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特種兵,以一敵百,斬將奪旗!
特種兵的泛起始於二戰期間,但在中國古代戰爭中,早已不乏「特種兵」的身影,如戰國期間的鐵鷹銳士、東漢的陷陣營、東晉的北府兵、隋朝的燕雲十八騎、唐代的玄甲軍、南宋的背嵬軍、元代的怯薛軍以及明代的蒙騎剋星神機營、威震日寇的戚家軍……
秦國
鐵鷹銳士:劍術、馬戰、步戰、陣戰,皆精
「銳士」是戰國時秦國顛末選拔練習有素的步卒。秦孝公時商鞅變法,獎勵耕戰,按軍功賜與爵位和田宅,兵力大盛,士兵的奮戰力很強。
秦國銳士或許以一敵十魏武卒,《荀子》中曾對秦國軍事實力有過高度評價:「齊之技擊不行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行以遇秦之銳士」。
那時,步卒以魏國武卒最為精銳,全國呼之為「魏武卒」。騎戰則以趙國的「胡刀騎士」和齊國的「技擊騎士」並稱精銳。商鞅變法後,秦國新軍在收復河西的大戰中橫空避世,被全國驚呼為「銳士」。
據《商君書·境內》記載,秦軍中最小戰術單元為伍,由五個士兵構成。十個伍構成一個屯,由五十名流兵構成。兩個屯構成一個將,由一百名流兵構成。五個將構成一個主,由五百名流兵構成。兩個主構成一個上將,由一千名流兵構成(此處的上將是秦軍建制單元,非指將領)。
戎行在作戰時,伍、屯、將、主、上將等戰術組織關係慎密,共同默契。以一個伍為例,戍守時五名軍卒互相護衛,進攻時若有人數優勢則圍攻仇敵。混戰時,伍內部兵卒之間始終連結慎密關係,不會被個個擊破。
鐵鷹銳士是秦國最精銳的軍隊,由大將軍司馬錯創立。鐵鷹銳士不僅劍術超凡,並且要馬戰步戰樣樣精曉。
鐵鷹銳士的選拔極為苛刻:第一是體魄關。司馬錯在魏國名將吳起昔時練習魏武卒「手執一支長矛、身背二十支長箭與一張鐵胎硬弓、同時攜帶三天軍糧,接連疾行一百里,能當即投入苦戰」的根基上,又增添了全副甲胄、一口闊身短劍、一把精鐵匕首與一面牛皮盾牌,總負重約在八十餘斤。
過程了第一關,方能進入步戰、騎戰等各類較武關,以及各類陣式結陣而戰的陣戰關。據說,「十萬秦卒出三千銳士」,秦國新軍二十萬,此中的「鐵鷹銳士」只有一千六百人。
東漢
陷陣營: 「鎧甲具皆精練」,每所進犯,無不破者
陷陣營是東漢末年的一支精銳軍隊:「將眾整潔,每戰必克」。其統帥為呂布帳下的中郎將高順。人稱高順「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陷陣營「鎧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進犯無不破者」,故名 「陷陣營」。
據《三國志》記載,呂布復為袁術使高順攻劉備,公遣夏侯惇救之,晦氣。備為順所敗。(高)順為人清白有威武,少言辭,將眾整潔,每戰必克。布性決易,所為無常。順每諫曰:「將軍當作,不願詳思,忽有失得,動輒言誤。出事豈可數乎?」
然而,「布知其忠而不及從。建安三年,布遂復從袁術,遣順攻劉備於沛,破之。曹操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南朝宋時裴松之為《三國志》注釋時,曾專門引用《漢末英雄記》的內容,對陷陣營評價頗高。
遺憾的是,呂布不是一個帥才,「布知其忠,然不及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呂布的悲劇,也成為陷陣營這支精兵的悲劇!
