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與工資袋說「拜拜」——上世紀80年代末銀行代發工資業務創辦紀實
文│章雯珺
曾經的工資袋
忽如一夜春風來。1989年,上海不少單位的職工迎來了徹底與工資袋告別的時代,轉而可以使用ATM來取工資僅憑一張小小的銀行卡就能領到工資,這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但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這一年開辦的代發工資業務,大膽變革了職工傳統的取款觀念,讓這一切都成為了現實。
在1989年以前,每月企事業單位發工資的日子就是銀行業務最忙的時刻,每到那一天,銀行都全力以赴, 機動人員都上了出納第一線,銀行出納小小的營業區堆滿了成麻袋的現金。企業財務很早就到銀行排隊,大企業的汽車也在銀行邊的馬路排起了長龍。路人一見到這樣的陣勢,就知道企業要發工資了。企業財務在銀行領取現金後馬上回單位發給職工,職工領工資後,將部分錢又存入了銀行。周而復始的過程使社會、銀行都付出巨大的成本。1989年,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從為企業代發工資入手,既在源頭形成存款優勢,又解決了企事業財務的困境,以雙贏化解這一社會矛盾,同時上海市分行儲蓄的競爭優勢又提高了一個等級。
工商銀行開辦代發工資業務
1989年4月,工行上海市分行從分行機關首先著手進行試點,將208名職工的工資直接劃入銀行卡,在此基礎上又陸續在營業部、長寧、金山衛三個部辦事處試點,到1989年11月底,活期存摺試點的三個行共開戶11611戶,累計代發工資445萬元,留存餘額113萬元,留存率25.4%,其中金山衛石化總廠所屬的滌綸廠、維綸廠發展到了3500多戶,維綸廠參儲面達到100%。這以後,代發工資在工行上海市分行全面推開,既形成了儲蓄的源頭控制,又衍生出單位集體儲蓄的集中扣款、儲蓄卡、信用卡的推廣應用。
代發工資業務的起步難點是面臨傳統的消費觀念。以前企事業職工領取的工資都是現金,1989年開始採用銀行代發工資,職工每月拿到的是工資單,看不見現金,心裡就不踏實。從企業領導到一線員工,思想觀念不變,代發工資的業務就很難推廣,為此銀行做了大量宣傳解釋工作。時任電子計算中心總工程師的李家豪對開辦代發工資記憶猶新:「我記得當時ATM代發工資時,還鬧了個笑話,當時我們開發ATM是從代發工資開始的,工資收入進了儲蓄系統,電腦里可以看出來,ATM就可以拿錢出來了。南市區有家工廠與銀行簽訂代發工資協議後,廠長就跟工人說:『從下月開始,我們財務科不再發工資了,由銀行ATM發工資,你們第一次不會拿,我們派車送你們過去拿』。發工資那天,3部大卡車開到老西門儲蓄所,儲蓄所里只有2台ATM,工人排隊拿錢。有的工人當天不需要用錢,拿出工資後,就又全部再存到銀行櫃檯,存摺列印出三筆明細,一筆代發工資,一筆ATM取款,一筆存款。其實他們沒弄明白,需要拿現金的時候隨時都可以通過ATM拿。」足見上海市分行開辦代發工資業務的理念在當時是很超前的。
代發工資簽約儀式
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老領導束駿良談及當年代發工資的艱難歷程深有感慨:「發展代發工資確實非常艱難,這改變了職工的觀念和生活習慣。首先是職工的觀念問題,發工資要拿到現錢,不拿到現錢不算拿到工資。在長寧的天山化工廠和金山石化總廠的五個廠做代發工資試點時我們就反覆地進行解釋;其次櫃面的壓力也很大,由於職工們都不會用ATM,每月的5號和10號發工資,人們還是習慣在櫃面排長龍取錢,我們還要組織專門人員在機器邊教他們如何使用,但到了下一次發工資,他們可能又忘記了,銀行員工們還要再教一次。代發工資初期,大家都擠在同一天取錢,存款的留存率不高,連10%都不到。經過不斷地宣傳,大家才有了觀念上的轉變,存款的留存率才漸漸穩定。」
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代發工資轉存儲蓄的宣傳
銀行代發工資業務就像在原始土地上的拓荒,隨著代發工資客戶群發展到了相當的數量,ATM布點達到一定的規模,社會的認知度達到了一定的層次,其巨大的經濟效益就很快顯現出來。工行上海市分行的儲蓄優勢為何長久不衰,代發工資無疑是其中的一朵奇葩。雖然這項業務品種的優勢在幾年後被其他商業銀行了解,並進行克隆,但工行上海市分行憑藉著幾十年的持續耕耘,始終佔據著市場的主導地位。以代發工資客戶群為基礎,各類儲蓄衍生業務就在以後的幾十年中源源不斷地發展起來,工行的儲蓄市場優勢成為現代金融業中零售銀行的重要基礎。
城市的消費金融現代化就不經意地從代發工資起步了。每年代發的工資數額成倍數增長,工行上海市分行在儲蓄業務發展的同時,不斷影響著城市的消費金融觀念,在潤雨無聲中漸漸地將現代金融意識傳輸給了社會大眾。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即進入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眾號。
點擊展開全文
※一枚可能改寫歷史的紅色「鋼鏰」——最早硬幣誕生糾葛
※銀行總董亦會「舞刀弄槍」——李平書與上海光復
※此「會」非彼「匯」——小考會票與匯票的異同
※擲地有聲立新意,於細微處見真章——漫話金融史料編集方略及鏡鑒意義
TAG:上海市銀行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