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漏油事件六年後:山東漁民與美國康菲石油公司對薄公堂 索賠1.7億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牛其昌
時隔六年之後,「康菲蓬萊19-3漏油事件」早已淡出輿論的視線。
2011年6月4日、6月17日,位於渤海中部的中海油與美國康菲石油公司合作項目——蓬萊19-3油田突發溢油事故。事故共造成蓬萊19-3油田周邊及其北部海域約6200平方公裏海水受到污染,其中870平方公裏海域海水受到嚴重污染,石油類含量劣於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海水中石油類含量最高為1280微克/升,超背景值高達53倍。
2012年1月,經農業部、國家海洋局與責任方康菲(美國)石油公司、中海油公司協調,達成了10億元的漁業損失賠償補償協議、16.83億元的海洋生態損害賠償補償協議,其中7.315億元用於賠償補償河北省樂亭縣至遼寧省綏中縣,連續岸段受污染的「四縣三區」漁民養殖戶的損失。
截至2012年底,農業部將該7.315億元全部分配至河北、遼寧兩省,由兩省自行確定各省標準後將賠償金分配到養殖戶手中,絕大多數受損漁民(約4500餘戶漁民)均接受了行政協調並獲得賠償。自此,蓬萊19-3油田逐步恢復生產。
疑似受到污染影響,山東煙台附近海域養殖的扇貝出現大面積死亡,經歷了多年絕收。然而直到現在,距離事髮油田最近的山東漁民仍處於「索賠盲區」。自 2011年11月起,山東煙台牟平區30位漁民委託公益律師賈方義,第一次向青島海事法院對康菲公司提起了民事訴訟。直到2015年10月底,長達五年的索賠之路終於迎來開庭的曙光。
多年絕收 山東漁民改養海帶
2017年9月14日上午,公益維權代理律師——「中國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第一人」賈方義和來自煙台牟平區及長島縣的十五位漁民代表來到青島海事法院,對索賠康菲公司進行開庭前的證據交換。
不同於普通的民事訴訟,由於青島海事法院決定對牟平區和長島縣兩個地區202戶漁民索賠案件進行合併審理,在此番證據交換之前,法院單是核對當事人身份信息就花了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
「比起最初的500多戶,202戶漁民算是少的了,事發過去了這麼久,一些索賠漁民要麼降低了索賠要求,要麼乾脆選擇了撤訴。」賈方義說,由於原告規模龐大,青島海事法院曾組織了5個合議庭向外發放訴訟文書,原本預計會有四五百戶漁民來出庭,如今卻只剩下了200多戶,合計索賠金額約為1.7億元。
從最早起訴康菲到收到立案通知書,作為長島縣的五名漁民代表之一,趙樂海此番已是七次造訪青島海事法院。從長島縣的砣磯島坐船到蓬萊,再從蓬萊轉站青島四方區,最後來到嶗山腳下的青島海事法院,趙樂海對這條線路並不陌生。
「出庭心情複雜。」趙樂海說,一方面是因為開庭而讓他看到了索賠的希望,另一方面則是自己對未來的擔憂。
「打官司其實就是為了打口氣,因為拿不起足夠的訴訟費,索賠金額僅僅是根據一年的損失來計算的。」趙樂海告訴界面新聞,自2011年「康菲漏油事故」發生後,自己養殖的蝦夷扇貝多年絕收,年均投資上百萬元的扇貝苗出現大面積死亡,因此不敢再貿然投入。「島上有兩對漁民夫妻還因為投入打了水漂而鬧到離婚,有的漁民一家過年連一袋麵粉都買不起。」他說。
無奈之下,包括趙樂海在內的附近漁民只能選擇養殖海帶等對水質要求不高的海產品。相比當下市場價20多元一斤的蝦夷扇貝,市場上只賣幾塊錢一斤的海帶利潤微薄,這對於靠海吃飯的漁民來說無疑打擊巨大,一些拿不出錢的漁民甚至只能靠貸款來打官司——界面新聞梳理索賠金額後發現,索賠損失在上百萬元的養殖戶要繳納2萬多元的訴訟費。索賠損失最大的一位養殖戶來自牟平區,索賠金額600餘萬元,其訴訟費約5.8萬元。
「蓬萊19-3油田距離砣磯島直線距離只有39海里,我們是距離事發地最近的地區,當時海面和海岸上的油污清晰可見,為什麼河北、天津和遼寧的漁民都得到了賠償,卻單把距離最近的山東漁民排除在外?」趙樂海質疑。
從地圖上看,長島縣砣磯島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這一海島的地理位置距離山東半島較遠,而距離蓬萊19-3油田的直線距離僅有39海里。然而,儘管事故油田就是以山東北部沿海城市「蓬萊」命名,但與遼寧、河北沿海同樣位於渤海灣之內的山東沿海地區卻一直沒有得到任何賠償,疑因溢油事故而遭受重大漁業損失的山東漁民陷入了「索賠盲區」。
「沒有污染 何來修復?」
「由於蝦夷貝的養殖需要二類水質 ,即使不能通過油指紋判定是否受到來自康菲石油的污染,也可以從國家海洋局已確定導致油田周邊6200平方公里的水域為劣四類水質這一方面斷定,該地區扇貝大量死亡與漏油事故存在必然聯繫。」賈方義表示。
對此,山東大學海洋學院副教授王亞民告訴界面新聞,由於受到洋流、風力等力的作用,油田周邊受污染的6200平方公里並不是一個規則的「圓圈」。根據渤海灣的環流方向,污染物大體會向西北方向也就是河北、遼寧一帶擴散。但能否因此確定砣磯島在受污染的範圍內,還需要大量的監測數據做支撐,比如該島附近是否存在「反覆流」等作用力的影響。
