃經過酒炒或酒蒸後均能緩和其瀉下作用等。中藥在炮製過程中,往往加入一定的輔料,如酒、醋、鹽等。這些輔料除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外,並可緩和或提高藥物的療效。醋制柴胡、青皮、香附都能增強疏肝理氣作用,醋也可增強三棱、莪術、延胡索等行血作用。醋是良好的有機溶媒,能與生物鹼形成鹽,大大增加生物鹼在水中的溶解度。

6、配伍因素

藥物的功用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只有通過合理的配伍,調其偏性,制其毒性,增強或改變其原有的功能,消除或緩解其對人體的不利因素,發揮其相輔相成的綜合作用,使其備具特性的群葯聯結成一個新的有機體,才能符合辨證論治的要求,更能充分發揮藥物的作用,適應比較複雜的病症需要。所謂「用藥之妙,莫如加減,用藥之難,亦莫如加減」。

而用藥加減之難,主要難在選葯配伍上。如果臨床上運用中藥,無重點、無組織的見症付葯,隨意堆積,配伍不合理,是影響「道地藥材」臨床療效的又一因素。

7、劑量因素

中藥臨證用藥,除需辨證準確、方葯精當外,用量適度至關重要,用量過小,藥力不夠,難以奏效;用量過大,則易傷正氣,浪費藥材。故歷代醫家也十分重視中藥的用量。如清·王清任云:「藥味要緊,分兩更要緊。」然而多數中藥的用量均有較大的變化範圍,每因人、因時、因地、因病以及配伍與用法的不同,其用量也大小懸殊。

而中藥最佳用量的選擇並不能簡單的規定在一個固定的範圍內,藥物本身的質量有輕重,氣味有厚薄,作用有竣緩,毒副作用不一,葯之用量也自當有別。故劑量不準確也會使「道地藥材」達不到理想的臨床療效。

8、用法因素

中藥的用法,主要是指常用湯劑的煎煮應當注意的事項以及各種藥物的服用方法。其煎法又包括用具、用水、火候,並根據藥物的功效、毒性和質地等不同而採用不同的煎煮方法,某些藥物因質地不同其煎法也比較特殊。

清·徐大椿指出:「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服法包括服藥時間和服藥方法。服藥時間又分食前服、食後服、空腹服、睡前服、定時服和不定時服。服藥法又分每劑二服、三服或一次頓服,亦有每日2劑以增藥力。並注意溫服、冷服、少量頻服或先進小量有效即止、中病即止等,臨床中均應根據病情的不同需要而給予不同的服法,否則將影響「道地藥材」的臨床療效。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匣課堂 的精彩文章:

中醫師對《藥典》用量的看法如何?
第41天 水突穴
第40天 頭維穴
如何培養中醫思維,成為一個真正的中醫師!
反對中醫最激烈的七大名人,該讀讀「胡適與中醫」!

TAG:匣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