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全的5G商用解讀及受益概念股一覽

最全的5G商用解讀及受益概念股一覽

新媒體管家

投資要點

要點一:本周舉辦的MWC會議中5G成為焦點,目前5G商業化呈加速態勢,在國內外廠商加緊布局。

要點二:當前VR/AR、物聯網、無人駕駛等新產業的高速發展倒逼5G技術快速成熟,5G技術突破又能促進商業應用突破當前瓶頸,技術和產業間相互促進。

要點三:5G作為未來5年最具有競爭力的通用技術,將滲透到實體經濟的各個層面,IHS在高通5G報告中提出,到2035年5G將會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和2200萬個工作機會。

要點四:我國將於2017年展開5G網路第二階段測試,2018年進行大規模試驗組網,並進行試商用,並在此基礎上於2019年啟動5G網路建設,最快2020年正式商用5G網路。

要點五:我國4G滲透水平已高,5G為運營商和設備商提供巨大增量市場。中國憑藉華為、中興等企業的領先優勢,有望在5G產業化發展中獲得先機。

要點六:海外運營商搶跑5G在給國內運營商帶來競爭壓力的同時也會加速產業成熟,提前引爆5G產業鏈上的投資機會。從投資機會上看,我們認為5G產業鏈上首先受益的將是國內5G預商用和商用網路建設中規劃設計、工程施工的相關公司,隨後受益的是5G建設中所需的主設備和關鍵設備商,最後受益的是下游終端設備商和電信運營商。

正文

1.2017 MWC聚焦5G,商用進程加速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2017年大展於本周2月27日正式拉開帷幕,5G技術眾望所歸成為本次大會的焦點

MWC為移動通訊領域全球最高規格大會,其不僅是全球移動通訊廠商提供展示最新科技的平台,更是是未來移動通訊變革趨勢的風向標。這在過去3G/4G的發展道路上已經獲得充分證明:2006年MWC對3G商用化前景和3G產業走勢進行深度研討,隨即在全球範圍內爆發了3G熱潮;2010年MWC向世界傳遞「移動技術才是電信業發展的未來」,強調4G網路,移動端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將會支撐未來電信業的發展,由此引發智能手機和4G網路在全球的普及。

2016年MWC就為推廣5G技術埋下伏筆:中興通訊的Pre5GMassive MIMO在會上獲得兩個行業內最重量級別的大獎:通信行業奧斯卡獎「最佳移動技術突破」全球移動大獎和由16家全球主流運營商CTO集體評選出的「CTO選擇獎」,這是該類大獎首次頒布給5G技術,不僅標誌由中國公司引領的5G技術時代的到來,也預示5G技術成為全球認可的下一代通訊技術。

2017年MWC明確將5G作為本屆主題,5G成為本屆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的最大亮點。相比於2016年產業界對5G的曖昧,2017年5G產業趨勢已經十分明朗,5G成為未來5年移動通訊領域的主攻方向已經毋庸置疑。國內外廠商爭相展示最新5G黑科技。2017MWC大會第一天,AT&T/英國電信/蘋果/愛立信/華為/英特爾等超過20家通信行業巨頭宣布,將5G NR非獨立組網標準化完成時間,從2018年6月提前到2017年12月,以滿足運營商在2019年開展5G商用的強烈需求。我們認為本次非獨立組網標準化完成時間提前或許是5G商用加速的一個信號。

同時,各廠商也爭相推出其5G概念產品以圖佔取更多5G標準制定的話語權。

從國內廠商情況看,中興在本次大會上重點展出全球首個Pre5G FDD MassiveMiMo基站,同時展出了全球最快千兆手機GigabitPhone(不僅支持5G,下載速度達到千兆,還將配有360度虛擬現實技術和4K超高解析度屏幕)。華為推出的P10系列率先搭載了4.5G網路,它採用4*4MIMO技術,機身增加到了4根天線,下載速度比之前的4G提升兩倍。

從國外廠商情況看,英特爾展示全球首個千兆LTE數據機XMM 7560,同時宣布其第三代5G試驗平台。高通則推出其在3GPP NR下的第一個測試5G性能的原型設備。

我們認為國內外移動通信巨頭無一例外將5G技術作為本公司的最頂尖科技在MWC上展示,這首先體現出5G已經不再停留在概念層面,已經具備初級的可用性了;其次可以看出各廠商對5G的重視程度顯然超過市場的預期,我們認為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5G在2020年全球商用遠景很有可能提前實現。

2.新商業模式需求倒逼5G快速來臨

在今年的MWC上,眾多運營商和通訊行業巨頭一致同意加快5G標準的制定,這背後不僅公司自身爭奪產業桂冠的考慮,也是有切實的商業應用需求倒逼移動通訊技術升級換代。當前VR/AR,物聯網、無人駕駛等新產業的高速發展,其對當前移動通信技術的高傳輸速率,高可靠性,低延時性提出了質變性的要求。商業應用需求最終倒逼5G技術快速成熟,5G技術突破又能促進商業應用突破當前瓶頸,技術和產業間相互促進。