正是鑒於環境污染事件的專業性和複雜性,賈方義此次希望藉助「舉證責任倒置」原則,為「索賠盲區」中的山東漁民討一個說法。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66條規定,「因污染環境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係承擔舉證責任」。簡單來說就是,當環境污染存在爭議時,排污者應承擔舉證責任,如果不能證明免責事由或者排除因果關係,就應承擔賠償等侵權責任。
「根據舉證責任倒置原則,漁民只需要提供扇貝大面積死亡的證據,而康菲公司要負責提供證據證明自己的清白,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山東漁民出現多年絕收,否則應當承擔敗訴責任。」賈方義表示。
2012年1月,時任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信息宣傳中心主任丁志習曾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不能排除溢油事故與山東省漁業遭受的經濟損失存在高度關聯。
「對康菲有利的證據,我們要反過來變成對漁民有利的證據。」賈方義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康菲公司至今唯一的證據是國家海洋局於2012年公布的《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聯合調查組關於事故調查處理報告》(下稱「調查報告」),他們認為這份報告裡面指出遼寧、河北等地出現油污到岸的情況,裡面並沒有提及山東。但反過來講,這份報告中並沒有明確排除山東受到污染的存在。
9月14日,在交換證據的環節,賈方義和該案另一位代理律師郭乘希還向法院出具了一份名為《關於下達蓬萊19—3油田事故生態損害賠償資金預算(第一批)的公示》的文件,以此佐證漏油事故對山東沿海地區的生態影響。
界面新聞注意到,在這份由財政部於2014年下達天津、河北、遼寧和山東省(市)財政廳(局)的文件中,明確「資金用於近岸海域修復等工作」,「儘快將資金撥付到各項目單位,切實加強資金監管,專款專用,不得截留、擠占、挪用」。在下附的生態損害賠償資金分配表中,山東、天津、河北、遼寧分別分配到1.76億元、1.41億元、1.54億元、1.7億元。
「沒有污染和破壞何來修復一說?既然下撥山東省的生態賠償金最多,這就可以佐證山東沿海肯定受到了漏油事故的影響。山東漁民卻沒有像遼寧、河北等地的漁民一樣得到任何賠償,這顯然說不過去。」郭乘希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此外,郭乘希還向法院提交了事發時的氣象資料,以此證明油污對山東漁民造成污染的可能。她認為,油污主要分三部分,一部分是海面浮油,一部分是海水中包含的,還有一部分是海底的沉積物,這三部分受潮汐和天氣的影響會到處飄散。「調查報告」的監測數據是基於國家海洋局隨機取點完成的,不符合我國海事局水上油污染事故調查油樣品取樣的相關規程,因而康菲公司僅僅依據這份截止到2011年8月31日的調查報告是站不住腳的。
2011年,在康菲漏油事故剛剛發生時,賈方義曾第一時間向青島海事法院、天津海事法院以及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了針對康菲公司和中海油的環境公益訴訟,要求中海油和康菲石油設立100億元的賠償基金,進行生態賠償和恢復。至今,他仍然覺得100億的索賠只是一個保守的數字。
「100億元人民幣在當時摺合不過16億多美元,而今年英國BP石油公司最終同意用高達187億美元的代價,才終結了墨西哥灣漏油事故引發的多年訴訟糾葛。面對中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海洋污染事件,對外國企業在本土造成環境污染的案件不能手軟。」賈方義表示。
2012年7月2日,賈方義一度將官司打到了康菲公司的總部——美國德克薩斯州。他與美國三家律師事務所聯合組成律師團,同500位山東漁民簽訂風險代理合同,將訴訟材料遞交給德州當地法院並很快得到了受理。這場跨國訴訟一時轟動全國。儘管由於成本制約和法制差異使得美國維權之路困難重重,在當地法院舉行過兩次聽證會後至今沒有下文,但在他看來,美國之行並非沒有收穫。
通過美國當地法院的兩次聽證會,賈方義和漁民們得到了康菲公司在法庭上出示的同國家農業部簽訂的協議。賈方義說,這個協議在國內是沒有公開的,其中的開放性條款明確,「其它地區受到污染的適應於本協議」——這意味著,山東地區如果受到污染的話,到底是通過司法程序來確認,還是通過行政調解程序來確認,並沒有確定下來。
「這說明農業部和康菲公司在解決這一問題的方式上是留有餘地的。」賈方義彼時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他會把這個協議遞交給青島海事法院,如果將來政府能夠參與調解,通過與法院協商的行政手段讓漁民得到賠償,那索賠的效率就會更高,漁民節約的成本就更大。
如今距離事發已經過去了六年,賈方義感慨道,康菲漏油事件如同懸案一樣就擺在那裡,「在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坎坷之後,現在梳理起來都有些困難了。」
點擊展開全文
※國內城市人才爭奪戰日趨激烈 專家:一線城市應到世界範圍內選人
※中國志願者的非洲反盜獵之旅
※山西佛光寺東大殿多處漏雨 國家文物局:迅速採取臨時搶險措施
※「章公祖師」追索案今舉行首場聽證 村民:很有信心
※山東高校「更名潮」背後:行政導向下的「名利雙收」
TAG:上線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