東晉
北府兵:驍勇善戰、攻無不克、戰無不捷
北府兵是東晉孝武帝初年謝玄組建練習的戎行,別名北府軍。《晉書·劉牢之傳》記載:
「太元初,謝玄北鎮廣陵。時苻堅方盛,玄多募勁勇,牢之與東海何謙、琅邪諸葛侃、樂安高衡、東平劉軌、西河田洛及晉陵孫無終等以驍猛應選。玄以牢之為參軍,領精銳為先鋒,戰無不勝,號為北府兵。」
《資治通鑒》也云:「玄募驍勇之士,得彭城劉牢之等數人,以劉牢之為參軍,常領精銳為先鋒,戰無不捷,時號北府兵。」
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因為前秦已一統北部中國,東晉王朝受到空前的軍事壓力,是以詔求良將鎮御北方。那時的重臣謝安遂錄用其侄子謝玄應舉。朝廷錄用謝玄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廣陵。
當時廣陵和京口聚居著大量躲避北方戰亂而來的流民,謝玄到任後,在流民中選拔驍勇士卒,創設了一支戎行,太元四年(379年),謝玄改鎮京口,因為那時京口別名北府,故其所率戎行得名北府兵。
太元八年(383年),北府軍在淝水之戰中一舉擊敗前秦大軍,劉牢之一度追到鄴城,由此名聲大振。晉安帝元興元年(402年),北府軍受命征討在荊州割據的桓玄,劉牢之降服桓玄。
桓玄稱帝後大大削減了劉牢之的兵權,劉牢之欲起兵抵拒,但已眾叛親離,最後自殺而亡。元興三年(404年),原北府軍參軍劉裕率余部在京口起兵,殺死桓玄。
此後,北府軍成為劉裕的軍事支柱。420年,劉裕廢東晉恭帝司馬德文,自立為帝,創設大宋政權,北府軍成為其皇家戎行的中堅。
隋代
燕雲十八騎:快如風、烈如火、以一敵百
在電視劇《隋唐英雄傳》中,燕雲十八騎曾被描畫得神乎其神。相傳,燕雲十八騎是由羅成父親靖邊侯羅藝率領的精銳馬隊,總共由十八小我構成。
他們腰佩彎刀,臉戴面罩,頭蒙黑巾,只露雙眼,身披黑色長披風,腳踏胡人馬靴,馬靴配有匕首,世人背負大弓,每人負箭十八支,同時都配有清一色的圓月彎刀。
據說,昔時遼部察哈合台率領遼兵一萬人,侵入燕門關搶掠,燕雲十八騎黑暗狙擊,一夜之間殺其三千多人,察哈合台率領余部逃回大漠,十八騎窮追不捨,一向追至察哈合台的家鄉,察哈合台及全族二萬餘人被誅滅。
此後,遼人遠走沙漠,再也沒敢進犯。靠山王楊林曾經對燕雲十八騎如許評價:快如風,烈如火,所到之處,寸草不留。強弓彎刀,善騎善射,以一敵百,未嘗一敗。
燕雲十八騎出沒無常,而且個個都戴著面罩,從來沒有人看到過他們的真面貌。然而,也有汗青學者認為,燕雲十八騎及其故事大多屬於「演義」。
唐代
玄甲軍:皂衣玄甲、長驅直入、無堅不摧
玄為黑色,甲即盔甲,玄甲軍是唐朝初年的一支精銳馬隊軍隊,士兵身著黑鐵盔甲縱橫馳騁,所向披靡。《資治通鑒》一書對於玄甲軍有如許的記載:
「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閣下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披玄甲帥之為先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仇敵畏之。
行台僕射屈突通、贊皇公竇軌將兵按行營屯,猝與王世充遇,戰晦氣。秦王世民帥玄甲救之,世充大北,獲其騎將葛彥璋,俘斬六千餘人,世充遁歸。」
本文來源網路,作者不詳,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或補救。
※老樹畫畫 《夏·摸魚兒》 連載(七)
※王一方:癌症與詩歌
※暢銷作家、猶太奧斯汀、諾獎候選人、普利策得主都在這裡
※在北上廣深,朝九晚五隻是夢
※退歐進程中的囚徒困境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