總體而言,5G技術主要用於滿足三類場景下的多種業務類型:增強型移動寬頻(eMBB)、大規模物聯網(mMTC)、關鍵業務型服務(URLLC)。

5G作為第五代通信技術,與前四代通信技術有本質的區別(第一代是模擬技術;第二代實現了數字化語音通信;第三代是人們熟知的3g技術,以多媒體通信為特徵;第四代是已經成熟的4g技術,其通信速率大大提高,標誌著進入無線寬頻時代。)。前四代都是單一的技術,而5G則是前四代技術的總和並加入高頻通信技術,這就使得5G擁有更高通信峰值,更低延時,更大傳輸量和更低的功耗。

5G技術作為一種通用技術將滲透到全產業鏈的各個角落,在萬物互聯的背景下,5G是當前唯一的解決方案。在5G試驗的逐步推進和5G在手機通訊的不斷推廣的同時,AR/VR、物聯網、無人駕駛等技術也會因為5G技術的運用突破當前的技術瓶頸。擁有廣闊發展前景的5G將會在2017年迎來標準制定的關鍵性年份,我們正處於新一代通訊技術投資建設和預商用的前夜。

3.全球爭奪5G話語權

5G作為未來5年最具有競爭力的通用技術,將滲透到實體經濟的各個層面,IHS Markit在高通5G報告中提出,到2035年5G將會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和2200萬個工作機會,可以說當前誰先掌握5G技術的話語權,誰就能在未來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總結各國的5G部署可以得出以下幾個要點:

1)各國在5G科研上均處於相似或相同的起跑線上:儘管美韓有較為明確的近期試點計劃,但是5G關鍵技術距離大規模商用有較大差距,目前5G技術在國家層面沒有明顯的科技代溝,只是各自在關鍵領域達到了一定突破,誰能引領5G發展還有待對科研成果的持續關注。

2)各國5G發展思路略有差異:如歐盟發布了高、中、低三檔頻率規劃,涉及24G~27GHz、C波段3.4G~3.8GHz和700MHz低頻段的應用規劃。美國FCC發布了5G高頻段資源分配,涉及28GHz、37GHz以及39GHz,美歐優勢在於可以實現5G在高頻段上的突破;中國在這方面卻更為穩健,目前僅推進3.3G~3.4GHz、4.4G~4.5GHz、4.8G~4.99GHz低頻段的研究。這不僅體現各國對自身科研實力的信心,也體現了5G發展的側重。

3)2020年將是商用年,2018-2019是試用年,2017是試驗年:從各國的計劃中都能發現2020年為5G商用的關鍵時點,以此往前推可以確定2017年是5G新技術井噴之年,雖然市場早已建立5G技術發展的預期,但超預期事件極大可能發生。

從我們整理的各國5G部署情況中可以看到,美國和韓國已經提出了明確的5G商用具體方案,中國日本緊隨其後,歐洲處於落後狀態。考慮到中國的科研實力強(中興華為在國際5G競爭中走在前列)和政策支持力度大(5G在2016年底寫入多份重要文件),中國已經5G的部分關鍵領域已經實現了對美韓的趕超並且有能力持續超越,比如華為在5G制定標準中的優勢話語權,中興獨創的5G硬體解決方案,以及中國具有全世界最完備的通訊設備生產體系。

4.我國即將邁入5G新周期

4.1.今年進入第二階段測試,最快明年有望試商用

2015年9月,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第五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中就指出:中國力爭2020年啟動5G網路商用。之後出台的《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也同樣提出了「5G啟動商用服務」的目標。這意味著我國將首次與西方發達國家一起跨入新一代的通信技術,而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國早在2013年就啟動了5G先期研究一期項目。在2016年6月1日的第一屆全球5G大會上,我國5G推進組正式發布了《5G網路架構設計》白皮書,標誌著我國對5G的研究已經從概念進入實質推進階段。根據白皮書建議的5G網路標準路線圖,我國將在2019年完成5G標準的制定,並在2020年進入5G商用部署。

我國已於2016年完成5G第一階段技術研發試驗,該試驗由IMT-2020(5G)推進組負責實施,主要完成了:主要無線和網路關鍵技術的性能和功能測試,包括大規模天線、新型多址、新型多載波、高頻段通信等7個無線關鍵技術,以及網路切片、移動邊緣計算等4個網路關鍵技術。第一階段試驗充分驗證了上述關鍵技術在支持Gbps用戶體驗速率、毫秒級端到端時延、每平方公里百萬連接等多樣化5G場景需求的技術可行性。在第一階段測試中,華為重點完成了空口技術測試和網路架構測試,中興通訊重點完成了新型多址技術測試,大唐電信、英特爾重點測試了大規模天線陣列三星完成了新型多載波、高頻段和空間調製技術測試,愛立信重點完成了高頻段通信技術的測試。

根據工信部、中國IMT-2020(5G)推進組的工作部署和三大運營商的5G商用計劃,我國將於2017年展開5G網路第二階段測試,重點開展面向移動互聯網、低時延高可靠、低功耗大連接三大5G典型場景的無線空口和網路技術方案的研發與試驗。2018年進行大規模試驗組網,並進行試商用,並在此基礎上於2019年啟動5G網路建設,最快2020年正式商用5G網路。

