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座城門,專走死人異常邪乎,上面刻三個大字,一般人不敢看
稍微有些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中國古代的城市往往都是被高大的城牆保護起來的。限於當時的科技水平,城牆留出四門,完全可以滿足城中的交通,一點都不會發生擁擠。當然,在現在社會城牆已經失去了實際作用,成為了阻礙城市交通的主要問題之一。
當然,經常看古裝電視劇的朋友們也肯定對斬首流程非常熟悉:犯人們被關押在囚車中運送到法場,然後午時一到,全部魂飛冥冥。其實,真正的處死囚犯的過程和這個也差不太多,只不過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審核,才會將被判處死刑的囚犯們全部處死。
而且,在當時判處死刑的權利往往集中在刑部官員的手中,即使地方要處死犯人,也必須先給刑部上報文書,要等到刑部迴文以後才能夠執行。由於古代的交通情況,往往從地方到京城需要很長時間,犯人們的家屬也能藉此機會在京城活動活動,僥倖的話,一些有家世的犯人還有存活的可能。
但是,在北京城中犯事的囚犯們往往就比較悲催了。刑部文書一出,往往就要秋後問斬,當然,那些觸犯天顏,被下令當場斬立決的囚犯們就不可能蹦躂到秋天了。
事實上,死囚在執行死刑的時候一般都要是遊街示眾的。這一方面是為了震懾百姓,一方面是因為從天牢到斬首的法場,往往還有一段路要走,為了明正典刑,朝廷一般不會私底下殺人。
在北京城,死囚們的必經之路是宣武門,明、清時京師內城九門之一。
但在死囚眼中,宣武門對他們來說就無異於一道「鬼門關」。凡是經過宣武門,也就意味著他們已經不是陽間人了,所以,民間百姓也將這道門稱之為「死門」。令人回味的是:瓮城上的午炮每日一響,聲震京華,京人以此對時,人稱:「宣武午炮,走囚車。」
囚犯們在經過宣武門的時候戰戰兢兢,周圍的百姓們也因為他們的罪行不同而有不同的反應。不過大多數時候,人們都會選擇將手裡的菜葉子、臭雞蛋扔到囚車中去,讓這些人臨死之際還要遭受折辱,誰讓他們犯下了殺頭的罪過呢?在普通百姓的眼中,這些人都是罪無可赦的惡霸流氓。當然,如果是因為為民請命而被處死的好人,百姓們則紛紛譴責權臣當道,不會做出那些丟菜葉、丟雞蛋的事情,甚至膽子大的百姓還會送上一碗烈酒,算是送「壯士」一行。
行刑的地點一般是菜市場,這是因為古人迷信死人陰氣較重,菜市場就不一樣了,鬧鬧哄哄的,活人最多,所以,陽氣最為旺盛,能夠壓制這些鬼怪,所以,他們最終才會選擇在這裡行刑。北京城的菜市口就在宣武門外,所以說犯人們過了宣武門也就離「鬼生」開始不遠了。
鮮為人知的是,宣武門因為經常走囚犯,所以上面還刻著三個大字「後悔遲」。言外之意,囚犯們到這裡,想後悔可就太遲了。木已成舟,為時太晚,已經沒有絲毫回緩的餘地,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所有被執行死刑的犯人在走上這一條路的時候心中都是悔恨交加。事實上,還是有一部分人即使到了這個時刻仍舊「雖九死其猶未悔」。
袁崇煥當年就是在宣武門外被執行凌遲的,但是,他會後悔嗎?恐怕他的心中之後憤怒和怨恨,根本不會後悔!甚至清朝戊戌變法的六君子也是在這裡慷慨就義,他們恐怕也不會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反而,他們會覺得自己為國捐軀,無上光榮。
其實宣武門本來的作用是為了抵禦外敵。明朝修建的時候,為了宣揚武功才將此門命名為宣武門。宣武門內、外大街交在正陽門西側,與東側的崇文門相對,為內城三個南大門中西面那個。在崇文門與宣武門的命名上遵循了古代「左文右武」的禮制,兩門一文一武對應,取「文治武安,江山永固」之意。因為取武為意,城門守軍訓練用的護衛校場就設在宣武門外。
時代變遷,到了明末,菜市口的位置屢屢發生改變。最終到了宣武門外,所以才會有宣武門「後悔遲」的三個字。
到了清朝晚期,政府為了修建火車站,拆除了幾段城牆。後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宣武門也漸漸變得朝不保夕,1966年,為了修建地鐵。宣武門更是徹底淪為陳跡,護城河被填平,城牆也徹底被拆除,只剩下了一條筆直的大道。現在,再到北京城的宣武區,幾乎看不到當年宣武門的影蹤,高樓林立,人潮湧動,哪裡還有半分當年菜市口殺人的肅殺氣氛?
宣武區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許多名人故居既保存了傳統精華,又賦予了時代內容。如大街北側的紀曉嵐故居,走進宅門,一股翰墨幽香便撲面而來,這位組織編纂《四庫全書》的文人才子對中華民族歷代文化的搜集整理,不僅功在當代,而且惠及萬世子孫。
時代在變化,法律也變得更加人性化。臨死之前還要被人觀瞻,被人嘲笑對死囚本人來說也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既然已經宣告了他們人生終結,那還不如讓他們走得體面一些,如此一來,他們也少些怨氣,場面也不至於太過血腥。
※日本在中國無意間挖出一件「神物」,之後偷回日本至今當祖宗祭拜
※武則天當皇帝時都已經67歲了,這麼大年齡的她要男寵有什麼用?
※一人問大師,你算算你幾時死,大師說:就在今天中午,我必死無疑
※一外國人,年年來中國燒香磕頭,甚至跪著說:我們都是中國人後裔
TAG:江山社 |