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喪亂帖》 曹建平

讀《喪亂帖》 曹建平

GIF/26K

(傳)王羲之《喪亂帖》

讀《喪亂帖》

曹建平

王羲之《喪亂帖》為其晚年代表作。此帖筆法精妙,獨具魏晉古意;字勢雄強,最顯右軍風骨。世人以為此帖真摹難辨,當是書聖真面目,價比國寶,猶勝神龍《蘭亭序》。

學者考證,《喪亂帖》或寫於永和十二年(356年)。喪亂之世,王羲之先墓遭戰火荼毒,一毀再毀,雖得修復,自己卻未能賓士憑弔,悲憤痛苦又無可奈何,遂有此帖。因是平常往來之書信,故信筆而書,隨意揮灑,不加拘束,率意自然。此帖8行62字,隨著王羲之感情的起伏變化,激憤之情傾注筆端,字體由行書漸變為草書,字勢由雄強濃郁轉而成蕭遠簡淡,跌宕起伏卻又水到渠成。此時距寫《蘭亭序》已逾三年,王羲之的書法體勢又有所創新,全帖以側取勢,是王羲之欹側之風的代表作。

東晉之時,書法上由隸向楷,由章草變今草。在筆法上,隸書筆法尚有餘留,楷書筆法已經萌芽。王羲之既是繼承者,又是開創者。較之前人,其筆法在起收轉折處更為精緻細膩,較之後人,其筆法又保留了許多魏晉古意,可謂是筆法的集大成者。《喪亂帖》突出了王羲之筆法上的精深造詣。此帖以側鋒為主,兼用中鋒,方圓粗細,輕重緩疾,直彎轉折,極盡變化之能事,每一筆都妥帖得宜。

《喪亂帖》字法欹正相生,疏密有致,動靜得宜,收放自如。字勢不求平正,多向左側傾斜,以欹側取勢。雖傾而穩,奇險處如走鋼絲,重心不失;似斜而正,優美處如跳舞蹈,姿態萬變。如「荼」字,前面的筆畫連續傾斜,直到最後一點取得平衡。一字之中,黑白分割錯綜參差,疏密對比強烈。密不透風處,尚留隙光一線;疏可跑馬處,猶有呼應接引。如「惟」字,中間極疏朗,右邊極緊密,黑白疏密,相映生輝。

在章法上,《喪亂帖》是極為獨特的。隨著王羲之的情感變化,有一個先靜後動、由緩漸疾的過程。落筆之初,心情悲憤卻有所收斂,書寫稍緩慢,前幾行以行書為主;到「痛貫心肝」時,落筆加快,草書漸多;而到「臨紙感哽」時,已全是草書了。全帖八行,因其字勢欹側,多行軸線也有向左傾側之勢。然而這種傾側卻並未使全帖失去平衡,而是通過幾行首字的處理,如「羲」字的右移和「奔」「何」等字的右傾,來調整本行的傾斜趨向,又通過一、三、八行的垂直軸線,來維持全帖的平衡。這種由行入草的節奏,傾斜而平衡的軸線,讓所有的字連貫地流動起來,動感強烈,完美和諧。

王羲之所用的鼠須筆,今日難以複製,只能選擇筆性相近的硬毫或兼毫筆;而用紙也應選用熟宣或半熟宣。若用羊毫和生宣來臨寫《喪亂帖》,筆太軟,紙易洇,恐不適宜。

學習《喪亂帖》,首先自然要學習其筆法,觀察其線條粗細,理解其運筆方法,分析其速度快慢。細觀此帖的點畫字形,我們可以看到線條中提按頓挫之發力點不固定的魏晉筆法,看到方筆如刀砍斧劈般的剛強痛快,看到圓轉如舞水袖般的流暢飄逸,看到轉折處上挑下按絕不重複的諸多變化,看到一些章草或魏碑筆法在行草中的靈活運用,看到粗筆如塊面,看到細筆如遊絲……《喪亂帖》的筆法變化是如此豐富,每一字、每一筆都值得放大了去觀察、去分析、去體味。對這些筆法,要經過反覆臨習,才能掌握。就如「當」字中有兩處「觸筆」筆法,不經過千百遍模仿、練習,絕難寫得相似。

《喪亂帖》的欹側字勢是臨習的一大難點。筆者先後曾見數十習書者臨摹《喪亂帖》,其中有字形臨摹得極像的,卻少有在欹側上做得極好的。大多臨摹者,其字勢或是中正平和,毫無傾斜趨向,或是傾斜倒側,難以維繫平衡。如何保持傾而不倒、欹中取正,還須仔細讀帖,研究其重心處理的方式。

《喪亂帖》的章法特殊而內涵豐富,學習時應注意連貫而波動、傾斜而平衡。要分析單字的軸線,字群的軸線,以及整行的軸線,分析這些軸線之間的聯繫和變化,更要分析行與行之間的配合呼應,在微妙之處深入研究,汲取本帖章法上的精髓。

情感性格與表現形式的高度統一,是各種藝術所追求的高深境界。《喪亂帖》在這點上幾近完美,筆筆有情,張力十足,意態無窮,讀其帖如見其人。學習《喪亂帖》,可以揣度王羲之下筆之時的情感心境,卻無法讓自己也進入那種心境,因此也不必刻意追求筆下流露的情感與原帖一致。但是這種以書法表現感情,給書法賦予靈魂的境界,卻值得所有習書者學習體味,反躬自省:不必裝腔作勢,不須刻意安排,情感充沛濃烈時,自然流露筆端,或許就有佳作問世。

GIF/119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 的精彩文章:

三品課堂——簡析《大盂鼎》 王友誼
杜文錦作品點評 特約評改人:游義雲
袁展泉作品點評 特約評改人:楊劍
釋擔當《草書詩冊》 李金豹
印映三江源·西寧印社社員作品展

TAG:書法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