4.2.我國4G滲透水平已高,5G為運營商和設備商提供巨大增量市場

截止2015年年底,中國國內4G網路覆蓋率已經達到了76%,而根據工信部的數據,2016年我國3G/4G用戶已佔總用戶數的71.2%,其中4G用戶佔比已經高達58.2%,遠高於4G商用前一年的3G滲透率32.7%。當前,我國4G無論是網路覆蓋還是用戶的滲透水平都已經非常高,今後三大運營商、通訊設備商將逐鹿5G市場。

在經歷了「2G跟隨、3G突破、4G同步」之後,5G時代中國正奮力謀求獲得「領跑者」地位,立志佔據5G技術制高點,引領世界產業的發展。我國在亞太地區率先成立IMT-2020(5G)推進組,整合產、學、研、用精銳力量,積極向國際電信聯盟等國際組織輸出觀點,中國運營商、設備製造商也全面參與全球主流5G研發組織。在三大運營商和華為、中興兩大通訊巨頭的時間表中,紛紛將2020年作為最關鍵的時間節點,一切的目標都是為了在2020年實現5G的商用部署。其意義不僅僅是時間的領先,更意味著中國通訊企業在5G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中的深度參與,在標準上獲得更高的話語權提升的是我國通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三大運營商的5G測試已經全面進入第二階段,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已經完成了部分關鍵技術的外場驗證,中國移動更是獲得國際移動通信標準組織3GPP授權,負責牽頭5G系統架構標準項目(R15「5GS」),並獲任該項目的報告人。此外中國移動專家還擔任了ITU 5G焦點組副主席、3GPP RAN2副主席,我國可藉此凝聚國際資源,為5G標準的確定博得更多話語權。在中國移動的時間表中,2018年就將建成5G預商用網路。

除了運營商外,我國擁有華為、中興兩大通訊巨頭,其對於5G積極的態度也有利於我國在即將到來的5G行業浪潮中獲得先機。

華為和中興兩大通訊巨頭對5G的預研很早、投入巨大且深度參與了5G標準的制定。華為早在2009年就開始圍繞5G開展預研究,目前已和世界多國領先的電信運營商展開戰略合作,並聯合完成了5G場外測試。2016年11月華為主導的Polar Code被3GPP確定為5G eMBB(增強移動寬頻)場景的控制信道編碼方案,這是中國技術首次進入基礎通信框架協議領域,真正意義上成為了通信標準的核心技術,極大提升了中國企業在全球通信領域的話語權。中興則早在2014年就在預研的基礎上全球首創Pre 5G概念,之後憑藉Pre5G Massive MIMO在2016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斬獲全球移動大獎「最佳移動技術突破獎」以及「CTO選擇獎」,其中全球移動大獎是目前被業界認可的最高榮譽。2016年8月,中興在上海進行了5G試驗全網測試,成為中國5G試驗第一階段中第一次全面進行的高頻、低頻技術的測試。

5.關注5G產業鏈上的投資機會

我們認為,從目前情況來看海外運營商對5G商用的時間表正在儘可能的往前提。如果5G在2018~2019年於韓國、美國等國實現商用,考慮1年左右的基礎設施建設周期,我們預計從2018年開始,5G將在全球掀起下一輪移動基礎設施的投資周期。海外運營商搶跑5G在給國內運營商帶來競爭壓力的同時也會加速產業成熟,有望促使國內運營商加快5G商用部署的步伐,提前引爆5G產業鏈上的投資機會。

5G作為下一代移動通訊技術,將會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IHS Markit在高通5G報告中預測:到2035年5G將會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5G三大應用場景下的各類應用將最為受益,包括:增強型移動寬頻(無線寬頻、AR/VR、企業協作、培訓教育)、大規模物聯網(智慧城市、智能家居、遠程監控、智慧農業)和關鍵業務型服務(無人駕駛、無人機、工業自動化、遠程醫療)。但在各類應用場景受益之前,5G的移動基礎設施建設與通信設備產業鏈會率先受益。

從投資機會上看,我們認為5G產業鏈上首先受益的將是國內5G預商用和商用網路建設中規劃設計、工程施工的相關公司,隨後受益的是5G建設中所需的主設備和關鍵設備商,最後受益的是下游終端設備商和電信運營商。建議重點關註:

規劃設計:富春通信等;

工程施工:宜通世紀等;

主設備和關鍵設備商:中興通訊(主設備商,掌握5G關鍵技術)、通宇通訊(基站天線)、邦訊技術(無線小基站)等;

下游終端設備:麥捷科技(濾波器)、大唐電信(通訊晶元)、信維通信(終端天線)、東信和平(eSIM)等。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源流水 的精彩文章:

怎麼看創業板短線回調?
兩融餘額連增,槓桿資金都買了什麼?
炒股軟體的里的F10怎麼使用?
波段操作的6個注意事項
牛市在醞釀中……

TAG:財源流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