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病是幼兒心臟的第一殺手!你卻只把它當成普通感冒?
每逢換季,也是幼兒感冒的高峰期不過,這種會影響孩子終身健康的重病初始癥狀很像感冒,爸媽萬不能掉以輕心,它就是……川 崎 病「哈?啥玩意兒?聽起來像日本人得的病?」臨床上遇到發燒超過3~5天卻病因不明的孩子醫生就會跟家長講「可能是川崎病」爸媽聽完墮雲霧中也是正常,雖說這病目前不常見但在我國的發病率卻逐年增高。
川崎病究竟是什麼病?該怎麼治?
且聽小薇為你詳敘
1、小兒易得,逐年高發
川崎病(KD)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MCLS),是一種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嬰幼兒的急性發熱出疹性疾病,其中以2~4歲的男孩多見。由於患兒發病時伴有全身性血管炎,所以這病屬於血管炎綜合征,而不是呼吸道或腸胃道疾病。
它由日本醫生川崎富作(Tomisaku Kawasaki) 於1967年首先報告,所以這病以他的名字命名。
川崎病的發病有一定的地域性,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亞國家的發病率高於歐美國家。川崎病並不是常見病,但近年來卻有增多的趨勢。多國的流行病學研究均顯示該病發病率在逐年增高,已成為北美和日本兒童後天心臟病的主要病因。目前,川崎病已取代風濕熱,成為我國兒童後天獲得性心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薇科普為啥會得「川崎病」?迄今仍是未解之謎…
川崎病自1967年被發現至今已過去50年,然而,其病因和發病機制依然是疑竇叢生。
大量醫學資料提示,川崎病跟「感染」引發的免疫紊亂有關,但感染了啥?病毒or真菌?醫學界至今沒有定論。
有科學家認為川崎病的病原可能是某種微生物,但究竟是哪種病原體卻沒有頭緒。
也有專家發現某種易感基因異常的兒童容易在感染時出現免疫紊亂,但目前也還沒找到明確的易感基因……
所以,目前比較公認的解釋是,川崎病是感染引起的免疫紊亂,感染可能不是專指、單一的感染源。就像感冒一樣,很多病毒都能引起感冒,川崎病也是同理。
2、類似感冒,常被忽視
川崎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大多發生在夏秋和冬春換季之時。
首發癥狀是發燒,身上伴發有紅點,所以常被誤診為感冒、麻疹或猩紅熱。
但川崎病和感冒還是有區別的:
1.川崎病發病不像感冒那樣會咳嗽、打噴嚏、流鼻涕。
2.一般感冒發燒3天後癥狀就會緩解,體溫也開始下降。但川崎病卻是持續高燒,體溫在38℃~40℃之間,發燒可持續5天以上。
3.川崎病發燒兩天左右時,患兒全身會出現各種大小不等的紅色斑疹,嘴唇發乾而有裂紋,口中粘膜發紅,舌頭上長出紅色的小疙瘩,像新鮮楊梅的「刺」,即「楊梅舌」。且兩眼充血、發紅,手腳關節發硬腫脹,指(趾)處可見紅斑,體溫下降後,手腳尤其接近指(趾)甲部位的皮膚會有片狀脫皮。頸部雙側和頜下淋巴結腫大。
另外,川崎病不會遺傳,也不會傳染,這會讓你略鬆口氣吧···
「川崎病」的六大典型癥狀
父母要注意孩子在「疑似感冒」時是否有以下六大癥狀:
1.發燒持續5天以上,體溫可高達38℃~40℃。
2.雙眼結膜充血,但眼部沒有分泌物。
3.口唇發紅、出現「楊梅舌」、口腔和咽喉黏膜有瀰漫性充血。
4.有「多形性皮疹」,關鍵是於發熱同時,其他部位出現皮疹之前,在卡介苗的接種部位就出現顯眼的紅斑。
5.四肢末端發生變化,在急性期時,手足有硬性腫脹、指趾端出現充血;在恢復期時,指趾端甲床皮膚有膜狀脫皮。
6.在發病急性期出現非化膿性頸部淋巴結腫脹。
在感冒的高發期,如果孩子發燒,特別是持續高燒不退或有上述癥狀,爸媽不要想當然以為只是單純感冒,隨便給孩子吃點感冒藥就完事,要意識到可能是川崎病,儘快帶孩子到醫院診治。
在醫院中,若做過超聲心動圖或冠脈造影提示有冠狀動脈損害的,也可確診為「不完全性川崎病」。血常規(可見白細胞增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C-反應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檢查也可輔助川崎病的診斷。
3、後遺症重,可以致死
