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他是乾隆的御用「代筆」,還做過三十年宰相
董誥(1740-1818年),字西京,號蔗林、柘林,浙江富陽人。乾隆二十八年( 1763 )進士,官大學士。工古文詩詞,書法、山水畫稟承家學,與其父董邦達有「大、小董」之稱。
乾隆五十八年(1793)冬,正當《石渠寶笈》續編行將成書之際,年過八旬的弘曆(1711-1799)在《快雪時晴帖》冊中題寫道:「予八十有三,不用眼鏡。今歲詩字多,艱於細書,命董誥代寫,亦佳話也!御識」。
由此,是年54歲的董誥(1740-1818)被乾隆帝欽點為「代寫」人。就連乾隆不少重要文件、傳世墨跡、書畫題跋…都有可能是董誥代筆。
董誥楷書系典型的「館閣體」書法。墨色厚重,結字秀麗,筆勢渾厚,字體大小整齊、端莊,法度井然,書風溫雅敦厚,深受其父及宮廷書法的影響。我們一起來欣賞董誥兩幅楷書作品。
▼沈奎煙雨樓賦軸
關於董誥其人其事,有限見之於正史、類抄之類大同小異。
其一,對一生概括之白描。董誥(1740-1818)清代官員、書畫家。字雅倫,一字西京,號蔗林,一號柘林,董邦達長子,與其父有"大小董"之稱,浙江富陽人。乾隆二十九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以善畫,受高宗知,歷任內閣學士,擢公、戶、吏、刑部侍郎,充四庫館副總裁。累官至東閣大學士、太子太傅,直軍機先後四十年。
▼跋范仲淹道服贊
其二、功勛與廉潔共榮之說。《楹聯叢話》卷十有這樣一則記載:富陽董誥身為太平宰相三十年,兩次被畫像於紫光閣中(清王朝官員的頂級殊榮),勛名之盛,一時罕有倫比,而身後情況,乃似寒門。侍講學士潘芸閣寫有一副輓聯雲:「珠玉自天題,計兩番紫閣圖形,早有丹青傳相業;樓台無地起,綜卅載黃扉翊化,惟將清白表臣心。」這則輓聯是對董誥生平業績的真實概括。
▼書法對聯
就當時而言,在紫光閣中兩次掛像,可以說是「聖德偉望」,青史留名了;但三十餘年曆事朝廷,身前死後家境仍似寒門,惟有兩袖清風。這與當今的一些貪官比起來,又何止是天上地下!
其時,乾隆晚期和珅擅作威福,常有倒行逆施。董誥利用自己的地位「支柱其間,遇事多所糾正」,被朝野稱為「賢相」。故嘉慶帝即位後,對董誥信任有加。董誥逝世時,帝嘗親作輓詩,刻碑立於其墓前……
「只有文章傳子侄,絕無貨幣置莊田」---這就是清嘉慶帝為董誥御制哀詩中流傳最廣的兩句。實乃嘉其父子歷事三朝,未嘗增置一畝之田、一椽之屋的真實寫照。
▼董誥書法
※乾隆這個兒子太摳門,朝廷讓他掌管戶部,書法冠絕嘉慶一朝
※他是皇帝中幸福的富二代 只因他有個替爺爺還清債 為他攢夠錢的爹
※乾隆是如何預防宦官干政的?
※乾隆吃西瓜隨口說出的一句上聯,紀曉嵐評價「天下第一難」
※愛民如子,儘是金子銀子 執法如山,全是金山銀山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