川崎病對兒童的危害並不在於發燒、皮疹以及淋巴結腫大等外在癥狀,它真正的危害在於對心臟等臟器的傷害。
如果未經及時治療,部分患兒可並發心、腦、肝、肺、腎等多臟器損害。其中,心血管損害最為突出,大多發生於發病後2~3周,可持續數月到數年。而有15%~35%的患病兒童會發生冠狀動脈擴張,形成冠狀動脈瘤。
雖然冠狀動脈瘤大多可於1~2年內消退,但嚴重者可導致嚴重的缺血性心臟病、心肌梗死和猝死,這也是川崎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所以,一旦孩子疑似患上川崎病,應儘早去醫院做超聲心動圖檢查。
此外,川崎病的首次治療一定要徹底,不要以為孩子退燒了就好了,尤其要注意心臟、肝臟的保護,密切關注孩子的心臟變化以及血小板等指標。
4、治療用藥,並不昂貴
用藥須知
治療川崎病的首選葯是最便宜、最常用的老葯 - 阿司匹林。也可以按病情需要選用激素治療。用抗生素是沒用的,因為這病跟細菌感染沒關係。(至少目前的研究是這麼認為)
GIF/93K
阿司匹林的作用一方面是消炎,另一方面是防止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預防血管堵塞。
確診後,阿司匹林在早期用量要大,後期可用小劑量,一般醫生會開腸溶片劑以減少阿司匹林對胃腸道的刺激。
GIF/44K
若患兒經過超聲心動圖檢查已有冠狀動脈擴張或血管瘤形成,那就要一直服藥到病變消失為止。在服阿司匹林的同時,還可根據病情需要加服潘生丁和華法令,以加強抗血小板凝集和預防血管栓塞。
GIF/27K
另外,有醫學研究認為,急性期給予高劑量阿司匹林和靜脈滴注免疫球蛋白,相對於只單獨使用阿司匹林,可大大降低冠狀動脈瘤的發生率。患兒如果沒有發生冠狀動脈異常,持續以低劑量阿司匹林治療6~8周即可停葯。若檢查有冠狀動脈病變,則需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直到冠狀動脈恢復正常為止。
但並不是每個川崎病患兒的治療方法都一樣,要根據疾病發展的時機而有所不同。
護理須知
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要給患兒多喝水,並要注意休息。
已發現有冠狀動脈損害的患兒更是必須卧床休息,在恢復期要避免體力活動。口腔、齒齦和咽喉腫痛難以進食的孩子,應予靜脈輸液或給予流質飲食。
5、複發率高,隨訪重要
川崎病有3%~6%的複發率,所以它的隨訪很重要,已確診患兒在一年之內,需要在1個月、3個月、6個月等節點都做心臟彩超和心電圖觀察冠狀動脈的變化。一年之後,這種隨訪間隔可變為一年一次或兩年一次,並一直持續到18歲甚至終生,因為川崎病患兒現在沒事,不代表以後就沒事。
有日本和美國的研究顯示,小時候得過川崎病的孩子,成年後得冠心病的發生時間會明顯提前。
因此,若孩子小時候得過川崎病,不管有無冠狀動脈病變,都要注意合理飲食,從小就要開始避開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避免肥胖,做到減少高鹽飲食、不要吃太油膩的食物,不要吃動物內臟等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避開腌肉、熏肉、腌魚等食品,讓孩子從小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
GIF/165K
這麼吃可就不行啦~
小薇提醒
「川崎病」無法預防,爸媽必須重視
由前文可知,引起川崎病的原因目前還不得而知,所以也沒什麼預防發病的好辦法。
但由於大多數患兒在發病前都有過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夏秋之交或冬春交替時,要時刻注意孩子的健康狀況,儘可能避免孩子上呼吸道感染。
本文為健康之路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點擊展開全文
※因為感冒了,所以我知道換季了
※哺乳期感冒還能餵奶嗎?怎麼吃藥?如何食療?……最全最實用的哺乳期護理拿走不謝!
※馬醫生支招 I 如何應對孕期和哺乳期感冒
※普通感冒與流感,你真的了解它們嗎?
※感冒治不好?小心過敏性鼻炎趁虛而入
TAG: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